1樓:風中的一弦琴
將相和是戰國時期的故事,沒有出現在三國演義中的
2樓:蘭陵繹史
將相和是戰國時期廉頗跟藺相如的故事,跟《三國演義》沒關係。
3樓:格尉斯導熱油加熱器
《將相和》出自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澠池之會後,趙國大將廉頗不滿藺相如位居自己之上,想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只好處處迴避廉頗。
廉頗得知藺相如相忍為國,大受感動,於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解,同心輔佐趙惠文王,對抗強大的秦國。後來形容文武大臣不結私怨,一心為國。
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憑著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
「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後兩人和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關於 <三國演義>的<將相和>
4樓:橘zi可樂
藺相如為何能完璧歸趙
和氏璧,為一塊美玉,記載於《韓非子·和氏》中,因其璧的故事曲折跌宕,牽扯名人眾多,故而千古流傳。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曾稱頌此玉為:「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山中得到一塊上好的玉料,並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以為只是一塊石頭,就以欺君之罪將卞和的左腳砍下。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將這塊玉獻給武王,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下了他的右腳。
楚文王即位後,卞和抱著這塊玉在荊山下痛哭不止,文王派人問他為什麼痛哭。卞和說:「我不是因為被砍下左右腳而哭,是因為沒有人能認識這塊寶玉。
」楚文王聽後馬上派人將玉料剖開,果然得到一塊寶玉,並製出了玉璧,稱為「和氏璧」。
後來,這塊和氏璧幾經輾轉,到戰國時傳到了趙國。秦昭襄王聽說後,派人送信給趙惠文王,說秦國願意用15座城與趙國交換和氏璧。趙王和大將軍廉頗等大臣商議說:
「如果把和氏璧給了秦國,恐怕得不到秦國的15座城;如果不給的話,又怕秦國攻打趙國。如果能有一位合適的人出使秦國就好了!」
這時,一位宦官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勝任。」
趙王一聽,趕緊召見藺相如,問他說:「秦王拿15座城換我的和氏璧,你看能不能給他?」
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給不行。」
趙王說:「如果秦王拿走了和氏璧而不給我們城,我們該怎麼辦呢?」
藺相如說:「秦王要拿15座城換大王的和氏璧,如果您不答應,那就是您理虧;如果大王給了和氏璧而他們不給我們城,理虧的就是秦國了。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如果秦國把15座城交給趙國,我就把和氏璧交給秦王;他們不給我們城,我保證把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來。
」於是,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了。
藺相如見到秦王后,雙手捧著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自己看完之後,又傳給他的妃子和左右親信們觀賞,大家高呼萬歲,向他祝賀。藺相如看秦王沒有用城換璧的誠意,就走上前去對秦王說:
「大王,這塊玉璧上有一個斑點,讓我指給您看。」秦王把璧遞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接過璧,後退幾步,靠著一根柱子站住了,怒氣衝衝地對秦王說:「您寫信給趙王,說是想換我們的和氏璧,趙王召集大臣們商量是給還是不給。大家都說:
『秦國貪得無厭,倚仗著自己的強大,想用空話來騙我們的璧,不能把和氏璧給秦國。』但是我覺得,平民百姓之間打交道都要講信用,更何況一個大國呢?可是我看大王您根本不打算給趙國15座城,所以我就把璧拿了回來。
你要是再逼我,我就連頭帶璧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他舉起璧,眼睛斜瞅著柱子,像是就要往柱子上撞似的。
秦王怕他撞碎了玉璧,連忙命人拿出地圖,指著地圖上的一片地區說:「就把這裡的15座城劃給趙國。」
藺相如知道秦王只是做個樣子,於是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聞名的珍寶,趙王害怕秦國,不敢不答應秦國的要求,所以把玉璧獻給秦國。趙王在把璧送來之前,齋戒了五天,現在請大王您也齋戒五天,在王宮的正殿上安排隆重的典禮,那時我才能把璧獻給您。
」秦王知道硬搶和氏璧肯定是不行的,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並安排藺相如住了下來。藺相如知道秦王雖然答應了齋戒,但最後還是不會給趙國城池的,於是就派遣他的隨從換上粗布衣服,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帶著和氏璧從小路回到趙國。
秦王齋戒了五天以後,在宮殿上安排了隆重的儀式,派人帶領藺相如走上大殿。藺相如進殿後,對秦王說:「我已經派人帶著和氏璧先回趙國了,估計現在已經到了。
如今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只要你們先把15座城劃給趙國,趙國敢不給您璧而得罪您嗎?我知道我欺騙了大王,我甘願被扔到燒開水的大鍋裡受極刑!」
秦王知道,即使殺掉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倒破壞了秦、趙兩國的友好關係,於是就命人好好招待他,然後又把他平安送回趙國。
藺相如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了大功,趙王任他做了大官。最後秦國一直沒割給趙國15座城,趙國也沒有給秦國和氏璧。
負荊請罪是怎麼來的
《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載:廉頗屢建戰功,不服藺相如以口舌之勞而居上位,欲加**,相如以國為重,忍辱避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廉頗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軍事將領,為趙國立了汗馬功勞。藺相如本來只是趙國一位宦官的門客,後來因為他完璧歸趙立了功,被趙王封了大官。
秦昭襄王在和氏璧上沒有佔到便宜,就想報復趙國。公元前279年,不懷好意的秦昭襄王約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會盟。趙惠文王召來幾位重臣,進行商議。
大多數大臣覺得很危險,都不同意趙王前去,但藺相如卻說:「秦王雖然惡如虎狼,但想吃人也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我們不去,秦王就覺得是我們怕他,以後會更加囂張。我願保駕前往!」
趙王一聽說藺相如願意保駕前往,頓時也來了勇氣,決定要赴澠池會盟。
會盟那天,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這時,秦王帶著醉意對趙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讓大家開開眼界。」說罷,就命人把瑟拿上來。
趙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了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王氣得臉都發紫了。這時,藺相如拿了一個缶,突然跪到秦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也請大王賞臉助興吧!」
秦王勃然變色,根本不理會藺相如。
藺相如憤怒地瞪著秦王,說:「大王未免欺人太甚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王見藺相如兩眼冒火,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立即回過頭,叫來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並念道:「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王左右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不給秦王面子,都很不服氣。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做壽禮。」
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做壽禮。」
秦王眼看局面十分緊張,事先又知道廉頗已經率領大軍在邊境駐紮,所以也不敢輕舉妄動,就喝住左右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聚的日子,諸位不得無禮。」
這樣,澠池之會秦王又沒佔到便宜。藺相如據理力爭,寸步不讓,維護了趙國利益,趙王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
藺相如受封后,廉頗就很不滿:「我有攻城略地之功,他藺相如算什麼?只不過是有口舌之勞。
而且,他只是宦官的一個門客,現在卻爬到我頭上了,我怎能甘心?等我見到他,非羞辱他一番不可!」
藺相如聽說後,總是躲著廉頗。有一天,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地看到廉頗乘著車子從對面過來。藺相如急忙命車伕將車子避在路旁的一個小巷子裡,等廉頗的車過去後,他的車才從巷子裡出來。
可是,剛走了幾步,廉頗的車頭卻調了過來,從背後趕來。藺相如又急忙命他的車伕再次將車子避在路旁的小巷子裡,等廉頗的車子過後再走。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更厲害?」
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
藺相如說:「請大家想一想,秦王那麼厲害,我都敢在朝堂上當眾呵斥他,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不過我想,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
如果我和廉將軍爭鬥起來,就好比二虎相鬥,必有一傷,秦國會不乘機侵犯我國嗎?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先顧國家危難,後計個人恩怨啊!」
不久,廉頗聽說了藺相如的話,覺得十分羞愧。他脫了上衣,露出肩背,揹著荊條,讓一個門客引著來到藺相如的家裡認錯請罪。
廉頗說:「我是個心胸狹窄、見識淺陋的人,實在不知道您的胸懷竟然有這麼寬廣啊!我對不起您,更對不起國家,請您責罰我。」
藺相如見廉頗也是一個心胸坦蕩的人,非常感動。於是,他們二人英雄惜英雄,成了
關於三國演義的將相和,《將相和》一文選自《三國演義》這句對嗎
橘zi可樂 藺相如為何能完璧歸趙 和氏璧,為一塊美玉,記載於 韓非子 和氏 中,因其璧的故事曲折跌宕,牽扯名人眾多,故而千古流傳。在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中曾稱頌此玉為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山中得到一塊上好的玉料,並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以為只是一塊石頭,就以欺...
《將相和》是根據我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幾回改編的
將相和 這出故事宣揚的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將相和,平天下。將相和 故事簡介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壁歸趙 又培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暗算。為獎勵藺相如的汗馬之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丞相。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
《三國演義》的故事,《三國演義》的一個故事
溫酒斬華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 公孫瓚 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 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 可惜我的大將顏良 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 小將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