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主要人物有關事件及性格特點

時間 2021-09-08 22:07:29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 舌戰群儒 關羽 過五關斬六將

求 三國演義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主要事件。 20篇

2樓:利飛翮

1 趙雲 性格;智勇雙全,英勇善戰,忠心耿耿 事件;趙子龍單騎救主,趙雲截江奪阿斗,趙子龍計取桂陽

2 關羽 性格;正氣凜然。赤膽忠心,武功高強,驕傲自大 事件;關雲長刮骨療毒,玉靈泉關公顯聖,漢壽侯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關雲長敗走麥城

3 張飛 性格;粗獷,暴躁,不善用計,膽識過人,氣吞山河 事件;當陽嚇死夏侯傑,義釋嚴顏,怒抽郵督。

4 劉備 性格;體恤民情,仁愛待人,禮賢下士,虛心納諫,但無成大事之風 事件;劉備接任徐州牧,白帝城先主託孤,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

5 諸葛亮 性格;謙虛謹慎,有治國治軍之才,濟世愛民,但多謀少斷 事件;

諸葛亮火燒新野,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見木象魏都破膽,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巨集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

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

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3樓:匿名使用者

關雲長:義薄雲天,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4樓:依昀若

紅樓夢人物性格特點及主要事件概括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個性特點,還有他們的具體事件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

周瑜: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呂布: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脾氣不太好,好面子,自負,衝動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無謀 之輩,只是有時情感壓過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劉備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

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

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巨集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

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

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膽大,反覆,狡猾。

姜維:忠義,有謀略,忠君。

孫權:有膽略,顧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6樓:匿名使用者

一、「義絕」----關公(五虎上將之首)形象:單鳯眼,臥蠶眉,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性格:

忠義勇武 忠貞不二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情節:過五關斬六將 斬顏良 千里尋主 水淹七軍 單刀赴會 溫酒斬華雄 敗走麥城

二、張飛-----"猛",五虎上將之二,被呂布稱為莽張飛 形象: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奔馬。性格:

耿直粗魯,疾惡如仇,口直心快。 情節:大鬧長阪坡 夜戰馬超 智取瓦口隘 義釋顏嚴 虎牢關大戰呂布

三、「智絕」---- 諸葛亮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綸巾羽扇,鶴氅皁絛。性格:

號臥龍。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是「千古良相」的典範。

諡為「忠武侯」情節:火燒博望 火燒新野 舌戰群儒 草船借箭 揮淚斬馬謖 借東風 空城計 三氣周瑜 智取漢中 七擒孟獲 六出祁山四:趙雲----英勇果敢、忠誠多謀,五虎上將之三形象:

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性格:忠心耿耿 英勇無敵渾身是膽 治軍有方情節:

大戰長阪坡 截江奪阿斗 漢水以寡敵眾 力斬五將

7樓:愛因斯坦的高考

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有:諸葛亮、周瑜、呂布、劉備、關羽、曹操、魯肅、魏延、姜維、孫權等。他們的性格特點如下:

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

周瑜: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呂布: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脾氣不太好,好面子,自負,衝動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無謀 之輩,只是有時情感壓過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劉備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

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

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繫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

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

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

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巨集遠」,「有過人之明」。

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

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

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膽大,反覆,狡猾。

姜維:忠義,有謀略,忠君。

孫權:有膽略,顧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求三國演義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形象特點

閱讀了羅曼 羅蘭的 名人傳 深有感觸。羅曼 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 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三國演義主要人物

1 劉備 劉備 161年 223年6月10日 即漢昭烈帝 221年 223年在位 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 今河北省涿州市 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政治家。2 諸葛亮 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 三...

《三國演義》中都有那些主要人物,《三國演義》中有哪些人物

失敗不是不是 曹 操 曹 丕 曹 睿 曹 芳 曹 髦 曹 奐 曹 昂曹 彰 曹 植 曹 熊 曹 霖 曹 衝 司馬懿 司馬昭司馬炎 夏侯敦 夏侯淵 夏侯霸 曹 洪 曹 仁 荀 彧荀 攸 郭 嘉 賈 詡 程 昱 許 攸 楊 修 陳 珪陳 登 蔣 幹 嵇 康 應 瑒 陳 琳 王 粲 徐 幹阮 瑀 劉 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