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5位,文藝家5位,藝術家5位,每位用簡述其生平及事蹟

時間 2021-09-20 11:26:49

1樓:匿名使用者

1 沈 括(1033一2023年)

北北宋錢塘人沈括,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多才多藝的大學者,十一世紀第一流的科學家。

青少年時隨父沈周先後到過潤州、泉州、開封、江寧等地,增長了不少書本外的知識,為他以後做學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沈括自幼好學不倦,對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水利、軍事、文學、**各個方面部有興趣,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東京(開封)任過昭文館編校、司天監等職,使他有機會閱讀了大量豐富的皇家藏書。他晚年提出的用太陽曆,即「十二氣歷」的主張,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太陽歷和農曆結合的人。

他對傳統曆法的缺點作了科學分析,說傳統曆法用閏月的方法來調整太陽和月亮的執行週期,是費力又不解決問題。他為此主張採取太陽曆,按十二節氣把一年分成十二個月。2023年,英國氣象局局長肖伯納也曾提出了與沈括相同的理論,但比沈括晚九百多年。

2023年(熙寧三年),沈括積極參加了王安石變法,成為王安石主要助手之一,擔任過「權三司使」(主管財政經濟),「兼判軍器監」等職。

2023年(元佑五年)沈括五十八歲,住在潤州夢溪園(今江蘇鎮江東門外),撰成《夢溪筆談》,這部鉅著是他一生所學和實踐的結晶。全書共三十卷,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等十七目、六百零九條。其中涉及到科學技術的條目就有二百多條,如銅壺滴漏的討論、凹面鏡的解釋、透光鏡的**、立體地形模型的製造、指南針使用方法的經驗、地磁偏角的發現等等。

全書廣博的內容,獨特的創見,被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沈括一生中曾有兩次較長時間居住在杭州,並曾到浙江察訪和在秀州(今嘉興)任職。一次是他十九歲隨父返歸故里,父病亡,他將父親安葬於錢塘龍居里,直至二十二歲父喪終才離去。第二次是三十六歲時護送母親靈柩回杭,葬於龍居里,三十九歲才返京復職。

沈括四十一歲時,奉命來浙江治理水利,察訪兩浙,向朝廷建議興築溫、臺、明等州以東的堤堰,增闢耕地。他在考察雁蕩山時,對形成雁蕩山奇妙群峰的原因,首次作了科學的解釋。沈括對故鄉杭州寄滿深深眷戀之情,在《夢溪筆談》中,對杭州的人物事蹟、科技成果、政策得失等等,都悉心記載。

沈括六十五歲病故於夢溪園,臨終時囑咐後人將遺體歸葬故鄉杭外。今杭州市區後市街附近的沈公井巷是他的舊居。墓在距杭州市不遠的安溪鄉。

2 龔 自 珍( 1792 ~ 1841 )

晚清思想家,史學家。一名鞏祚,字瑟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官至禮部主事。十九年,棄官南歸。二十一年,於江蘇雲陽書院猝然去世。

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當時崛起的「春秋公羊學」影響甚深。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他棄絕考據訓詁之學,一意講求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

他支援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

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

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

3在那些為發展我國古代建築技術而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名師巧匠中,北宋初年的木結構專家喻皓就是一位突出代表。

喻皓小傳

喻皓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他是浙江杭州一帶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築工匠,他的生卒年代因歷史上的記載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當過都料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長期從事建築實踐。在這長期的實踐中,他勤于思索、並善於向別人學習,因而在木結構建造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建築多層的寶塔和樓閣。

4唐朝書家——褚遂良

褚遂良隋文帝開皇卜六年(公元596年)——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終年64歲。杭州錢塘人,字善登,唐初名醫,高宗時封河南郡公,故人稱「褚河南」。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

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讚說:

「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

《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

他不僅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而且還有一雙精妙神奇的書法鑑賞慧眼。唐貞觀十二年,因著名書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見褚遂良,並任命他為侍書。

有一次,唐太宗徵得一卷古人墨寶,便請褚遂良看看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褚遂良看了一會兒,便說:「這是王羲之的贗品。

」唐太宗聽了頗為驚奇,忙問褚遂良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這卷書法拿起來,透過陽光看。褚遂良則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對著唐太宗說:

「這個小字的點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筆走龍蛇,超妙入神,不應該有這樣的敗筆。」唐太宗聽了,打從心眼裡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後,唐太宗徵集到王羲之的墨跡,每逢真假難辨之時,總要請褚遂良幫他鑑定。後來,還奉命將這些珍貴的書法編定目錄,珍藏於宮廷內府。

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

《孟法師碑》,全稱《唐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楷書,書體熔合歐、虞為一體,遒麗似虞,端莊似歐。既有虞世南書法典雅寬舒的結體,又有歐陽詢書法剛健險勁的運筆。

字形更為方正端麗,行筆過度富於頓挫起伏變化。有些字又具有隸書筆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書法的代表作。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立。

《慈恩寺聖教序》,也稱《雁塔聖教序》:楷書,是褚遂良的代表作,書後六年即去世,也可說是晚年留下的傑作,字型瘦勁,極富丰神。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兩塊石刻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前石刻《聖教序》,後石刻《聖教記》。

5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

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

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主要詞作】

蘇幕遮(燎沉香) 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蘭陵王·柳 少年遊(並刀如水)

2樓:尹浩然

從三國到現代的杭州籍名人,自己挑5個抄吧!偶要分!分!分!

(偶找了好久的說,這樣分還不給偶就說不過去了~~~)孫權

【孫權】(182~252)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杭州富陽人。

東漢末,繼父兄事業據有江東六郡。漢獻帝建安五年(200),曹操表薦孫權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孫權廣羅人才,重用出身卑微的魯肅、呂蒙,依靠張昭、周瑜、程普等南北士族地主勢力,鞏固和發展了東吳政權。

建安十三年(208),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魏黃初三年(222),孫權稱吳王,大敗劉備於彝陵亭(今湖北宜都北)。魏太和三年(229),正式稱帝武昌(今湖北鄂城),年號黃龍,國號吳。

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設定農官,實行屯田,促進了江南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夷洲(今臺灣)及澶州(今澎湖列島),加強了大陸與海島的聯絡,同時和海南諸國建立起交往;建立和改進了一些典章制度。在位23年,享年71歲,諡號為吳大帝。

一位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

牛頓的故事。1642年的聖誕節前夜,在英格蘭林肯郡沃爾斯索浦的一個農民家庭裡,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雙親都擔心他能否活下來。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了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

三位科學家勤學勵志的小故事,三位科學家勤學勵志的小故事100字

廣一一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三 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 100字內 快樂男孩11歲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 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

介紹一位科學家袁隆平作文,介紹一位科學家袁隆平600字作文

楓只愛麗麗 袁隆平的成果,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更不是坐在電腦前面,按一下滑鼠的。現在想發明東西的人,還有多少人擁有袁隆平這種勤勞的精神呢?袁隆平性格堅韌 幹勁,一次次的失敗,不但沒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動力。在逆境中他還常開玩笑,他痴心地總是想著研製雜交水稻成功,就算沒有人支援,他也不會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