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簡介

時間 2021-09-20 13:00:21

1樓:赤血無級

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因湖面縮減,現次於鄱陽湖和太湖居於第三),面積3,968平方千米(2023年),原為古雲夢大澤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通過鬆滋、太平、藕池,調絃(2023年已封堵)「四口」吞納長江洪水,湖水由東面的城陵磯附近注入長江,為長江最重要的調蓄湖泊,由於泥沙淤塞、圍墾造田,洞庭湖現已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裡湖等幾部分。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長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區位於荊江南岸,跨湘、鄂兩省,介於北緯28□30′~30□20′,東經110□40′~113□10′。湖區面積1.

878 萬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內湖1200平方公里。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來隨著湖面縮減已退為第三大湖)。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北有鬆滋、太平、藕池、調絃4口(2023年堵塞調絃口)引江水來匯,南和西面有湘江、資水、沅江、澧水注入。

湖水經城陵磯排入長江。通常年分4口與4水入湖洪峰彼此錯開。因而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減輕了長江中游的洪水壓力。

若出現「江湖並漲」,就易氾濫成災。由於4水和4口攜帶大量泥沙,每年約有1.28億噸泥沙淤積湖底。

2023年時湖水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2023年為5,400平方公里,2023年為4,700平方公里,2023年已減為3,141平方公里。現在以湖面高程34.5公尺計,湖水面積為2,820平方公里。

昔日號稱「八百里洞庭」,今已分割為許多大小湖泊。水位變幅達13.6公尺,有「霜落洞庭乾」之稱。

2023年興建荊江分洪工程和蓄洪墾殖區,使部分洪水洩入分洪區,並整修了湖區堤垸水道,減輕了洪水對洞庭湖區的威脅。洞庭湖湖濱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盛產稻米、棉花。湖內水產豐富,航運便利。

洞庭湖景點

君山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

這浪漫神話傳說,不足為信。後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於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洞庭湖景色(9張)

君山,古稱湘山、洞庭山山、因堯女湘君所遊處而得名,面積0.96平方公里,位於岳陽市西南12公里的東洞庭湖中,與岳陽樓遙遙相望,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君山素以「集奇撮勝」之地著稱。這裡,湖光因山色生勝,風景與名勝爭妙:奇景異物洞庭秋月、君山銀針、湘妃竹、金龜,和鑄鼎臺、秦皇印、酒香亭、柳毅井、飛來鍾等文物古蹟,名動天下。

龍涎井在飛來鐘下面有有一口龍涎井。異說到龍涎井,其由來已久。因為君山地形酷似烏龍臥水,龍涎井前方為龍口,張口向南,兩邊鉗形山嘴,巖壁拱護,為龍的上、下顎,中間的小山為龍舌頭,山勢平舒,形態逼真,此山因此得名。

龍舌山下有一口井,相傳這裡的井水清澈純淨,四時不涸,是龍舌頭上面一點點滴下的涎水,故稱「龍涎井」。這一富有傳奇色彩的雅名,對君山的地形作了形神畢現的生動概括。據傳,當年湘妃尋夫至君山,口渴異常。

她們對愛情的忠貞感動了洞庭湖中的烏龍。烏龍化著一座小山,張開雙顎,伸出舌頭,讓龍涎滴出,滴在山角下,化成一口古井。湘妃見到古井,飽喝了一頓井中仙甜的龍涎。

頓覺精神振著。後來,湘妃投湖,烏龍悲傷過度,化為一座小山,如今,龍涎井就座落在這座山下。

柳毅井柳毅井,亦稱桔井。它位於君山龍口內的龍舌的根部。據《隆慶嶽州府志》記載:

「巴陵(今岳陽市)則有邕湖井及巴蛇、羅漢、秦皇諸井,而井之著者,又曰'柳毅'井旁有古桔一珠,大「五六圍」,枝幹奇古。《縣誌》又說:桔井「相傳為柳傳書之處(入龍宮之門)。

井入口丈許,有片石作底,鑿數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測。」過去,崇聖祠有個老和尚作過試驗,用半斤絲線,一端繫上銅錢吊下井去,絲線放完了,還未探到井底。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樹,故此井又名「桔井」。

井旁的桔樹雖已不復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遠在民間傳頌。

編輯本段

歷史變遷

史載,洞庭湖原為古云夢澤的一部分(春秋時,夢在楚方言中為「湖澤」之意,與漭相通),本為華夏第一大淡水湖。當時的雲夢澤橫亙於湘鄂兩省間,面積曾達4萬平方公里,故司馬相如 《子虛賦》有「雲夢者**百里」之說。後由於長江泥沙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分,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著浩瀚的水面,稱之為洞庭湖。

歷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質史上雖與江漢平原的雲夢澤同屬於「江漢——洞庭凹陷」,但在歷史時期,它是作為一個獨自的水系而存在和發展的,並不屬於古云夢澤的範圍。《山海經》:「又東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

《莊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稱洞庭為平野。說明當時湘、沅、澧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與長江交匯,洞庭湖地區還只是一片河網交錯的平原,只是後來環繞君山的所謂「洞府之庭」形成了一個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稱。

1957 年在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 楚懷王六年(前323 年)制「鄂君啟節」,所述舟節西南水路銘文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資、沅、澧、油」。從舟節銘文水流交匯不及入湖來看,與《山海經》、《莊子》所載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觀也是一致的。

《水經》記載:澧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於江」;沅水「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於江」;湘水「又北過下雋縣西,……又北至巴丘山,入於江」;資水「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於江也」。說明在君山西南的資、沅二水交匯處,有湖泊的存在。

戰國時屈原在《楚辭·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當即指此湖。只是由於那時這一夾在沅、資二水之間的湖泊水體很小,尚未為人所注意,因而《尚書》、《周禮》、《爾雅》、《呂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澤藪之內。

東晉以後洞庭湖的逐漸擴充套件

東晉、南朝之際,隨著荊江內陸三角洲的擴充套件和雲夢澤的日趨萎縮,以及荊江江陵河段金堤的興築,強盛的長江來水,向荊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華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帶,進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澤平原,從而形成為一片煙波浩瀚的巨澤。

北魏酈道元為《水經》作注時,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擴充套件的這一巨大變化。他指出湘、資、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會大江」。並雲「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若出沒於其中」。

盛弘之在《荊州記》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繪:「巴陵南有青草湖,週迴數百里,日月出沒其中」。青草為洞庭湖的通稱。

歷史時期洞庭湖區一直處於緩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荊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區,很少受到長江泥沙淤積的影響。唐宋時期,洞庭湖水面進一步向西擴充套件,號稱「八百里洞庭」。《巴陵志》即有:

「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連青草,橫亙七八百里」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在《遊洞庭湖》詩中描寫:「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可見其湖面的遼闊及氣勢的雄偉。

明、清之際,洞庭湖的面積繼續有所擴充套件。明嘉靖、隆慶(1522—2023年)年間,張居正為了保護在湖北安陸的「顯陵」以及他自己家鄉江陵的安全,採取「舍南救北」的方針,在荊江北岸築起黃檀長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長江水沙多由荊南排入洞庭湖區,在湖底淤高而來水有增無減的情況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斷擴充套件,逐漸有西洞庭湖與南洞庭湖的形成。於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氾濫,方**百里,龍陽(今漢壽)、沅江則西南之一隅耳」。

這一洞庭湖向西南擴充套件的形勢,一直延續到清道光年間(1821—1850 年)。其時洞庭湖「東北屬巴陵,西北跨華容、石首、安鄉,西連武陵(今常德)、龍陽、沅江,南帶益陽而寰湘陰,凡四府一州九邑,橫亙**百里,日月皆出沒其中」。這是洞庭湖的全盛時期。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日趨萎縮中的洞庭湖

清咸豐二年(1852 年)及同治十二年(1873 年),荊江南岸相繼發生藕池及鬆滋決口,加上原有太平、調絃兩口,形成四口分流局面,荊江泥沙大量輸入洞庭湖。這使湖區沉積量遠遠超過湖盆構造下沉量。一百多年來,湖泊正經歷著自然葑淤消亡的過程。

而由於泥沙的淤積和盲目的圍墾使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原來位於湖濱的常德、澧縣、安鄉、益陽等城市,現在距湖遠的已有十餘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湖區面積已縮小到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

本來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的洞庭湖,現已小於鄱陽湖,而退居到第二位。

80年代以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澤化演變

2樓:匿名使用者

古稱「雲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綺麗迷人。

洞庭湖浩瀚迂迴,山巒突兀,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漁帆點點,蘆葉青青,水天一色,鷗鷺翔飛。春秋四時之景不同,一日之中變化萬千。古人描述的「瀟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遠浦歸帆」、「平沙落雁」、「漁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現在東洞庭湖的寫照。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美麗的洞庭湖作過熱情的吟詠。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岳陽樓的視角(居高臨下)對洞庭湖變化多端的風光,描繪得淋漓盡至,膾炙人口。洞庭湖的氣勢雄偉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麗。

即使是在陰晦沉霞的天氣,也給人別緻、譎祕的感覺,激起人們的遊興。碧波萬頃的洞庭湖不愧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間,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財魚等珍貴的河鮮,還有君山名茶、羅漢竹、方竹、實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類產品,種類亦很繁多。

關於洞庭湖的古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分,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

秋水盛漲,八月的洞庭湖裝得滿滿的,和岸上幾乎平接。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塊。開頭兩句,寫得洞庭湖極開朗也極涵渾,汪洋浩闊,與天相接,潤澤著千花萬樹,容納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盤裡一青螺。

翻譯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盤子託著青青的田螺。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其四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輝。 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 不知霜露入秋衣。

岳陽樓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 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 枉是蛟龍解覆舟。

描述洞庭湖的詩句,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靜2600歲月 關於洞庭湖的詩句有 1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2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3 望洞庭 劉禹錫湖光秋月...

關於洞庭湖的詩詞,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臨洞庭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劉禹錫 望洞庭 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雍陶 題君山 洞庭詩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牛希濟 臨江仙 洞庭波浪颭晴天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張說 送樑六自洞庭山作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

有關洞庭湖的詩句,關於洞庭湖的詩句

七七的小店 1 遊洞庭 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2 遊洞庭 李白 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3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4 登岳陽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