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的民風民俗簡介,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時間 2021-10-14 18:53:37

1樓:匿名使用者

納西族風俗文化簡介:

納西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創造了東巴象形文字(目前世界上仍在唯一使用的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和用象形文字書寫的東巴經籍。與東巴文化發展的同時,納西族又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的先進文化。

從明代開始,以麗江土司木氏為首的貴族領主首先接受了漢文化,他們大都能詩能文。今天仍可以從納西族的建築、**、壁畫等看到具有漢、藏、白、納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麗江的納西古樂,原是由內地古典**傳至麗江,融入了納西族的**風格,被稱為中國古典**的活化石。

納西族導遊常跟遊客介紹說納西族人稱小姑娘為「潘金妹」,稱小夥子為「潘金哥」,類似於現在「美女帥哥」的稱呼,實際上這是旅遊開發後的叫法,納西族民間並不這樣稱呼。因潘與胖同音,常有女遊客誤以為是說她胖而悶悶不樂,呵呵!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致與漢族相同,傳統男子服飾以馬幫時期的麻布馬掛和皮大掛為主要特色,婦女則穿繡著七星、日、月的「披星戴月」服,代表勤勞。

遠離城區的納西族大多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東巴教,接近藏區的納西族居民大多信仰喇嘛教,而麗江城區的納西居民受漢文化的影響一部分信仰佛教、道教等。由於封建社會時期對納西族實行漢化政策的影響,加上歷史上納西族曾是茶馬古道中漢藏**的中間商,漢族的主要節日像春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等在麗江納西族也普遍流行。除此之外較大的節日有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都比較流行的火把節,和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的生日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除此之外的物資交流會有正月十五棒棒會、三月龍王廟會、七月騾馬會等。

清雍正年間,**對西南邊疆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即罷免世襲土司,改為**直接任命地方官。對納西族實施漢文化的滲透,這期間從內地移民過來漢人不在少數,他們與納西族通婚,共融共生,今日麗江古城的納西族,他的血緣與漢族有不可分割的聯絡。所以今天古城的納西族除木姓、和姓外,李姓、王姓、楊姓等也都是大姓。

他們大多是漢納兩族通婚的後裔。

納西族傳統上有「女主外男主內」的風俗。女人出外勞作,男人在家「琴棋書畫菸酒茶」,帶孩子、養寵物、養花弄草、從事工藝創作等。麗江民間有句順口溜「娶個納西婆勝過十頭騾」。

在麗江,做男人是清閒的,但在歷史上也有另外,至少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的組成幾乎全是男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遠走他鄉,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回家團聚。今天這種「女主外男主內」習俗還在延續,比如說你在麗江坐計程車,司機的女性比例往往其他城市高很多,在田間勞作的也大多是婦女。但男子出去養家餬口的比例也在上升。

2樓:匿名使用者

納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東巴吉日經,納西淨地,納西酒歌等等,其中納西淨地最為有名風靡古城。

【風俗習慣】

喪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後部分地區開始盛行土葬。

納西族男子的服裝大體與漢族相同。麗江納西族婦女身穿大褂,寬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圍腰,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綴有刺繡精美的七星、旁綴日、月,表示勤勞之意。寧蒗納西族婦女著長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頭,佩大銀耳環。

【習俗】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忌諱有:騎馬到寨前必須下馬,也不能把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腳架,不能蹺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裡的灰;祭天堂、祖先、戰神時、忌外人**。忌在門檻上坐和用刀斧在門檻上砍東西。

有的地方還忌在家裡唱山歌;不許殺耕牛、馱馬和報曉的雄雞;忌食狗肉.進入納西人家時不能主動進入老人,女人的臥室和女孩的"花樓 ",不能詢問"阿夏"的情況

【食俗】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不論平壩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並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

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儲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麗江火烤粑粑等。

【節日】

海坡會 在雲南永寧納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個神祕美麗的瀘沽湖,在湖的兩岸,俯臥著一個雄奇的山峰――獅子峰。獅子峰是納西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幹木」。她絕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為之傾倒。

不過她和永寧納西人一樣,沒有固定的丈夫,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眾山神都要到永寧與幹木女神聚會娛樂,接受祝福。後來,納西人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這天,都要歡聚瀘沽湖圈,參加一年一度的海坡會,人們載歌載舞,盡情娛樂,一是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儀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們平安,五穀豐登,畜牧興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機,互結「阿注」。

三朵節三朵節是雲南麗江一帶納西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十月初八舉行。

相傳,遠古時代,納西先祖三朵曾在這裡降服了妖魔,從那以後,每年農曆十月初八日,人們彙集到三朵廟裡祭拜保護神三朵。祭品有整豬、全羊、雞、魚等。

節日期間,納西族男女老少踏著遊春賞花,小夥子騎上駿馬,進行撥旗、拾銀圓賽馬活動,勝者,倍受姑娘們的青睞。晚飯後,人們圍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納西姑娘跳起歡快的「阿哩哩」。

棒棒會納西族的商貿節日也比較多。雲南麗江縣的納西族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行「棒棒會」,以交流竹木農具為主要內容。據記載,這種集市活動自明朝起就有了。

按照納西族傳統,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後開始春耕生產,棒棒會正好為準備農具提供了一個機會和場所。這裡犁耙、鋤頭、鐮刀、竹筐、揹簍、扁擔等等一應俱全。納西族農民每年要更換一些帶把柄的農具的木把,所以把這種農具交易會稱為「棒棒會」。

棒棒會上也有**花卉、果木樹苗、盆景、傢俱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搶婚遺風在部分納西族地區,仍存在著一種「搶婚」遺風。這也是一種古老婚俗的遺風,反映了女子對父系制從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堅持舊傳統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搶婚來實現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願望。

現代社會中的「搶婚」,僅是一種形式,並非真的強搶,而是男女雙方的一種默契,為了以「生米已成熟飯」來搪塞對婚姻持有異義的女方父母。

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3樓:浪裡小青魚

1、滿族

滿族人有尊老敬祖的族風,重視祭祀祖先,把祖先奉為神明,每逢家中有娶妻生子,修宅遷居,就職榮升等重大喜慶事都要祭祖祈福,舉行隆重的「跳家神」祭祖儀式。

2、朝鮮族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

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鄂倫春族

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

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

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4、赫哲族

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

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5、納西族

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6、藏族

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7、彝族

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4樓:匿名使用者

1、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飲食以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2、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飲食習慣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

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

3、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飲食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

4、維吾爾族是,有一座白雪皚皚的天山,天山腳下聚居著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飲食特有的抓飯,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維吾爾族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不限)

5樓:淡然月光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慄、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餘,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嶽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

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

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各地的民風民俗,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土家族吊腳樓,四川九大碗,北京的春捲。各地民風民俗的資料 1 回族民俗風情 回族人忌食豬肉 狗肉 馬肉 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 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 喝酒 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 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各地民風民俗,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不限)

淡然月光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 棗 慄 龍眼 香枝 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 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 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

蒙古族民風民俗作文,寫蒙古族的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急急急!!!

蒙古族民風民俗 待客禮儀 蒙古人把隆重而熱情地接待客人看作是一種美德。他們的待客禮包括問候 互遞鼻菸壺 解放後此禮已逐漸消失 飲食招待等。無論是專程來訪的貴客還是路過歇腳的行人,客人一到,首先是互相問候,待客人坐定,女主人端上一碗馨香的奶茶,並擺上各種奶食品 炒米 手把羊肉等,其間敬酒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