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老侯
泥塑的製作工藝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
制子兒就是製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修改、磨光、晾乾後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見有單片模和雙片模,也有多片模。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狀,然後壓進模子,再把兩片壓好泥的模子合攏壓緊,再安一個“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嚴,在胎體上留一個孔,使胎體內外空氣流通,以免胎內空氣壓力變化破壞泥胎。
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陶器的製作工藝
高溫陶需要在1200-1235度燒製8個小時左右。
低溫陶700-900度4個小時就可以燒結成功。
兩者所用的陶土不同,釉料也不同。
瓷器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235度以上。 釉料一般是以礦物質、金屬及碳化的植物粉末為主。且封釉分為內外和全封釉。
主要的分別是是否煅燒、是否封釉、煅燒的溫度、煅燒的時間。
2樓:讀書得人
三個詞語是在描述“陶瓷品”時常用的術語,用以區分原料的不同。
前兩者含義相近,“泥制”概括的範圍大,可以包括“陶製”,但“陶製”不能夠包括泥制。主要原因是有些“泥製品”不經火燒,而“陶製品”是需要火燒方能形成。但二者所使用的原料一樣。
瓷制--原料、燒造火候,工藝程式、成品特徵等都與上述二者不一樣。
3樓:
泥制是用泥土直接塑造器物造型而未經過燒製,陶製是用陶土做材料經過低溫燒製,瓷制是採用瓷土也稱高齡土經過1200度以上高溫燒製而成,主要區別在於材料、溫度、吸水性三方面
“陶”和“瓷”在製作工藝上有什麼差別呢?
4樓:**
陶瓷茶具的質地
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總稱。遠在萬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學會了用粘土製作陶器。隨著製陶土業的不斷髮展,商周時已能生產陶質建材,秦漢時以低溫鋁釉陶為多,唐代即以"唐三彩"聞名於世。
由單一的陶器生產又發展了瓷器的生產,從夏商始有原始瓷生產,經西周至西漢的過渡階段,到東漢已成功製作出成熟瓷。總之,瓷器源於陶器,是陶器生產的發展。其演變過程如下所示:
┎(普通粘土)→軟質陶→亞硬質陶
│(瓷土)→軟質陶→亞硬質陶→陶—│硬質陶→原始瓷→瓷
│(高嶺土)→白陶
┗(殊粘土)→白陶
1.陶與瓷的區別。
茶具多用陶或瓷製作而成,故瞭解陶與瓷的不同性狀,有助於在選擇茶具時,根據不同沖泡方法、不同茶葉、不同飲用方法等有針對性地選用。陶與瓷的主要區別在於:
(l)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數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因原料不同,其成分有所差異。以宜興紫砂陶為例,其礦物組成屬含鐵的粘土-石英-母系,鐵質以赤鐵礦形式存在,主要物相是石英、莫來石和雲母殘骸,結晶細小均勻。
燒製白陶的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粘土,呈白色或灰白色,光澤暗淡,純粹的高嶺土含氧化矽46.51%、氧化鋁39.54%、水13.95%,熔度為1780℃,因其可塑性差、熔點高,要摻入其他材料才能製作。瓷石是由石英、長石、絹雲母、高嶺石等組成,完全風化後就是通常所見的瓷土,製作瓷器的瓷石屬半風化,經揚碎、淘洗成為製坯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矽、氧化鋁,並含有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錳、五氧化二磷等,熔度一般為1100~1350℃,其高低與所含助熔物質的多少成反比。
(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紅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種類: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質感的光亮層,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劑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溫釉,其助熔劑為氧化鉛。
秦漢時就大量燒製這類鉛釉陶,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低溫顏色釉、明代的五彩和清代的粉彩均屬此類。瓷器表面施有高溫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鹼釉兩種。石灰釉以氧化鈣等為助熔劑,含量多在10%以上;石灰-鹼釉以氧化鈣和氧化鉀、氧化鈉等為助熔劑,氧化鈣含量多在10%以下,氧化鉀和氧化鈉等金屬氧化物的總和常達4%以上。
(4)燒成溫度:因制胎材料的關係,陶器的燒製溫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燒製溫度一般在1200℃以上。
(5)總氣孔率:總氣孔率是陶瓷緻密度和燒結度的標誌,包括顯氣孔率和閉口氣孔率。普通陶器總氣孔率為12.5%~38%;精陶為12%~30%;細炻器(原始瓷)為4%~8%;硬質瓷為2%~6%。
(6)吸水率:這是陶瓷燒結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標誌,指器體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後,所吸收的水分重量與器體本身重量的比例。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細炻器為0.5%~12%,瓷器為0~0.5%。
以上所述,均須綜合考慮,才能正確區分陶器與瓷器,僅比較其中一兩點,容易產生誤解。試舉數例便可知:浙江上虞黑瓷,因作胎材料中含鐵量為2%~3%,所以胎亦呈紅、灰等色;南宋官窯所產瓷器顯露胎色,並以"紫口鐵足"為貴;北方瓷器因其胎中含氧化鋁較高,大部分瓷器不能達到緻密燒結,吸水率較高,有的可達5%以上,這些瓷器如僅僅對照上述某一兩條來衡量,就不能稱之為瓷器了。
因此,在實際鑑別時,必須同時兼顧原料、釉、高溫三方面綜合考慮,前兩項是內因,後一項是外因。
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先有陶後有瓷,瓷器由陶器脫胎而來。
我國古代的製陶業有輝煌、獨特的成就。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眾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有許多已不僅僅是生活日用品,而具有明顯的藝術傾向,成為陶製藝術品,如代表製陶業突出成就的彩陶和陶塑。
隨著製陶業的發展,製陶技術從泥條盤築進步到輪盤拉坯,結構簡單的橫穴窯與豎穴窯已取代了落後的平地起燒,對窯的溫度、氣氛的控制已取得了一定經驗,當時最高的燒成溫度已經到達了1100℃,已接近陶與瓷的“臨界”溫度。自殷商時代早期,即已出現了以瓷土為胎料的白陶器和燒成溫度達1200℃的印紋硬陶,開始了由陶向瓷的過渡。
(陶-->瓷)
新石器時代
彩陶新石器時代
白陶青銅時代
彩繪陶原始青瓷不同於陶之處,在於原始青瓷比陶器質地堅硬耐用,且器表施釉,敲擊聲清脆悅耳。但原始青瓷原料處理和坯泥煉製還比較粗糙,沒有經過精細的過濾、淘洗、捏練、陳腐等工藝過程,因為胎料可塑性較小、造型比較單調;胎料中雜質較多,胎體會產生裂紋;釉色不穩,薄厚不均,且有露胎流釉現象。早期青瓷發展到東漢時期,成型採用快輪拉坯成器身,在粘接器底而成,器型規整,器表光滑,釉層增厚,胎釉結合大為改進,脫釉現象很少發生。
這些跡象表明,原始青瓷開始擺脫原始狀態,而邁入成熟的青瓷階段。
(原始青瓷-->青瓷)
春秋原始青瓷
戰國青瓷
東漢時期,浙江的越窯出產了成熟的青瓷,這是中國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標誌著我國瓷器業的成熟。這時還有早期的白瓷製品。魏晉南北朝在中國瓷器史上,屬於起步發展階段,青瓷一統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被發現。
這個時期,社會動盪,戰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青瓷-->黑瓷-->白瓷)
三國青瓷
東晉黑釉
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現,這說明制瓷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胎釉中的含鐵量受到控制,克服了鐵的呈色干擾,為後來彩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白瓷的成功燒造,是中國瓷器史上新的里程碑。隋唐時期,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緻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緻密,叩之發出金石之聲。中晚唐時期,青、白瓷燒造進一步成熟,黑、黃、花瓷及絞胎瓷器成功燒造,以唐長沙窯為代表的彩瓷、唐代青花器的出現,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比較簡單的抗衡,從唐末五代開始,中國瓷器史上開始出現了名窯林立的局面。
(白瓷)
北朝白釉唐白瓷
唐青釉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繼漢唐之後的第三個繁榮時期,科技、文學、藝術和手工業高度發達,陶瓷業蓬勃發展,瓷窯遍佈全國各地,地方風格濃郁,可以概括為“六大窯系”和“五大名窯”。“六大窯系”是指北方的定窯系、鈞窯襲、耀州窯系、磁州窯系和南方的龍泉青瓷窯系、景德鎮青白瓷窯系。“五大名窯”即官窯、汝窯、哥窯、定窯、鈞窯。
兩宋時期官窯制度基本確立,官窯的瓷器形成了不同於民窯器物的藝術風格。瓷都景德鎮在元朝時崛起,並以青花瓷、釉裡紅瓷和卵白釉樞府瓷馳名天下。
(六大瓷系,五大名窯)
宋窯變釉
宋青白釉
元釉裡紅
中國陶瓷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五彩、鬥彩、素三彩、釉下三彩、琺琅彩、粉彩等等,明清彩瓷集陶瓷藝術之大成,極富藝術魅力。
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新:霽藍釉、祭紅釉、郎窯紅釉、豇豆紅釉、黃釉、孔雀綠釉等等。制瓷技術也有新的突破,陶車旋刀取代了竹刀旋坯,並開始運用吹釉技術,瓷器的質量與數量由此迅猛提高。
明清時期的制瓷業,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頂峰,對今日中國瓷業有著重大影響。
(彩瓷)
陶泥和陶瓷的區別
5樓:點點在心
主要區別
bai是,性質不同、主要du
成分不同zhi、主要用途不同dao
,具體如下:
一、專性質不同
1、陶泥
陶泥是一種制屬作陶器用的粘土,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
2、陶瓷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 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二、主要成分不同
1、陶泥
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
2、陶瓷
主要原料是取之於自然界的矽酸鹽礦物(如粘土、石英等)。
三、主要用途不同
1、陶泥
陶土主要用作燒製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2、陶瓷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壇、盆、罐、盤、碟、碗等。
(2)、藝術(工藝)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園林陶瓷、器皿、相框、壁畫、陳設品等。
(3)、工業陶瓷:應用於各種工業的陶瓷製品。
陶瓷陶跟瓷有什麼區別,陶與瓷的區別
啦啦王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不在於有釉沒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漢代琉璃釉器 俗稱 漢綠釉 唐代五彩琉璃器 俗稱 唐三彩 等等。瓷器也可以無釉,如白瓷素胎器,由於質地潔白細膩,所以沒有人會把它看成陶器。其實商周至戰國時期我國南方地區採用瓷石生產的所謂硬質陶器,其胎質已經達到瓷化程度,敲擊之聲清脆悅耳,也應當...
軟陶和黏土的區別,軟陶泥和超輕粘土區別是什麼
軟陶是一種可以雕塑成型的黏土,屬熱固性材質,創作出來的作品 必須放進烤箱烘烤成型。粘土和軟陶最大的區別是自然風乾成型,粘土製作的時候手部也乾淨,也不用黏糊糊的,玩過很多粘土,現在玩的都是超輕粘土,質地更輕,最喜歡的是羅弗超輕粘土,最大的優勢是有教程,易塑型,出口品質,讓人放心,超輕粘土自然風幹不幹裂...
骨瓷和陶瓷的區別,陶瓷和骨瓷的區別是什麼
骨瓷更健康。骨瓷又被稱作為骨灰瓷,它是用動物的骨炭 黏土 石英和長石作為原料,經過高溫素燒和低溫柚燒而成的一種瓷器。是屬於環保的綠色消費品,陶瓷的主要成分包括高嶺土 黏土 瓷石 瓷土等,與陶瓷相比較的話,骨瓷更加的潔白 細膩 通透 輕巧。而且骨瓷的保溫效果也比陶瓷的保溫效果更好。陶瓷和骨瓷的區別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