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小瓜
韋編三絕
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比喻讀書勤奮。此外,「韋編三絕」也可指穿聯甲骨的牛皮斷了多次。本義不一定是穿聯竹簡。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多則幾十個字,少則**個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麻繩編連的叫「繩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
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覆覆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捲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2樓:靈光
韋編三絕
wéi biān sān jué
【註釋】
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舉例】
我們提倡~的讀書精神,更提倡學以致用,期待創新人才的大量湧現。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英文翻譯】
diligent in one's studies【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十分好學,晚年還堅持研究《易經》,他反覆鑽研該書,把該書的捆竹簡的牛皮帶都磨斷了三次,終於把研究的心得寫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後人把《十翼》與《易經》附在一起,作為《易經》的補充部分
看圖韋氏編框打一成語
3樓:百舟渡海
韋編三絕 [wéi biācopyn sān jué]
韋編三絕,讀bai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個du漢語成語,釋義zhi是。韋: 熟牛
皮;韋編:dao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中文名韋編三絕
外文名study diligently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
詞性褒義詞
用法做謂語、賓語;指人讀書勤奮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解釋釋義
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比喻讀書勤奮。此外,「韋編三絕」也可指穿聯甲骨的牛皮斷了多次。本義不一定是穿聯竹簡。[1]
典故溯源
《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註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4樓:匿名使用者
韋氏編筐,
這個成語可以說是,
韋編三絕!
擊聲打一成語瘋狂看圖,蜜蜂打一成語瘋狂看圖
無憂 帶有這倆字就是,聲東擊西,一般是這個成語 蜜蜂打一成語瘋狂看圖 中公教育 答案應該是風和日麗 成語解釋 解釋 和風習習,陽光燦爛。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氣。出自 元 李愛山 集賢賓 春日傷別 那時節和風麗日滿東園,花共柳紅嬌綠軟。清 吳趼人 痛史 是日風和日麗,眾多 都來祭奠。示例 是時 遍地金黃,...
人井打一成語瘋狂看圖,城兵打一成語瘋狂看圖
龍之騰必潛乃翔 背井離鄉 b i j ng l xi ng 釋義 背 離開 井 古制八家為井 引申為鄉里 家宅。離開鄉里。常指被迫遠離家鄉 到外地謀生。語出 元 馬致遠 漢宮秋 第三折 背景離鄉 臥雪眠霜。正音 背 不能讀作 b i 辨形 井 不能寫作 景 近義 離鄉背井 浪跡天涯 顛沛流離 反義 ...
禹二猜成語,禹去框加二打一成語
龍之騰必潛乃翔 風月無邊 f ng yu w bi n 基本釋義 極言風景之佳勝。出 處宋 朱熹 六先生畫像 濂溪先生 風月無邊,庭草交翠。一個三一個二猜成語 接二連三。解釋 接著接連斷 出自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於接二連三牽五掛四條街燒得 火焰山 般。示例 滿屋子手都拱起來,膝關節和腿關節屈折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