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康熙的一副對聯,康熙出了一幅對聯,難倒眾人,狀元大臣都束手無策

時間 2021-10-14 23:24:09

1樓:

江淮河漢思明德

精一危微見道心

紹興:禹王廟,在紹興東南,禹陵右側。明德:

至德,最大的功德;精一危微:《尚書·大禹謨》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句,儒家將其看作是堯舜禹心心相傳的修身治國之寶;道心:思想原則 / 開封:

古吹臺禹王殿。精一危微: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此句被儒家稱為「十六字心傳」

附:大禹陵 位於紹興市會稽山下,是傍山臨水、氣勢壯觀的古建築群,由禹陵、禹祠、禹廟三部分組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洪武年間這裡被欽定為國祭王陵之一。

明嘉靖年間(1540)改定墓址,由當年紹興知府南大吉立碑並書「大禹陵」三字,此碑至今矗立。

禹祠,位於禹陵南側,為姒氏宗祠,始建於夏少康之時,2023年重建。

禹廟,位於禹陵北側,相傳最早為禹之子啟所建,現廟始建於樑大同十一年(545),禹廟大殿雄偉壯觀,廟內兩側楹聯「江淮河漢思明德,精一危微見道心」,系書法家沙孟海根據康熙的撰聯重寫的。大殿脊間「地平天成」四字為康熙所書。

最讓遊客駐足的是「岣螻碑」和「窆石亭」。 「岣螻碑」據後人考證,所記內容是大禹治水一事。「窆石亭」中的窆石,一種傳說是當年大禹下葬時所用的一種工具;另一種傳說是下葬後的鎮石,即陵墓所在的標誌。

2樓:楊文林書畫室

傳說康熙皇帝曾在長春宮題寫有一副很有韻味的對聯,是什麼內容呢

康熙出了一幅對聯,難倒眾人,狀元大臣都束手無策

3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史上有句話這樣講,世界上只有四大文明古國。是中國就在其中,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漢字是博大精深的。不像某些預言只是某些字母只是在一塊拼湊而成。

中國的狀元也就是在清朝的時候比較豐盛一點。因為畢竟每個文化都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沉澱。

中國的歷史文化講詩詞歌賦。其實按正規來講賦比較早一點。也就是說在戰國時候先開始有《詩經》和歌賦。到唐朝的時候詩文化開始盛行。

到元朝的時候詞文化比較盛行。明朝就比較統一的,詩詞歌賦都比較統一,但是總體來說有一點什麼思想的就是說通俗一點來講就是大燴菜,把所有文化都統一到一起,詩詞歌賦都有。

所以也造成了明朝的時候文化比較奇怪。但是也形成了**的頂峰期。當明朝過去時候到了清朝詩詞歌賦真正的得到了一定的統一。尤其是在對子是清朝時比較盛行的。

清朝康熙皇帝曾經出過一首對子,對子不難,但是好多人卻對不出來。形成了千古絕對,或許說有一點投機取巧,但是到至今為止,確實沒有人退出合適的對子。

很簡單的一句話,唐宋元明清,請對下聯。個人來講,沒有合適的。

康熙的這幅對聯所稱讚的是哪個人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學歷史的,見到有關史事的文章,不管自己能不能看懂,總要看一看。大多是能看懂的,也有看不懂的,比如前些時看過一篇《鄭成功忠於誰》,就有些不大懂。

文中說,鄭成功死後,原葬臺灣,2023年他的孫子鄭克爽(加土字旁)上書康熙,請求歸葬祖塋。康熙准奏,並賜以輓聯。聯曰: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還褒揚鄭氏為忠臣。於是作者大發感慨:

鄭成功忠於誰?忠於清朝,忠於康熙嗎?鄭是主張反清復明的,多年武裝抵抗,曾給清朝以沉重的打擊。

惟一的解釋只能是,鄭成功並不是忠於某一王朝,而是忠於自己的祖國,康熙看中了這一點,才允許鄭氏歸葬祖塋,才贈以輓聯並褒以忠臣。為了坐實自己的看法,作者還對這副對聯作了闡釋,說:康熙「方知海外有孤忠」,乃是因為鄭成功「敢向東南爭半壁」――從荷蘭殖民者手中奪回了臺灣,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我看了,先是吃驚,這麼點水平,就敢寫這麼言之鑿鑿的文章。繼而是敬佩,說鬥爭歷史上全是鬥爭,說統一歷史上又全是統一了。

作者對鄭成功的認識,對這副輓聯的理解,幾乎可說全是錯的。

且以輓聯為據,逐一析之。四鎮是指明末福王據守南京時,駐防江北的四支部隊,其中劉澤清駐淮北,高傑駐泗水,黃得功駐廬州,劉良佐駐臨淮。鎮是當時的軍事建制,相當於現在的軍。

比如《明史》列傳一六三《張慎言傳》中就有這樣的話:「首膺封爵者,四鎮也。新改京營,又加二鎮。

」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均有實指,《辭海》鄭成功條說的明白:「後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連年出擊粵、江、浙等地。永曆十三年(2023年)與張煌言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

」據此可知,兩島指金門和廈門。諸王,指福王之後流亡南粵的魯王、康王、桂王等明宗室王,史稱南明諸王。他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當然是「無寸土」了。

海外有孤忠,是說諸王失敗後,鄭成功據守臺灣,仍奉明朝為正朔。上聯主要說鄭的事業,下聯主要說鄭的精神。換成白話便是:

四鎮各方,心懷二志,復明事業成了泡影,當此之際,將軍以金門和廈門為根據地,向東南用兵,要爭得半壁江山。南明諸王,居無定所,沒有方寸之地,只有將軍固守臺灣一偶,彰顯著復明的素志,世人方知海外有將軍這樣一位孤苦的忠臣呀。(抗志為一詞,《辭源》有詞條)

也就是說,鄭成功一直是抗清復明的,康熙也一直認為他是抗清復明的。至於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臺灣,康熙連提都沒提。維護了祖國統一的是康熙,他平定了臺澎,從鄭成功孫子手裡收復了臺澎。

若臺澎一直在鄭家手裡,在康熙看來,那是不能叫統一的。

為什麼康熙肯這樣讚美鄭成功呢,這也是有道理的。封建社會,講究的是天命,是道統。一個朝代亡了,另一個朝代起來,絕不說是「推翻了萬惡的舊社會」,總說這是上天的意志(天命),讓我取而代之。

從道統上說,沒有中斷。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還要稱前朝為「勝朝」,並馬上修前一朝的史書。清朝是異族入主中原,更是講究這個。

此其一。其二,歷朝歷代都以忠孝治國,對那些忠勇孝悌之人,不管他是順從自己的,還是反對自己的,總是儘量給以表彰。鄭成功歷盡艱辛,抗志不衰,正是忠勇的表現。

較之吳三桂、洪承疇那樣的降將,康熙理當更敬佩鄭成功這樣的忠臣。

因此上,只能說鄭成功是忠於明朝的,因為他是明朝的忠臣,康熙才欣賞他,褒揚他。別的解釋都是以心作史,言不及義。

5樓:

康熙挽鄭成功

鄭成功,福建南安人,明末抗清名將,2023年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2023年病逝於臺灣。康熙撰寫此聯讚頌鄭的功業。上聯概括鄭成功收復臺灣前苦心經營東南的歷史。

清兵入關後,南明福王佈防在江北的吳得功、劉良佐、高傑、劉澤清四鎮總兵心懷二志,致使福王的弘光小朝廷頃刻覆亡。鄭屯兵於金門、廈門兩島,先後發兵攻泉州,陷漳浦,襲潮州,取澄海,打廣州,並於2023年率水師十萬北伐,破溫州,下鎮江進圍南京,兵敗後,退守廈門、屯師習武,這就是「敢向東南爭半壁」的史實。下聯對鄭收復臺灣的功績作了評價。

南明諸王,即福王、唐王、魯王、桂王、韓王等相繼覆滅, 2023年鄭率部擊潰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始終不向清廷稱臣,甚稱「孤忠」。聯語用對比手法,以「多二心」的「四鎮」、「無寸土」的「諸王」來和「敢爭東南半壁」、「一隅抗志」的鄭成功對比,肯定鄭成功對後來全國統一作出的貢獻。

一副對聯求解釋其中含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上聯:天門早為初人閉

下聯:福路全憑神子通

這是我在別人家門口看到的,一直都無法解釋出這對聯的含義

這是康熙帝的讚美**教的詩.

這個爭議有點大,因為是有兩個版本的.你這個好像是兩個版本嫁接過來的= =

第一版本:天門久因初人「閉」 福路全「憑」神子通(出自《萬有福源詩》)

第二版本:天門久因初人「開」 福路全「是」神子通(出自《生命之寶》)

因為兩個版本因為字的誤差所以意思變的相差甚遠,我就大概就著你這個嫁接版本說一下吧.

大概意思就是:天國之門因初子(亞當與夏娃,人類的始祖)的放逐而關閉,而通往天國的福路都是神子(耶穌=-=)開闢的.

大概就是這樣了.神有些寫作聖.

范進中舉寫一副對聯,范進中舉的一副對聯

十年寒窗 老丈人橫眉怒目全怪女婿不爭氣 一朝高中 範舉子耀武揚威只因大喜險發瘋 回答不易望親採納!范進中舉的一副對聯 新年先歲除久歲,今兆8有酒今朝醉 發奮讀書,為名,為利,為當官 苦巴苦熬,有衣,有祿,有飯碗 回憶去歲饑荒 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 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

用福和壽出一副對聯,求一副墓碑上的對聯,要有立福和建華四個字,要求立福分屬上下聯且對稱,建華一樣!萬能的,求求

兩副傳統的 福 壽 經典對聯,供參考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鬆。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尋找 福 祿 壽 喜 財 各詩句。要求每個字在一副對聯 現。福貴延綿,福祿雙全,壽比南山,雙喜臨門,財源滾滾,好運來臨 zjjzjzjzjjzjzjz 請賜六十大壽對聯一副 上聯用福字開頭.下聯用光...

求一副對聯,商場用的

枯木刀 上聯 鹽阜呈祥 花團錦簇 千般春色 下聯 商場獻瑞 車水馬龍 萬種風情 注 拙作喻商品豐富,顧客眾多。請說明大約需要多少字為好。 穆羅撒 生意興隆通四海 三尺櫃檯傳暖意 財源茂盛達三江 一張笑臉帶春風 財如曉日騰雲起 一點公心平似水 利似春潮帶雨來 十分生意穩如山 東無西有通無有 方與人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