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孃家需要給紅包嗎,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孃家

時間 2021-10-15 00:35:34

1樓:沐湛空

可給可不給。

回孃家,在中國北方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每年正月初

二、初三,中國各地同胞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孃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

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大年初二為什麼要回孃家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老祖宗傳下來不少的優良傳統,其中就包括大年初二回孃家,好像這已經成了一個無法改變的傳統,早在朱元璋時期,這個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就已經有了,當時朱元璋的女兒嫁給了一個都尉,因為女兒嫌棄丈夫家窮,所以就一直待在朱元璋身邊,不願去婆家。

可皇后卻對她說,你已經嫁給了你的丈夫,那麼你就是夫家的人了,過年原本就是一家人高高興興聚在一起的日子,你不能因為嫌棄夫家窮,就不去婆家過年了,聽完母親的話,女兒就回到了婆家,在女兒走之前,朱元璋還告訴女兒,先在婆家待一天,第二天再來給我拜年。

慢慢的,人們就開始流傳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這樣一來,既不會得罪婆家,更不會得罪孃家,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了。俗話說得好,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既然加到了婆家,也就成了婆家的一份子,所以在過年這種團圓日,女兒作為婆家的兒媳,是一定要出現在婆家的,所以除夕和大年初一是不能回孃家的。

如果女兒們在除夕和大年初一回孃家的話,是會被婆家人看不起的,這樣婆家人就會認為是女兒看不起他們,這樣就不好了。其實初二回孃家還有一個寓意,那就是歸鄉,在以前那個社會,男子都是很霸道的,只有但年初二女兒們才可以回孃家探望父母。

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沒有幾個父母可以做到不管自己的女兒,當女兒遇到難事的時候,父母還是會挺身而出的,可能這就是父母吧。

為什麼大年初二要回孃家

3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主要是受中國傳統習俗影響,回孃家是正月初二的一種習俗,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孃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

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孃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孃家去。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孃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

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4樓:李亞光

回孃家,又稱「走孃家」

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

在正月初二這一天

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

而且要與丈夫同行

所以這一天又稱為

「迎婿日」或者「姑爺節」

民間認為

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

回門會把孃家吃窮

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孃家

5樓:香林菸酒

大年初二回孃家.相信大家對大年初二習俗都不陌生了,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讓你左手一隻雞,右手一支牙回孃家團圓給孃家呀,增加一些溫情你自己可能平時回去也名不正言不順,正好過年了,回家團聚啊,買點禮物,孃家臉上也有光。

7樓:神靈侮仕

回孃家有一種說法叫走孃家,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和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迎婿日,或者稱為「姑爺節」,傳統認為:外嫁女兒在大年初一不應該回家,如果回到孃家的話,孃家會被吃窮,所以只能大年初二回孃家

8樓:別想得那麼難

一種傳統文化習俗

民間有年初一兒子要給親生父母拜年,年初二女婿要給岳父家拜年的說法

拜年有句俗話說,「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好拜年」。意思就是:初一兒子給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給父母拜年。初三初四你就隨便到哪個親戚朋友那裡拜年都可以了

9樓:射手鮮豔

「回孃家」又稱「歸寧」。在大年初二,女兒回孃家時,必須辦一大袋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禮物頗薄,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自古以來中國的傳統,三十過年的時候在自己家裡,然後初二回孃家,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現在人工作也都特別忙,還得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就忽略了自己的爸媽,有時間多回去看看吧!

大年初二回孃家習俗的目的有哪些?

11樓:曲水流觴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

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麵的,有的地方把這種說法解釋為迎女兒回門。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

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打個滷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滷麵或者炸醬麵。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俗。

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孃家

12樓:一老夫

這位知友,初二回孃家只是民俗而已,同時也是迷信觀念

(1)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

(2)老祖宗如果看到家裡有「外人」,就不願進家了;

(3)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

(4)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裡過除夕、初一;

(5)老祖宗享用供奉後,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

如果由於某種特別的原因,已婚女兒在家裡過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會十分的不高興。這也是一種沿襲已久,而且可能還要執行很長時間的文化現象。

(6)「回孃家」又稱「歸寧」。過去新婦的回門有許多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孃家方面的禁忌事項。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孃家也時常「防著她」。

最後民俗專家認為,「迎婿日」是一種「黏合劑」,促進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有一定積極意義。

13樓:宅男談遊戲

過去的一種風俗習慣,延續到今。

回孃家,又稱「走孃家」,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習俗。在正月初二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了,而且要與丈夫同行,所以這一天又稱為「迎婿日」或者「姑爺節」。

民間認為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初二以後才能回孃家。

在舊時代有一種觀念叫:「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因而大年初二回孃家正是出嫁女兒對父母表達孝心的時刻。

其實,哪個女兒不想娘,嫁得越遠,越期盼過年回家看看,濃濃的親情,不會因為距離而疏遠,更因為春節期間的相聚,變得更加厚重。

14樓:小布丁

所謂回孃家當然是指已婚女兒在春節初二這天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正月初

二、初三,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大年初二,這一天是姑爺們給岳父母拜年的「法定日子」,我國民間稱為「迎婿日」。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孃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

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孃家。

大年初二回孃家麼?

15樓:定一日便是舊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孃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孃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孃家。

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

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後,孃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孃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係,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孃,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孃」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

對於「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16樓:武安方草

看各地的傳統了,我們這裡回,女婿跟著去挨家拜年,我是邯鄲的,具體點是武安的。我知道沙河也是這樣的

17樓:瘋狂的

回啊,我媽就今天回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看習俗的。有些地方就要初二,初四回去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回啊,年初二,初四可以回孃家啊。

20樓:躲夢

我們這就是初2回孃家的,中國的習俗就是這樣吧,相傳是因為朱元璋的女兒才由來的……

21樓:雅典娜徒弟

回吧,我們這今天就有會的。

你知道為什麼大年初二才能回孃家嗎?

22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團圓,正月初二正

回當春節的第2天,這一天答嫁出去的女子要回孃家,為什麼不是大年初一回去呢,因為大年初一有很多禁忌,比如很多地方大年初一講究不串門,而嫁出去的女子潑出去的水,也就是說已經是人家的人了,所以不能回去,另外大年初一媳婦必須的婆家伺候婆家的老人,所以初二回孃家。

大年初二回孃家帶西瓜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二回孃家有什麼講究?

可能覺得冬天西瓜比較稀罕吧反正比夏天貴點,小西瓜行,那種大西瓜哪有人大冷天買。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孃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這一天中國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回孃家...

大年初二回孃家習俗和由來過年回孃家能過夜嗎

不能過夜。由來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訪乃至小住。因為女兒在出嫁後,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有應付各種妯娌 姑嫂關係,甚是辛苦,所以孃家會趕在節慶時接女兒回家來住幾天,名為探親,實則休息。卻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 禮輕...

大年初二回孃家習俗東平縣沙河站

女兒回孃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回孃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麵條,糖果表示祝願生活甜甜美美,麵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大年初二回孃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 話話家常。不但如此,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民間諺語說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