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是從謝莊《月賦》蛻變來的,請簡單說說你的理解

時間 2021-10-17 09:00:33

1樓:匿名使用者

謝莊《月賦》中有「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是,自己思念的那個美人,在很遠很遠的地方,並且是音訊都被阻隔。我們即便是相隔千里,但每當抬頭看到天空中的明月時。就會想起遠方還有一個人對彼此的思念。

「共明月」即將月亮作為了自己表達思念的載體。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福。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分發的意蘊。

2樓:躱洅街桷數佪憶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水滸傳》「血濺鴛鴦樓」一回中,也曾寫到八月十五妓女唱這首詞,可見當時傳唱之盛。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這詞作於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即2023年)中秋,蘇軾四十一歲,時為密州(現在的山東諸城)太守。題說「兼懷子由」,當時蘇軾與其**由已經六七年不見了。全詞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的矛盾過程。而前人卻多妄解,說神宗讀到「瓊樓玉宇」兩句,嘆雲:

「蘇軾終是愛君」,即量移汝州。此說與事實不符。蘇軾移汝州在黃州之後,怎能說因這詞而「量移汝州」?

詞的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開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兩句,是從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兩句脫化而來。同時點明飲酒賞月。接下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表面上好像是讚美月夜;也有當今朝廷上情況不知怎樣的含意。《詩經》中「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並非問今天是什麼日子,而是讚美的語氣:

「今天是多麼好的日子呵!」下面「我欲乘風歸去」三句,表面是說「我本來是神仙境界中來的,現在想隨風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瓊樓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經受不住天上的寒冷」。這幾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黨爭激烈,難以容身。

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兩句是說,既然天上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好,這裡所謂「人間」,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奮發有為,做地方官同樣可以為國家出力。這樣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現出積極的樂觀的情緒。

詞的上片敘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蘇軾和蘇轍,手足之情甚篤。據蘇轍《超然臺記敘》說:

「子瞻(蘇軾字)通守餘杭,三年不得代。以轍之在濟南也,求為東州守。既得請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蘇軾拋掉湖山秀麗的杭州,由南而北,原為兄弟之情。但到密州之後,仍不能與弟轍時常晤對。對弟弟的思念,構成這首詞下片的抒情文字。

下片開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轉朱閣」,謂月光普照華美的樓閣。「低綺戶」,謂月光低低地照進雕刻紋彩的門窗裡去。「照無眠」,謂月光照著有離愁別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

「朱閣」「綺戶」,與上片「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光,也寫月下的人。這樣就自然過渡到個人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去。

「不應有恨」兩句,是用反詰的語氣、埋怨的口吻向月亮發問。「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意思。下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轉為安慰的語氣;既然月有圓缺,人有離合,自古皆然,那是沒有什麼可悲傷的了。

唯願兄弟倆彼此珍重,在遠別情況中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蟬娟」,月色美好貌。此句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蛻變而來。

理解到遠別的人可以「千里共嬋娟」,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結束全詞,與上片結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是積極樂觀的。一方面是對兄弟不能團聚的安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這首詞的上、下片都帶有人生哲學的意味,如上片結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與陶潛《桃花源詩》所說:「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心閒偶自見,念起忽已逝」諸句約略同意。

就是說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有凡境、聖域、清境、濁境。當心裡沒有慾念的時候,就是在聖域、清境裡;慾念一起,清境、聖域便都不見了。同時這也就是儒家「無入不自得」的思想。

有了正確對待事物的思想,那麼無論在**都可以有所作為,心安理得。在這首詞裡說,在人間也可以得到快樂,何必定要到天上去?在外面做地方官同樣可以做一番事業,何必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呢?

下片的「此事古難全」含有這樣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律。

五代北宋士大夫的詞集中,也有一些包含人生哲學意味的詞,到蘇軾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而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

同時,詞裡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後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美所稱賞的名作。

3樓:匿名使用者

謝莊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怎麼說呢 只是和自己所思念的女子"共明月" 而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是希望天下所有的離人都能團圓,就是說蘇軾是向全天下的人發出祝福之意 而謝莊則只是說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所以說蘇軾演化而來的更有境界 另外 蘇軾是從個人的思念將心比心然後想到天下還有很多很多的人像他一樣在中秋這天思念親人的 所以才寫出這麼一句的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理解 可能沒有書上的準確吧 不過應該能加深理解

4樓:組織組織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什麼

5樓:

嬋娟指月亮。

既然自古以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那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要他和蘇轍兄弟能夠永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能夠永遠生活在一輪明月之下,永遠彼此給對方以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精神支援,這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關於蘇軾這首詞的主題,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抒發中秋感慨,表達中秋祝願,這首詞也成為了中秋詩詞經典中的經典。第二,就是表達兄弟之間的手足親情。

這首《水調歌頭》中秋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這一年,蘇軾正在密州知州任上。中秋佳節的晚上,蘇軾揮筆寫下了吟詠中秋的千古名作。

在這首詞前面還加了一行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就是弟弟蘇轍的字。

蘇軾在這首詞的序言中說「作此篇,兼懷子由」,明確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和關切之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詞一開篇就頗具蘇東坡式的豪邁。中秋是一年中明月最美好的時光,豈可輕易辜負!

蘇軾劈頭一問,其實已蘊含著對自然天道的質疑:明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照耀著宇宙天地的呢?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蘇軾不善飲酒,可是面對著宇宙的玄妙,他也忍不住對酒當歌,把酒問月:他仰望著自古以來就高懸夜空的明月,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人思接千載。世間人事在發生著滄桑鉅變,可是永恆不變的明月卻依然充滿睿智地凝望著人間的陵谷變遷。

既然是「把酒問青天」,接下來筆鋒自然一轉來到了天上:「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間已經滄海桑田,那麼天上現在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呢?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是整首詞當中最有「仙氣」的幾句。

隨著蘇軾的情緒抒發,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高臺上翩翩玉立的蘇軾,寬袍長袖隨著秋風輕輕揚起,好像是一位隨時都能御風而行的神仙真人。

蘇軾在詞中所寫到「天上宮闕」其實象徵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遠離人間俗世,歸隱田園山林的悠然。在他的詞中,「天上」和「人間」實際是代表著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糾結。

6樓:某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須用感情來戰勝,把感情付諸理智來判斷,不是暫時的自我安慰,就是長遠的預後不良。

為了不讓佳節的離愁來窒息人,詩人於是把揪心的寂寞寄託在願望上。願望是美好而熱烈的。但人真能長久嗎?

千里他鄉的明月真能光輝燦爛嗎?希望這樣,但願如此。而真誠熱烈的希望,往往是戰勝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個起點。

這段寫骨肉離情的文章,體現出全和缺的觀念。既沒有走向「不完全寧願無」的絕境,也避開了「抱殘守缺」的死衚衕。從「轉朱閣」到「共嬋娟」,由恨不全,而承認難全,由承認難全,而把全寄託在願望上。

詩情螺旋式的發展著-既不一味的懷恨,也不一味的悲觀。

7樓:餵豬仙女

1、美好的事物。這個很好理解,因為「娟」字的本意就是姿態柔美的樣子,我從小學到高中,包括轉學在內,每個班必定有1-2個名字中帶「娟」的女同學。

2、美女。既然娟字有姿態柔美的意思,那當然就可以指美女了。你想想,姿態柔美的女孩子,那可不是前凸後翹,波巒疊嶂麼?

「嬋」字跟「娟」有所不同,娟柔美嬌小,嬋的本意是女大力士,所以這兩個字加在一起是什麼呢。那當然是身材較小且有力的女孩子了。

3、月亮。月亮在古人的理解中,通常也具有美好的含義,比如團圓,而且傳說中,月亮上面住著一個美麗的仙女,名字叫嫦娥。所以詩人們看到月亮的時候,很多美好的意象浮現心頭,就以嬋娟代指月亮了。

8樓:鬥愛

嬋娟指女人。一般的典籍中,記載所指的「嬋娟」是女人。為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吧!首先從這兩個字的本意分析可知,「嬋」這個詞的「單字意味著強者的意思,「女」意味著女人的意思。

「娟」字的「肙」有一個小嘴巴和一個小小的身體,具有優雅的意義。因此,「嬋娟」指的是一個形象很優雅的小女人。因此,「娟」就是指姿態曼妙的小巧女人。

總而言之,無論是女性強者還是小女人,都是指女性。並沒有說過是指月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季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節日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是深秋季節。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此詞寫於1076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 子由 已經四年沒見面了。先秦有詩曰 棠棣之花,萼胚依依。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況蘇軾與子由政見相投,互相支援。其早年曾與子由有過 功成身退,夜雨對床 的約定。而當時的蘇軾因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政...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宋 蘇軾的 水調歌頭 詞作。用以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出自,宋 蘇軾的 水調歌頭 詞作。用以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但願 希望。嬋娟 明月 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遠隔千里,卻可以共賞同一輪皎潔的明月。用...

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什麼意思

嬋娟指的是月亮。原句出自宋代詞人蘇軾,原文如下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