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李戴燕雀相賀

時間 2021-10-27 09:14:59

1樓:歲月不寒

張冠李戴

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英文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釋義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喻義 比喻認錯了物件,弄錯了事實。

示例但老船伕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沈從文《邊城》十四)

近義詞破綻百出、似是而非

反義詞無可非議、毫釐不爽 、對號入座

歇後語張三的帽子給李四

燈謎亂扣帽子;錯把李猛當張義明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典故出處 明朝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把姓張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頭上,這叫作「張冠李戴」,比喻認錯了物件或者弄錯了事實。為什麼非得拿姓張、姓李的人來說事呢?各種辭書都沒有解釋清楚,僅僅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明人田藝蘅所著《留青日札》中有一篇《張公帽賦》:

「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

『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因此就把「張冠李戴」的出處安在了田藝蘅頭上,可是人家田藝蘅明明說「諺雲」,可見在他之前早就有了這個說法,田藝蘅只不過轉述「諺雲」而已。如此不求甚解,真是典型的「張冠李戴」!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記載在張鷟的《朝野僉載》一書中:「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此時,李姓王朝已經易姓,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張公吃酒李公醉」這句當時的民謠,張鷟解釋為「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這種解釋沒有任何道理;「張公吃酒李公醉」一語非常刻薄,是諷刺李顯無法撼動母親的地位,奪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親飲酒的宴會上,那邊廂「二張」飲酒飲得興高采烈,這邊廂李顯獨自一人悶悶不樂,懷有無限的心事,悶酒喝著喝著就喝醉了。

這才是「張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義。

相似的說法還有李商隱的詩《龍池》:「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薛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業,壽王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李瑁。楊玉環本來是壽王妃,被李隆基看中,使用了一些陰謀手段搶奪而去,變成了著名的楊貴妃,一躍而為李瑁的繼母。唐玄宗李隆基在龍池舉行盛大的酒宴,薛王沒有任何心事,喝至沉醉,盡歡而回,可是李瑁呢?

就如同當年的李顯一樣,心事重重,老婆都被當爹的奪去了,而且還在酒宴上顧盼生輝,他能不鬱悶嗎?不過跟李顯不一樣的,李瑁的悶酒再喝也喝不醉,酒宴歸來,李瑁仍然醒著,而且徹夜不眠。此之謂「薛王沉醉壽王醒」,同「張公吃酒李公醉」如出一轍。

唐代時,又從「張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個俗語:「張公帽兒李公戴。」這句俗語就更刻薄了,此處的「李公」指武則天早已死去的老公高宗李治,「二張」的帽子戴到了李治頭上,不是綠帽子是什麼!

這才是「張冠李戴」這個成語的真正語源。

到了宋代,從「張冠李戴」的語源又演化出其他相似的諺語,比如「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比如「張三李四」,等等。後來凡是一個成語或者俗語中同時出現張姓和李姓的,幾乎都源出於「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冠李戴」的真實含義從來沒有真正搞清楚過,直到本文才算徹底廓清,真乃快事!

燕雀相賀

【拼音】yàn què xiāng hè

【釋義】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後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示例】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北齊書·盧詢祖傳》

典故在茫茫自然界中,生物千千萬萬種,它們各有其特性,也有著不同的喜怒哀樂,各自取所需,頑強地生息繁衍。

頭上長了蝨子,洗頭的熱水準備好,頭上的蟣子和蝨子見到熱騰騰的蒸氣就該互相弔唁了,因為它們的末日到了。人們千辛萬苦建起了大廈,燕雀帶領全家,飛上飛下地圍著大廈歡唱,那是在慶賀它們又有了安身之所。小小的花蟲鳥獸同樣有不同的憂樂。

蠶只吃桑葉而不喝水,三十二天化成蛾子;蟬喝露水而不吃東西,三十天蛻皮化蛹;蜉蝣既不吃也不喝,三天便夭亡。人吃了礬石(硫砒鐵礦)煅成的粉末就會中毒身亡,而蠶吃了可以養肥起來;在池塘中扔進巴豆,魚兒很快肚皮朝天,而老鼠吃了巴豆長得肥壯。春秋時聖賢之士柳下惠見到糖稀馬上高興地想到:

"這東西可用來贍養老人。"他的弟弟盜跖是個逆時代潮流,不拘禮儀聖賢,背經離道的大盜,他見到糖稀則高興地說:"正好用它沾出鎖簧。

"相同的東西,不同的人認識截然不同。陶器是用火燒成的,但再用火乾燒就會碎裂;竹子靠水生長,但長期浸在水中就會死亡。所以說事物的道理、變化是複雜的,要弄清楚其中的奧祕,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決不能主觀臆斷。

2樓:延莎莎

張冠李戴: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燕雀相賀: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真相大白:《花城》2023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居高臨下:《淮南子·原道訓》:「登高臨下,無失所秉,履危行險,無忘玄伏。」

易如反掌:《孟子·公孫丑上》:「以齊王,由反手也。

」又,「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於泰山。」

3樓:匿名使用者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喻義 比喻認錯了物件,弄錯了事實。

示例但老船伕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沈從文《邊城》十四)

近義詞破綻百出、似是而非

反義詞無可非議、毫釐不爽 、對號入座

歇後語張三的帽子給李四

燈謎亂扣帽子;錯把李猛當張義明 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編輯本段]典故

出處 明朝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張公帽賦》:「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

』有人作賦雲:『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 把姓張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頭上,這叫作「張冠李戴」,比喻認錯了物件或者弄錯了事實。為什麼非得拿姓張、姓李的人來說事呢?各種辭書都沒有解釋清楚,僅僅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明人田藝蘅所著《留青日札》中有一篇《張公帽賦》:

「諺雲:『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雲:

『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因此就把「張冠李戴」的出處安在了田藝蘅頭上,可是人家田藝蘅明明說「諺雲」,可見在他之前早就有了這個說法,田藝蘅只不過轉述「諺雲」而已。如此不求甚解,真是典型的「張冠李戴」!

其實,這個成語出自武則天時的俗語「張公吃酒李公醉」,記載在張鷟的《朝野僉載》一書中:「天后時,謠言曰:『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是武則天最寵愛的面首,此時,李姓王朝已經易姓,武則天改國號為周,篡奪了李姓的天下,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也被廢黜。「張公吃酒李公醉」這句當時的民謠,張鷟解釋為「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這種解釋沒有任何道理;「張公吃酒李公醉」一語非常刻薄,是諷刺李顯無法撼動母親的地位,奪回李姓的天下,在陪伴母親飲酒的宴會上,那邊廂「二張」飲酒飲得興高采烈,這邊廂李顯獨自一人悶悶不樂,懷有無限的心事,悶酒喝著喝著就喝醉了。

這才是「張公吃酒李公醉」的真正含義。 相似的說法還有李商隱的詩《龍池》:「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薛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業,壽王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李瑁。楊玉環本來是壽王妃,被李隆基看中,使用了一些陰謀手段搶奪而去,變成了著名的楊貴妃,一躍而為李瑁的繼母。

唐玄宗李隆基在龍池舉行盛大的酒宴,薛王沒有任何心事,喝至沉醉,盡歡而回,可是李瑁呢?就如同當年的李顯一樣,心事重重,老婆都被當爹的奪去了,而且還在酒宴上顧盼生輝,他能不鬱悶嗎?不過跟李顯不一樣的,李瑁的悶酒再喝也喝不醉,酒宴歸來,李瑁仍然醒著,而且徹夜不眠。

此之謂「薛王沉醉壽王醒」,同「張公吃酒李公醉」如出一轍。 唐代時,又從「張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個俗語:「張公帽兒李公戴。

」這句俗語就更刻薄了,此處的「李公」指武則天早已死去的老公高宗李治,「二張」的帽子戴到了李治頭上,不是綠帽子是什麼!這才是「張冠李戴」這個成語的真正語源。 到了宋代,從「張冠李戴」的語源又演化出其他相似的諺語,比如「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比如「張三李四」,等等。

後來凡是一個成語或者俗語中同時出現張姓和李姓的,幾乎都源出於「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冠李戴」的真實含義從來沒有真正搞清楚過,直到本文才算徹底廓清,真乃快事!

【釋義】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後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

「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示例】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 ★《北齊書·盧詢祖傳》

[編輯本段]典故

在茫茫自然界中,生物千千萬萬種,它們各有其特性,也有著不同的喜怒哀樂,各自取所需,頑強地生息繁衍。 頭上長了蝨子,洗頭的熱水準備好,頭上的蟣子和蝨子見到熱騰騰的蒸氣就該互相弔唁了,因為它們的末日到了。人們千辛萬苦建起了大廈,燕雀帶領全家,飛上飛下地圍著大廈歡唱,那是在慶賀它們又有了安身之所。

小小的花蟲鳥獸同樣有不同的憂樂。蠶只吃桑葉而不喝水,三十二天化成蛾子;蟬喝露水而不吃東西,三十天蛻皮化蛹;蜉蝣既不吃也不喝,三天便夭亡。人吃了礬石(硫砒鐵礦)煅成的粉末就會中毒身亡,而蠶吃了可以養肥起來;在池塘中扔進巴豆,魚兒很快肚皮朝天,而老鼠吃了巴豆長得肥壯。

春秋時聖賢之士柳下惠見到糖稀馬上高興地想到:"這東西可用來贍養老人。"他的弟弟盜跖是個逆時代潮流,不拘禮儀聖賢,背經離道的大盜,他見到糖稀則高興地說:

"正好用它沾出鎖簧。"相同的東西,不同的人認識截然不同。陶器是用火燒成的,但再用火乾燒就會碎裂;竹子靠水生長,但長期浸在水中就會死亡。

所以說事物的道理、變化是複雜的,要弄清楚其中的奧祕,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決不能主觀臆斷。

【釋義】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後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

「湯沐具而蟣蝨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示例】應聲答曰:『且得燕雀相賀。

』 ★《北齊書·盧詢祖傳》

典故在茫茫自然界中,生物千千萬萬種,它們各有其特性,也有著不同的喜怒哀樂,各自取所需,頑強地生息繁衍。 頭上長了蝨子,洗頭的熱水準備好,頭上的蟣子和蝨子見到熱騰騰的蒸氣就該互相弔唁了,因為它們的末日到了。人們千辛萬苦建起了大廈,燕雀帶領全家,飛上飛下地圍著大廈歡唱,那是在慶賀它們又有了安身之所。

小小的花蟲鳥獸同樣有不同的憂樂。蠶只吃桑葉而不喝水,三十二天化成蛾子;蟬喝露水而不吃東西,三十天蛻皮化蛹;蜉蝣既不吃也不喝,三天便夭亡。人吃了礬石(硫砒鐵礦)煅成的粉末就會中毒身亡,而蠶吃了可以養肥起來;在池塘中扔進巴豆,魚兒很快肚皮朝天,而老鼠吃了巴豆長得肥壯。

春秋時聖賢之士柳下惠見到糖稀馬上高興地想到:"這東西可用來贍養老人。"他的弟弟盜跖是個逆時代潮流,不拘禮儀聖賢,背經離道的大盜,他見到糖稀則高興地說:

"正好用它沾出鎖簧。"相同的東西,不同的人認識截然不同。陶器是用火燒成的,但再用火乾燒就會碎裂;竹子靠水生長,但長期浸在水中就會死亡。

所以說事物的道理、變化是複雜的,要弄清楚其中的奧祕,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按事物的客觀規律辦事,決不能主觀臆斷。

和張冠李戴詞語意思相同的成語,和張冠李戴意思相同的成語還有

2088善心 破綻百出,似是而非,指鹿為馬,以假亂真 和張冠李戴意思相同的成語還有 雨洛成詩 張冠李戴 拼音 zh ng gu n l d i 簡拼 zgld 近義詞 破綻百出 似是而非 反義詞 無可非議 毫釐不爽 解釋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物件,弄錯了事實。出處 明 田藝蘅 留青...

張冠李戴的張是什麼意思,“張冠李戴”中的“張”是什麼意思?

孫老闆 張的意思是 姓張的人 張冠李戴 解釋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物件,弄錯了事實。出自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 卷二十二 張公帽賦 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張先生的帽子戴到李先生的頭上。示例 但老船伕卻作錯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 張冠李戴 了。語法 聯合式 作謂語 狀語 含貶義 近義...

棄燕雀之志,羨鴻鵠以高翔何意,「棄燕雀之志,羨鴻鵠以高翔」是什麼意思?

和屋昂黃 意思 放棄燕子麻雀那樣小的志向,而像大雁天鵝那樣高飛。註釋 燕雀之小志 這裡的燕雀,比喻庸者,言其眼界狹小。鴻鵠 天鵝,比喻胸懷遠大之人。這裡比喻陳伯之背棄齊朝,歸順梁武帝。出處 南朝 樑 丘遲 與陳伯之書 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說明 丘遲 464 508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