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園居(其三)的主旨是什麼,歸園田居的主旨

時間 2021-10-28 01:21:28

1樓:匿名使用者

前半是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後半部是隱居的決心

歸 園 田 居(其三)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溼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

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歸園田居的主旨 20

2樓:曉龍修理

前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後半部分表達了隱居的決心。

原文: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白話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裡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上早起下地剷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溼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溼並不可惜,只希望不違揹我歸耕田園的心意。

此詩出自魏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寫作背景: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表現了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

第四首寫作者親自參加勞動和對勞動的熱愛,表明他不但沒有因早出晚歸地辛苦勞動而減少對勞動的興趣,反而加深了他對勞動的感情,堅定了他終生歸耕的決心。

第五首詩講述了作者耕種歸來的活動,表達其欣然自得之情,內蘊醇厚,情感真摯。第六首詩講述了詩人一天的勞動生活,最後揭示其勞動的體驗、田居的用心。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

當時郡裡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

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

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後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於詩文辭賦。

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和不願同流合汙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嚮往;也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

3樓:美月果兒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後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在南山下種豆,「草盛豆苗稀」,很顯然他不善於種田,但是早出晚歸,不辭勞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說「但使願無違」。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但是把這首詩和作者其他的詩結合起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米折腰」強

陶淵明的田園詩大多是在「投冠旋舊墟」之後創作的。他雖然「性本愛丘山」,但並不甘心終老田園。青年時代的他也曾經「猛志逸四海,騫翮〔hé,羽莖翅膀上的硬羽)思遠翥(zhù,飛翔)」,渴望著象曾祖父陶侃那樣有所作為。

但是,他所生活的那個「逸虯遶雲,奔鯨駭流」(《命子》)、狂暴縱橫的亂世,使他「大濟於蒼生」的理想沒有實現的可能。他既沒有高貴的門閥可資憑藉,又「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儘管也曾經不止一次進入仕途,卻總覺得「志意多所恥」,每次都很快就辭官歸裡。幾度出仕與歸隱的經歷,就包含著他的理想壯志屢次碰壁的痛苦。

每當他憤慨於官場的汙濁黑暗時,心中就不可遏止地燃起對鄉居生活的懷念:「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

」終於,他選擇了「擊壤以自歡」的生活道路,毅然拂衣歸裡。他的田園詩的寫作就是以這樣的生活經歷為背景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溼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是追求一種田園,安逸的生活

4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的主旨:

前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後半部分表達了隱居的決心。

5樓:讓doudou飛

主要的就是表達作者對於田園生活的喜愛,還有歸隱之情。。。似乎沒有別的解讀了吧……

歸園田居 陶淵明 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6樓:戈壁賞荒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的主旨:

前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後半部分表達了隱居的決心。

詩篇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①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②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③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感。】表現了【④作者不願同流合汙,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間生活的艱辛】。

作者陶淵明其實寫的歸園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歸納一下就是:

①作者對於淡出官場的輕鬆與愉快

②作者對於歸隱田園的悠然和喜悅

③(本質)對當時腐朽動亂的社會的厭惡

④(本質)不願隨波逐流,追求高尚生活

簡答:作者甘願隱逸田園也不願放逐於腐朽黑暗的官場,他心中嚮往著美好的生活,卻無法實現,只得躲避而悵恨。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擴寫,陶淵明 歸園田居三 改寫成抒情的短文

野兔兔 1 解答 辭官歸田以後我就踏踏實實做起了農夫來。後來我因地制宜在南山的山腳下種了一片豆子,可是不久發現田裡的野草長得比豆苗還要茂盛。我作為一個勤勞的農夫,怎忍心看著豆地荒草叢生。於是我早上很早就起床披星戴月扛著鋤頭去田間鋤去野草,直到晚上月亮升起來才再次扛起鋤頭在晚風習習中漫步回家。田間阡陌...

歸園田居其三中的夕露是什麼意思,歸園田居(其三)頸聯中的「道」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著意寫夕露沾衣?

指的是傍晚的露水。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因為是新開墾的土地,道路狹隘,草木卻長得高。天時已晚,草葉上凝結了點點露珠,沾溼了衣裳。歸園田居其三中的夕露是什麼意思 歸園田居 其三 頸聯中的 道 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著意寫夕露沾衣?歸園田居 其三 中衣服被 夕露 沾溼了,為什麼 不足惜 呢 作者嚮往鄉村...

歸園田居其三的前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境界

z白面書生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 南山 勞作的成果 草盛豆苗稀 把 盛 與 稀 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另外,詩人不善耕作但好不介意和灰心,只求生活充實快樂。表達了詩人的一種曠達 樂觀 自娛自樂 不入俗流的思想境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若有不當之處,歡迎交流補充! 種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