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文學家王勃創作的駢文《滕王閣序》的創作背景主要有四種說法:
1、「十三歲」說
《太平廣記》記載王勃「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古今事文類聚前集》記載:「唐王勃字子安,六歲能文,詞章蓋世。
年十三,侍父宦遊江左,舟次馬當,寓目山半古祠,危欄跨水,飛閣懸。」。
2、「十四歲」說
五代王定保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都督閱公不之信。
勃雖在座,而閱公意屬子婿孟學士者為之,已宿構矣。及以筆紙巡讓語賓客,物不辭。公大怒,拂衣而起,專令人其下筆。
第一報雲:『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是亦老生常談。』。
又報雲:『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
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遂請宴所,極歡而縣。」。
3、「二十二歲」說
清初吳楚材等注《古文觀止》認為作於「咸亨二年」(671年),王勃時年二十二歲。其注云:「咸亨二年,閻伯嶼為洪州牧,重修。
九月九日,宴賓僚於閣。欲誇其婿吳子章才,令宿構序。時王勃省父,次馬當,去南昌七百里。
夢水神告曰,助風一帆。達旦,遂抵南昌與宴,閻請眾賓序,王勃不辭,留悲甚,密令吏,得句即報。至落霞二句,嘆曰,此天才也。
想起當日對客揮毫,珍詞繡句,層見疊出,海是奇才。」清人蔣清翊在《子安集註》中亦主張作於「省父」六合縣之時。
4、「二十九歲」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王福峙謫交趾(今越南北部)之後。王勃前往省親,過南昌而作。父福時坐是左遷交趾令。
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誇盛事。
勃至入謁,帥知其オ,因請為之。物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酒麴辭別,帥贈百,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這裡所說的「二十九」是虛歲。
總之,這首《滕王閣序》是詩人為滕王閣而寫的一首並序詩歌。文章由洪州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寫滕王閣的壯麗,眺望的廣遠,扣緊秋日,景色鮮明;再從宴會娛遊寫到人生遇合,抒發身世之感;接著寫作者的遭遇並表白要自勵志節,最後以應命賦詩和自謙之辭作結。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文章除少數虛詞以外,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對得整齊;又幾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較自然而恰當,顯得典雅而工巧。
2樓:愛建德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內)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今江西南昌)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裡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時當眾炫耀。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
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準備,所以都託辭不作。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著名的《滕王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
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
3樓:
《滕王閣序》創作背景,滕王閣也因此而聞名於世,長知識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今越南)省親,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適逢洪州都督嚴公於九九重陽之際大宴滕王閣。廣邀賓朋,王勃亦應邀赴宴。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興之作。
文章原來題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是《滕王閣詩》的序文。全文緊扣題目,結構緊湊,文脈貫通,且能脫出一般駢文模山範水之窠臼,融入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文情並茂,情景交融,所以能流傳千古。
5樓:匿名使用者
看一下 劉小鋒 演的 王勃 傳 優酷上有的
<滕王閣詩>寫作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1、創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俯視遠望,視野均極開闊。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
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詩人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鍊、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2、原文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3、譯文
巍峨高聳的滕王閣俯臨著江心的沙洲,佩玉、鸞鈴鳴響的華麗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傍晚,珠簾捲入了西山的雨。
悠閒的彩雲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著,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度過幾個春秋。
昔日遊賞於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方奔流。
3、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7樓:匿名使用者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欄外長江空自流
8樓:★愛傷透了
王勃寫完序之後,孟學士覺得讓一個小輩搶了風頭,就說:「此乃古人所作。」於是,一字不差的將《滕王閣序》背誦下來,大家在驚歎王勃的才藝時,也感嘆孟學士的記憶非凡。
王勃笑言:「學士可知這序後還並有一詩?」孟學士張口結舌,不知所言。
王勃遂寫下此詩。
9樓:籬落清秋
滕王閣詩就是在這次聚會中寫得,王勃寫完序,再寫的一首詩,背景相同
寫作背景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
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
「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
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註釋解說採用後一種說法。
《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
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
」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王 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
此王氏三珠樹也。」又有楊炯《王勃集序》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
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於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並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
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遊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於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樑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
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
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傑之首,在扭轉齊樑餘風、開創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後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傑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
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
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
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
」。《唐才子傳》則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誇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新唐書》本傳說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並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只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滕王閣序》《滕王閣賦》《滕王閣記》的作者分別是誰
滕王閣序 王勃 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 王於 亦稱 初唐二傑 王勃也與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齊名,齊稱 初唐四傑 其中王勃是 初唐四傑 之冠。滕王閣賦 張友茂 字若豐,號下府岸人。男,漢族,1951年10月出生於江西饒州,現居南昌。著名辭賦家,世界...
滕王閣序著名句子,滕王閣序重要句子
夏蟲不語 希望有用,望採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冉冉夏天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翻譯...
滕王閣序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 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 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紫電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