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故事縮寫,愚公移山的故事50字

時間 2022-01-25 14:10:18

1樓:月似當時

北山有位叫愚公的九十歲老人,苦於大山交通不便,進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全力剷除大山,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你想假如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改變,何愁不除呢?」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了。

擴充套件資料

《愚公移山》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

《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時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願望。

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2樓:運美麗辛盈

愚公移山」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它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記載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

四、五世紀一名叫列禦寇的哲學家寫的書。

故事說,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麼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一聽,都說:「你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

「咱們既然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麼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麼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一點點移走,**又放得下這麼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最後他們一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一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一位寡婦,她有一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一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揹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一個人一天往返不了兩趟。

一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一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一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一天,他就對愚公說:「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你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你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無窮無盡。

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一點兒就少一點兒,再也不會長出一粒泥、一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麼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

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3樓:郭新柔偶霏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這兩座山)本來在冀州的南面,黃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於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道,就召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要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岸,可以嗎?

」(大家)紛紛地表示贊成他的意見。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像魁父那樣的小山都不能削減,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況且把挖下來的泥土石頭放到**去呢?」大家紛紛說道:「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於是率領挑擔子的三個兒孫,敲鑿石頭,挖掘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寒來暑往,季節交換,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憑你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麼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剷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

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山神聽說愚公移山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所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從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漢水的南邊,再沒有高山阻隔了。

4樓:小小愛旅遊呀

回答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

愚公家的門口有兩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兩座山正好擋在愚公家的門口,把擋在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

你這麼老了,還要去移什麼山?就算讓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開來的!」

後來,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就跑去告訴天神,不再擋在愚公家門口了。

更多5條

5樓:菜包琳

21483位粉絲

北山有位叫愚公的九十歲老人,苦於大山交通不便,進出都要繞遠路,就召集全家來全力剷除大山,大家紛紛表示贊成。

可是河灣上一位聰明的老頭譏笑愚公說:「你太不聰明瞭!就憑你衰殘的年齡和可憐的力量,想剷除太行、王屋這兩座山豈不是痴人說夢」 愚公回答說:「你啊鼠目寸光。

你想假如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改變,何愁不除呢?」聰明的老頭沒有話來回答了。

擴充套件資料

《愚公移山》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

《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時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願望。

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6樓:汀丫頭

這篇古代的寓言故事的情節是講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決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援,並立即行動,後來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反對他移山,還講了很多不利於愚公的理由,愚公駁斥了智叟的錯誤觀點,最後山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愚公的願望實現了.

7樓:零星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兩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8樓:匿名使用者

2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路,為了方便子孫後代,他就決定移走它們,愚公決定移山,得到了全家的支援,並立即行動但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反對他移山還講了很多不利於愚公的理由,愚公駁斥了智叟的錯誤觀點,最後山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愚公的願望實現了. 。。。。。

9樓:匿名使用者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決定移山,但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反對他移山。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反對他移山。

10樓:醉臥美人膝高

愚公移山300字作文縮寫

11樓:

????????????。?。?。????????????????

12樓:蟻雅可沙舟

《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

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瞭,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

「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裡。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從此,這裡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50字

13樓:假面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兩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愚公移山》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

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全文敘次井然,首尾呼應,情節完整,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極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愚公移山 成語故事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著這兩座大山。他苦於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說 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說行嗎...

讀愚公移山有感,讀完愚公移山的感想

愚公移山讀後感。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 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

你如何評價愚公移山,怎麼評價「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主要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這個故事通常給我們的啟發就是要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即使是很大的困難也有可能得到解決。但是這個故事也分兩個方面來看。一 積極方面 愚公移山 這則故事中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