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電影風格,從主題 情感 人物 敘事 文化 藝術語言

時間 2022-02-22 03:35:04

1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感覺老謀子的電影有點像ppt

2樓:死肥宅公園

如何進行影片分析

——主題 結構 人物 場景 景別 空間 機位 光線 影調 對話

一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

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現代電影的故事和主題,往往是一句話可以講清楚,一萬句也講不清楚。

現代電影的主題是深化的,是觀眾一種內心的情感體驗。

電影的主題並不是我們在看完電影以後所總結、歸納出來的「心得體會」、「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而是電影創作者的目標追求和靈魂淨化。

電影藝術的主題往往不是簡單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義的。需要我們整體的把握。

通常人們理解的影片主題應該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層次:

1.影片的內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圖告訴我們什麼。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敘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號,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體現在充滿

視覺造型特點的銀幕效果上。

2.通過對電影的主題、立意及影片的整體視聽形象表達理解,我們感悟到了什麼。主題雖然是影片所表達的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的認識、態度、情感和審美觀念,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和風格樣式,但不會是純主觀化的東西,一定是一種個人生活的感悟。

對於電影作品所表現出的主題,我們要全面的理解,切記不能片面化和簡單化。藝術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揚一種極有意義的思想,折射出豐富的思想內

涵,照耀和撫慰人們的心靈,從而提高和淨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在我們分析、討論影片主題的時候,往往為了更為深入地瞭解作品的主題,領會導演的創作意圖,應該查閱影片相關的文字資料,必須做如下十個方面的準備工作: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的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的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型別的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準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8)我們在視覺生理上和審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對影片產生認同和共鳴?

9)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你學習的是什麼?影片中的風格樣式、敘事結構、造型風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讓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10)對於這部影片除了大多數公眾的意見以外,你有什麼不不的意見和看法?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這十個問題,基本上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們所感受。感悟到的東西。要反覆地、深入地分析這種理解和感受,解釋出對主題的認識、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題不搞清楚,分析就無法透徹。

關於影片主題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閱讀、段落拉片。同學間討論和分析寫作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二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定,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係、有內在聯絡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 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係」「偶然關係」「必然關係」和「戲劇關係」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係,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複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定。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定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複,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

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

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三 人 物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創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過來講,人物的塑造,是電影導演創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對文學的理解是「文學是人學」「風格即人」。同其它的藝術形式相比較,電影的創作也是緊緊地圍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

可以這樣認為: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核心,是矛盾衝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礎。

對於電影的基本要求,我們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場景中,事件中,動作中,對話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體的演員),而是鮮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電影中的常規情況是,觀眾對於電影中的人物(其實是對演員)感興趣,對於電影中的故事感興趣,對於電影的主題感興趣,才會全方位的對電影給予關注。

我們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會的人。

電影中的「人物」,是電影敘事中、戲劇結構中的「符號」和「虛構」的人,是由演員(職業的、非職業的)扮演的銀幕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人物——演員,演員——角色,這兩者交替的認同。

我們在分析電影時,對人物的分析應該把握住如下問題: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擔當的角色:

我們理解的電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電影中演員扮演的「人物」十演員自身形象的綜合感覺。人物有時候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的時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電影中的人物是敘事的主體;是電影情節中的主要情節的發動者和承擔者;有的時候,電影中的一些人物對情節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僅僅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符號」。

我們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意識無法超越的是,我們很難將某一個「演員」的形象,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離出來,往往是三種思維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員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員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現方式:

電影中的人物表現,不僅僅是影片的整體敘事及情節,也不在於其出現場影的多少,對白臺詞的多少,鏡頭數量的多少,而在於具體表演、表現的方式。大體有如下四種方式: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資訊。

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髮型,化裝的處理。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

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

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

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

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巨集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通過這種細緻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

巧、結構和導演方法。

3.分析n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複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時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方法),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方法),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一樣)的鏡頭技巧(方法),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方法)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靜態)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慢動作)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

人物光線的形式,除了受到場景、空間、環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質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影片的主題、內容、風格、樣式、敘事、情節和導演處理的制約。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賦予影片中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形式。只要這個人物一出現,這種專門設計的光線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導演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陳老爺這個人物的光線形式,就是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處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十分鮮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祕感,在影片的敘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時候,為了達到影片敘事情節的表達,在影片中賦予某一個人物以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這個人物走到**,這種光線效果就帶到**。美國影片《現代啟示錄》中,威拉上尉歷盡艱難,深人到叢林中去尋找庫茨上校,在影片的結尾的場景中,叢林中庫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線效果,則完全是主觀化的處理,人物只有逆光的處理,很神祕,很形式。

有的時候,攝影光線的處理完全是為了影片全片的風格,使某個或者某幾個人物,採用一種特定的光線效果形式。

例如:導演關錦鵬拍攝的影片《阮玲玉》中,現代時空(演員扮演的段落)的人物處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輪廓光十分鮮明,很有現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資料影片的審美氛

圍,在光線的形式上,形成了兩個不同時空的交替。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劇情重複拖沓,為什麼還會大熱?

哥我今年 關鍵是內容好看不?好看就好評 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 英雄 黑石礁畔 張藝謀拍來的 英雄 是自 一部有爭議的作品bai。2002年上映的時候,因為劇情的重複du拖沓,場 zhi內場外罵聲一片。但是dao現在回過頭去看時,覺得張藝謀真是在用心闡述自己的 俠義 觀。片中無名和秦王三個回合的對話,每...

誰能告訴我像馮小剛 張藝謀等導演的風格特點

第一代導演 中國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代導演活動的時間大體上是在世紀初到20年代末。這段時間湧現的導演總計約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張石川 鄭正秋 但杜宇 楊小仲 邵醉翁為代表,活動的時間大體是在本世紀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導演 是中國電影的先驅,在拍攝條件非常簡陋 艱苦,又缺乏經驗的條件下,創作了中國第一批故...

張藝謀一生拍了很多電影,其中哪些電影成為了經典

樑毅的娛樂日誌 張藝謀的影視作品有較強的觀賞性,不論是對視覺的表達方式,還是對藝術領域的追求,都能有內而發憑藉真實的主題表達出來。他的給大家帶來的故事雖然劇情型別較多,但絲毫不會覺得沉悶,反而步步緊跟主題,從而引發有聚焦性的看點,因此張藝謀的電影有著超強的可塑性,他的作品成為了這個世紀電影領域最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