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中的「無名之樸」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8-14 00:40:02

1樓:書香淺娓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譯文1]

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

[譯文2]

萬物在自然變化中萌生了私慾,我將以道的質樸來鎮住這些私慾。

終上,這裡的「無名之樸」應該是老子「無為而治」的道

2樓:

萬物在變化中萌生了私慾,我將以道的質樸來鎮住這些私慾,無名之樸是大道的質樸的意思

3樓:優哉卡卡

先天之炁而已,無名天地之始,只有這玩意在天地之先還沒名字,其次是樸的原意,沒加工的原木,炁本是無是道是細微又原始到極致的能量,唯有先天能壓制後天乃至化後天,具體解釋不清楚 說給懂的人聽 不接受反駁

道德經第37章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怎麼理解

4樓:魯北野叟

白諾大好人877 :你好。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你提出【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其中之【欲】,指的是貪慾。【無名】:指的是【道】。

若將原文譯成現代話就是:

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

用「道」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慾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慾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內就是你的問題的意思。

老子提過樸是什麼意思,出自幾章

無為而不為的意思是什麼

5樓:阿維

釋義:無為會導致無不為,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順應自然的執行,不必去幹預自然的執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須去做「作為自然與社會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邏輯該做的事(無不為)。

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譯文:道永遠是順任自然而無所作為的,卻又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它所作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則為政治民,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

自生自長而產生貪慾時,我就要用「道」來鎮住它。用「道」的真樸來鎮服它,就不會產生貪慾之心了,萬事萬物沒有貪慾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達到穩定、安寧。

一、創作背景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函谷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

二、現實意義

人們常常認為,老子不重視「為」。其實,在中國哲學史上,恰恰是大力倡導「無為」的老子哲學,第一次從哲理的高度提出並考察了有關「為」的問題,從而為中國哲學傳統特有的人為踐履精神奠定了邏輯和歷史的起點。

尤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命題——「無為而無不為」,更是通過自身的種種深度悖論,精闢地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和人的存在之中所蘊含的一系列深刻張力,對於我們今天**和解決現代人類的發展問題,仍然具有十分深邃的啟示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

7樓:孟痛巴

無為而無不為是什麼意思?

8樓:a金雨

現實4聲再是3生「不因為某原因,而去委屈自己做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