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遠醒著
「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這首詩的簡介如下:
「凍合玉樓寒起慄,光搖銀海眩生花」來自《雪後書北臺壁二首》中的第二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徹夜雪飄的情景;而第二首繼寫在北臺觀雪景的所見所感,隱含著懷才不遇之意。這兩首詩用韻頗有特色。
「尖」、「叉」二韻屬險韻、窄韻,而作者運用自如,韻與意會,語皆渾成,自然高妙,毫無牽強拼湊之跡。
創作背景:北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縣)的北面。宋神宗熙寧七年(2023年),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節,這兩首詩即作於此時。
全詩如下:雪後書北臺壁二首。其二。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眼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譯文:雪後初晴,城頭烏鴉開始上下翻飛,路上融化的積雪車輛輾來壓去,變成了稀泥粘糊在車上。在陽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樓,大地如銀海,人們被凍得**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滅蝗蟲,覆蓋麥子,來年百姓麥子該會長得很茂盛。本應歌頌瑞雪,但我已老病,詩力減退,只能空憶劉叉吟誦他的《冰柱》了。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
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
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
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想當初蘇軾做了這首詩後,很多人對「玉樓」怎能「凍合」,「銀海」以「光搖」來誇飾,似乎太玄虛了。於是蘇軾就把這首詩送給自己的老師王安石看,王安石看了以後笑著對蘇軾說。道家稱人的肩膀為玉樓,稱人的眼睛為銀海。
讀書人大多是無神論者,有幾個鑽研過道家的典籍呢?你在詩中安上這種冷詞僻典,故弄玄虛,是存心不讓人讀了。蘇軾聽後十分折服,感到自己的座師不僅博學多才,而且言語中肯。
因而此後作詩行文就儘量避免這類毛病了。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的意思是什麼?
3樓:網友
詩名是:雪後書北臺壁二首。
4樓:卡心丶
玉樓——雙肩。
銀海——眼睛。
5樓:網友
好啊,我也巧遇今天看百家講壇了,說玉樓與銀海有二個典故,誰能說一說。
有一句是"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全詩詩什麼?題目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雪後書北臺壁二首。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眼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的意思是什麼?
用玉和銀做一首詩
7樓:匿名使用者
玉潔冰清質如花,銀灘月明香肩搭。
心中情話說不盡,叫我怎能不愛她。
8樓:hy飛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9樓:板秋柳
玉和銀飾品,當然佩戴玉更好。
蘇軾的詩;寒鎖玉樓xx粟的原文
10樓:匿名使用者
應是:凍合玉樓寒起粟。
《雪後書北臺壁二首》宋。蘇軾。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城頭初日始翻鴉,陌上晴泥已沒車。
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眼生花。
遺蝗入地應千尺,宿麥連雲有幾家。
老病自嗟詩力退,空吟冰柱憶劉叉。
蘇軾詩中『玉樓』『銀海』的出處?
11樓:菟絲紫
《雪後書北臺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其「玉樓」、「銀海」皆系實寫。有人以為這裡是用道家語「玉樓為肩,銀海為目」,實則鑿之過深。
12樓:洪仔
宋 蘇軾 《雪後書北臺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1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肩膀和眼睛,菟絲紫說的這個「有人」是王安石,說這個是批評有人說這兩個意向太俗氣。根據孤證不立原則這裡有個更明顯的「玉樓柔膩柳腰細,銀海波生更媚人」
14樓:週記日記
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宋代:蘇軾霜降水痕收 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 颼颼 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 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 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15樓:匿名使用者
「玉樓」指人的雙肩,「銀海」指人的眼睛,蘇軾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