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作文

時間 2023-05-19 23:36:02

1樓:匿名使用者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

他對我說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餈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

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

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

中關村,市場裡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覺並不是很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櫃檯,有的站著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麼忙,生意又這麼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幹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2樓:小李說教育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

重陽節,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我們尊重長輩,孝敬老人,位老人國一個屬於他們的節日。

早早的放學,猛地想起今天是重陽節,要回奶奶家吃飯,我便掉頭轉身,高興的走去。

門口,爺爺做起了針線活,戴著老花鏡,一副非常認真的樣子。「爺爺,我回來了。重陽節快樂。

我吆和這。「好好好!,快放下書包,洗個手,過來幫幫我的忙。

爺爺打著手勢,依然盯著那針眼。「好。沒問題」我一臉樂意,笑了笑便衝向房間放下書包,洗了個手。

一邊甩著手,一邊慢慢走來。

什麼事?爺爺。」我一臉疑惑。

爺爺沒反應過來,我又叫了聲「爺爺,爺爺。」「哦,我耳朵不太好。過來,幫我傳下針。

爺爺一臉不好意思,笑了笑,臉上的皺紋擠在了一起,突然覺得他老了許多。

我看看。」我接過針線,平時我不常常幫爺爺做事,星期六,星期日也不常來看看,我認真的舉起針,盯著細小的針眼,捏了捏線頭,瞄準後,慢慢穿過。「行了,爺爺。

我遞了過去。「謝謝,行了,你去寫作業吧。」聽完,便轉身就走。

只見爺爺一不小心,線拉過了頭,針掉在地上,他並沒有叫住我,讓我幫忙。心裡的一直感覺推動著我,我再次撿起。「我來吧。」

對著天空,一片蔚藍,白色與藍色的交際,如流水般抓不住,摸不著,正如流水匆匆逝去。穿好了,便小心翼翼地遞給爺爺。「真乖,真乖麻煩你了。

爺爺說著我心中酸酸的。自己孫女幫爺爺穿個針線還的爺爺說麻煩了。我咬這下唇。

回頭一望,陽光的透射滿頭銀絲抱住爺爺的頭,時光在他臉上刻上了歲月的痕跡。感恩長輩,時光不會停留,唯有孝順不能等待,哪怕是幫家人穿一根針線都行。

重陽節的感恩信,關於重陽節的作文《致爺爺奶奶的一封信》400字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這是第一次以寫信的方式給你們聊天,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謝謝你們多年來的養育之恩以及對我的諄諄教導,我都會銘記於心的。你們對我的愛是無私的 不計回報的 對我的養育,是盡心盡力 不惜任何代價的。你們對我的愛,從不輕易表露出來,更多的時候,習慣於把對我的那份愛深深埋藏在心底...

關於重陽節登高 飲酒的詩詞,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詩句

近路文學 杜甫詩三首之 登高 詩詞鑑賞 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詩句 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詩句有哪些?重陽節登高賞秋的詩句 清平樂中秋 1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 唐 孟浩然 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

登高的古詩是不是關於重陽節的,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詩句

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詩句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 九日齊山登高。唐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3 九月十日即事。唐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