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暢累家
知恥是人生的大勇,因為無此則無所謂知恥。知恥近乎勇是人生矛盾中的一對矛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何謂知恥而不能為恥,是不知其二;只知其二不知其一,是隻知其一。
只有既知其一又知其二,方能為恥而知恥。所以知恥近乎勇。知恥而不知其二者,是無勇也。
知恥而知其一者,是為勇也。勇則必為人所知,故曰知恥近乎勇。
知恥近乎勇的意思
2樓:拋下思念
知恥近乎勇。語出《禮記·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這裡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
正所謂人孰能無過,做錯事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敢勇於承認錯誤,不敢為自己所犯的錯承擔責任。有的人犯了錯並不是想著怎樣去彌補,希望能夠亡羊補牢,減少對他人的傷害,反而是遮遮掩掩、欲蓋彌彰,在我看來此種人是十足的懦夫。
就像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一樣,人可以自由選擇,但前提是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知恥者近乎勇」下句是什麼?
3樓:鞏寒
知恥近乎勇。
出自《禮記·中庸》,是中庸之道的精華。原文。
子曰:「知恥近乎勇。」
譯文】孔子說:「懂得羞恥的人差不多就是勇敢了。」
評析】孔子說的「知恥近乎勇」,是說人要有勇氣,就必須要知道羞恥。孔子認為,勇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培養出來的,只要有知恥之心和勇於改過之意,就可以變得勇敢。這是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
孔子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道理,在今天看來,仍有其積極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羞恥之心和改過之意,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而且也是法律上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