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古方紅糖
1、《學記》文字言簡意賅,比喻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關係。
2、《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
3、《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瞭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
提出嚴師和尊師的思想。《學記》是研究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寶貴資料。書中在總結先秦儒家教學經驗基礎上提出的教學原理,教學原則與方法,以及尊師重道的思想,對中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是中國也是世界珍貴的教育遺產之一。
《學記》是誰寫的?
2樓:老王女兒
《學記》是樂正克寫的。
樂正克(約西元前300—前200年),姓樂正,名克,戰國時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軻的學生。據《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
他是以職業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是深得孟軻信任的高才生。戰國時代儒分為八,其中一派就是「樂正氏之儒」。由此可知,樂正克在戰國時代是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
《學記》觀點
學記》認為,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目的在於「化民成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求學之目的是「學為君也」。樂正克在著作中設計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制及嚴密的視導考核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主要是:
教學相長原則;預、時、孫、摩原則;啟發善喻原則;因材施教與長善救失原則;課內外結合、勞逸結合的原則等。
樂正克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問答法、講解法、練習法、比較推理法。對於學制,他寫道:「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返,謂之大成。」
學記的主要內容
3樓:xy又又
學記的主要內容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
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是古代中國。
典章制度專著《禮記》
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獻。一般認為是中國戰國沒虛晚期思孟學派的作品,據郭沫若考證,作者是孟子。
的學生樂正克。文章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和皮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系統喚察差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驗。其文言簡意賅,喻辭生動,文勢流暢,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學記》主要闡述了什麼觀點?
4樓:貝貝愛教育
戰國·樂正克《學記》的主要教育思想:
1.論教育的功能。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個體功能。
2.論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學記》以追求古**想社會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從**到地方的學制系統——「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3.在學校管理方面,《學記》提出了乙個完整的教學程序和考查標準——「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4.論教育教學原則:教學相長、尊師重道、藏息相輔、豫時孫摩、啟發誘導、長善救失。
此外,《學記》還主張「學不躐等」,即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同時,重視學生的學習,指出「善學者,師逗搭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
學記的理解與啟示
5樓:情感語錄小靈通
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教師應當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
可見《學記蠢搜》不僅提出了教學相長的原則,而且還從教與學兩個方面精闢的論述了這個原則:從教師方面講:教的過程也就是學的過程,教與學是彼此相長、互相促進,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
教師通過教學感到困難,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學習提高。從學生方面講:學生從老師的教中獲得知識,但需要自己刻苦鑽研、努力學習才能不斷提高,不限於師雲亦云。
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通過老族學習實踐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好處,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啟發誘導原則。
啟發誘導原則,現在通稱啟發性原則。可以說它是《學記》中最基本的乙個教學原則。「君子之教,喻也」,說明教學要注重啟發。
學記》認為教師教學的基本特點是要善於啟發誘導,並進一步說:「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只有善於多方啟發誘導的人才能當教師。
可見把啟發性原則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觀而弗語、開而弗達」。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經常要加以檢查指點,啟發誘導,但不要灌輸,更不要包辦代替,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
如何啟發誘導?《學記》提出了三條要求: 一是「道帶含歷而弗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著學生走;二是「強而弗抑」,激勵學生而不要壓抑學生;三是「開而弗達」,指點學生而不要代替學生作出結論。
這三條就是對啟發誘導原則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指引,善於鼓舞,善於啟發學生。所以教學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獨立地進行多階段的分析綜合活動,使其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學記的內容是什麼?
6樓:快樂滴懶貓咪
學記》闡述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原則。
1. 教學相長。
2. 尊師重道。
3. 藏息相輔。
4. 豫時孫摩。
5. 啟發誘導。
6. 長善救失。
學記是什麼時候寫的
7樓:乾萊資訊諮詢
它是中國古代一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
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魯迅漂流記是誰寫的,魯迅漂流記的作者是誰
魯濱孫漂流記 是英國作家丹尼爾 笛福的代表作。這部 一問世既風靡全球又歷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擁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從初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種文字。據說,除了 聖經 之外,魯濱孫漂流記 是再版最多的一本書。該書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 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該書...
丁丁歷險記的作者是誰,丁丁歷險記是誰寫的
寒雪美美 丁丁歷險記的作者 埃爾熱 緒韶漫海瑤 作者埃爾熱原名喬治 雷米,比利時人 良啟西門爾雲 通過他的明快的繪畫藝術和清晰的敘述能力。憑藉對那個時代發生的大事的濃厚興趣,埃爾熱為歐洲的漫畫奪得了極高的榮譽,埃爾熱將歷史時間和虛構情節巧妙結合作者埃爾熱 生平簡介 原名喬治 雷米 丁丁歷險記是誰寫的...
三毛流浪記是誰寫的
其他答案 三毛之父 漫畫家張樂平先生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福滿人間 乙劍天外飛仙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 三毛 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儘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 大公報 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併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