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demon陌
原則: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
」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準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施之謂孫(遜)」,教學必須遵守一定的順序。順序可以理解為內容的順序和年齡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
因此,要「學不遢等」。
4、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2樓:沒錢的萌娃紙
原則是:
1,教學相長的原則
2,預防性原則
3,《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4,循序漸進原則
5,觀摩性原則
6,啟發性原則
7,長善救失原則
8,藏息相輔原則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因此有人認為它是「教育學的雛形」。在綜合諸子百家教育、教學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總結了一套教育教學的原則。
1,教學相長的原則
教學相長有本義和引申義之分。本義僅指教這一方的以教為學,它說明了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他教導他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通過教發現自己的困惑。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相互推動,使教師不斷進步。
因此,《學記》引《尚書〃兌命》說「學學半」。但以後有的人在註釋「教學相長」時作了引申,將其視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通過教學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
2,預防性原則
預防性原則的提出是針對大學教育的。一般的說,教師教育學生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傳授知識,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二是在傳授知識和品德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糾正不好的道德品質。
3,《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當其可之謂時」,要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從教師教的方面說,抓住一切施教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特別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的慾望、動機。當他們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時,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及時施教,這就抓住了可告之機,如孟子說的「時雨化之」;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說:
一是學生按年齡特徵接受教育。就是學生在什麼年齡階段應該接受什麼層次的教育,不能錯過應該受教學習的時機,這就是適時受教。
4,循序漸進原則
《學記》對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總結。一是指教的物件學生,要按照學生年齡的順序,而教之以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而學生的學,具體一切過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
循序漸進原則就是要求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知識、學生和教學三方面的順序和客觀規律。
5,觀摩性原則
儒家的教育傳統,歷來都注重群體意識,主張「群育」,強調群體相互影響的教育作用。特別把好朋友的輔助看做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
相互的學習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響,以達到「善」,這就是「相觀而善」的實質。
6,啟發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條,要按「喻」的原則教學,就要用啟發式,這是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教師如何喻,《學記》提出了三項要求:一是「道而弗牽」。
二是「強而弗抑」。三是開而弗達。
7,長善救失原則
教學很可能會有得有失,得與失就是教學結果這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學之失。得和失並不是絕對的,永遠固定不變的,而是辨證的。
學生學習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況下是「失」,教師必須盡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蘊藏著得,即轉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說「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以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
救其失,則善長矣。」如果能正確地做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便能正確地做到「長善救失」
8,藏息相輔原則
藏息相輔原則就是「正業」(正課)與「居學」(課外作業、課外活動)相結合,學習進修與遊戲休息相結合,也就是課內外勞逸結合。教學的這個過程,決不可能永遠處於緊張、興奮或者絕對鬆散的狀態。總要有一張一弛的合理安排,師生都必須有勞有逸,課內外各項教學活動必須相互結合,辨證統一。
《學記》中提出了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3樓:wyf不後悔
《學記》認為是否把握
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認為一個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師,學生就會「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學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學原則,可歸納為:
(1)預防性原則。「禁於未發之謂豫」,「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這條原則強調防患於未然,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或品德形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行為應有預見性,預先防範。
(2)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時」含有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狀況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的意思。
(3)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記》中表述為「孫」:「不陵節而施之謂孫」,「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節」主要指教學內容的先後次序安排要符合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和邏輯結構。
拓展資料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
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學記》是怎樣論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
獨酌酌酌 學記 繼承和發揚了 論語 中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的啟發式教學思想,學記 提出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這裡所說的 喻 即曉喻,是啟發誘導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學,重在啟發誘...
《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經驗和道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這是判斷題,請大家幫我解一下
學漢文的小學生 這是錯的。學記 是 禮記 的篇目,概括的是儒家教育思想。 實在不懂再去問 學記 不應該是儒家的嗎?哲學通論中有哪八種八種哲學觀 回憶也需勇氣 一 普遍規律說 1 普通規律說 認為 各門科學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種 特殊領域 並提供關於這些領域的 特殊規律 而哲學則以 整個世界 為物件,並提...
簡述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內涵,學記中的 教學相長,長善救失 什麼意思
1.教學相長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出處原文 禮記學記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譯文 學習的人有四種毛病,或者是不足之處,教育別人.傳授知識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