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是怎樣論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

時間 2021-08-11 17:57:03

1樓:獨酌酌酌

《學記》繼承和發揚了《論語》中「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思想,.《學記》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這裡所說的「喻」,即曉喻,是啟發誘導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教學,重在啟發誘導.對學生是引導而不是牽拉; 是鼓勵而不是壓抑; 是啟發而不是灌輸.

引導而不牽拉,師生關係就融洽; 鼓勵而不壓抑,學習就輕快; 啟發而不灌輸,學生就會思考.師生關係融洽,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的教師可以說是善於啟發誘導的了.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到「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即要求教師的講解要簡約而透徹、精闢而得體,雖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確.

《學記》啟發誘導原則的心理基礎是「志」.「士先志」、「辨志」、「遊其志」、「繼其志」、「強力而不反」,都是強調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記》要求教師既要善於向學生提出問題,又要善於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

《學記》是怎樣論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

2樓:其實so簡單

《學記》繼承和發揚了《論語》中「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思想,。《學記》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 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 可謂善喻矣。」這裡所說的「喻」, 即曉喻, 是啟發誘導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學, 重在啟發誘導。對學生是引導而不是牽拉; 是鼓勵而不是壓抑; 是啟發而不是灌輸。

引導而不牽拉, 師生關係就融洽; 鼓勵而不壓抑, 學習就輕快; 啟發而不灌輸, 學生就會思考。師生關係融洽, 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這樣的教師可以說是善於啟發誘導的了。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到「約而達,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即要求教師的講解要簡約而透徹、精闢而得體, 雖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確。

《學記》啟發誘導原則的心理基礎是「志」。「士先志」、「辨志」、「遊其志」、「繼其志」、「強力而不反」, 都是強調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 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記》要求教師既要善於向學生提出問題, 又要善於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

《學記》的教育教學原則

3樓:demon陌

原則: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

」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準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施之謂孫(遜)」,教學必須遵守一定的順序。順序可以理解為內容的順序和年齡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

因此,要「學不遢等」。

4、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4樓:沒錢的萌娃紙

原則是:

1,教學相長的原則

2,預防性原則

3,《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4,循序漸進原則

5,觀摩性原則

6,啟發性原則

7,長善救失原則

8,藏息相輔原則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是中國古代最早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因此有人認為它是「教育學的雛形」。在綜合諸子百家教育、教學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總結了一套教育教學的原則。

1,教學相長的原則

教學相長有本義和引申義之分。本義僅指教這一方的以教為學,它說明了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他教導他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通過教發現自己的困惑。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相互推動,使教師不斷進步。

因此,《學記》引《尚書〃兌命》說「學學半」。但以後有的人在註釋「教學相長」時作了引申,將其視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通過教學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

2,預防性原則

預防性原則的提出是針對大學教育的。一般的說,教師教育學生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傳授知識,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二是在傳授知識和品德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糾正不好的道德品質。

3,《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當其可之謂時」,要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從教師教的方面說,抓住一切施教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特別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的慾望、動機。當他們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時,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及時施教,這就抓住了可告之機,如孟子說的「時雨化之」;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說:

一是學生按年齡特徵接受教育。就是學生在什麼年齡階段應該接受什麼層次的教育,不能錯過應該受教學習的時機,這就是適時受教。

4,循序漸進原則

《學記》對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總結。一是指教的物件學生,要按照學生年齡的順序,而教之以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而學生的學,具體一切過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

循序漸進原則就是要求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知識、學生和教學三方面的順序和客觀規律。

5,觀摩性原則

儒家的教育傳統,歷來都注重群體意識,主張「群育」,強調群體相互影響的教育作用。特別把好朋友的輔助看做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

相互的學習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響,以達到「善」,這就是「相觀而善」的實質。

6,啟發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條,要按「喻」的原則教學,就要用啟發式,這是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教師如何喻,《學記》提出了三項要求:一是「道而弗牽」。

二是「強而弗抑」。三是開而弗達。

7,長善救失原則

教學很可能會有得有失,得與失就是教學結果這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學之失。得和失並不是絕對的,永遠固定不變的,而是辨證的。

學生學習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況下是「失」,教師必須盡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蘊藏著得,即轉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說「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以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

救其失,則善長矣。」如果能正確地做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便能正確地做到「長善救失」

8,藏息相輔原則

藏息相輔原則就是「正業」(正課)與「居學」(課外作業、課外活動)相結合,學習進修與遊戲休息相結合,也就是課內外勞逸結合。教學的這個過程,決不可能永遠處於緊張、興奮或者絕對鬆散的狀態。總要有一張一弛的合理安排,師生都必須有勞有逸,課內外各項教學活動必須相互結合,辨證統一。

《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什麼教學原則

5樓:我是龍的傳人

《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啟發式教學原則。

《學記》給出過精闢的闡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

」意思是說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著學生走,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壓抑他們,要指導學生學習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作出結論。引而弗牽,師生關係才能融洽、親切;強而弗抑,學生學習才會感到容易;開而弗達,學生才會真正開動腦筋思考,做到這些就可以說得上是善於誘導了。啟發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誘導作用,教師向來被看作「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處於主導地位。

這種教學思想註定了雙基教學中的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啟發性特徵。

6樓:沐雨蕭蕭

啟發式原則。

意思是: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決不使學生感到壓抑;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決不把最終結果端給學生。

結合師範生的崗位和《學記》中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論述師範生如何將教學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7樓:

《學記》繼承和發揚了《論語》中「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思想,。《學記》提出:「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 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 可謂善喻矣。」這裡所說的「喻」, 即曉喻, 是啟發誘導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君子的教學, 重在啟發誘導。對學生是引導而不是牽拉; 是鼓勵而不是壓抑; 是啟發而不是灌輸。

引導而不牽拉, 師生關係就融洽; 鼓勵而不壓抑, 學習就輕快; 啟發而不灌輸, 學生就會思考。師生關係融洽, 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這樣的教師可以說是善於啟發誘導的了。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做到「約而達,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即要求教師的講解要簡約而透徹、精闢而得體, 雖多用譬喻但意思要明確。

《學記》啟發誘導原則的心理基礎是「志」。「士先志」、「辨志」、「遊其志」、「繼其志」、「強力而不反」, 都是強調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 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學記》要求教師既要善於向學生提出問題, 又要善於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8樓:wyf不後悔

《學記》認為是否把握

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教育、教學成敗的關鍵,認為一個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師,學生就會「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學記》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學原則,可歸納為:

(1)預防性原則。「禁於未發之謂豫」,「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這條原則強調防患於未然,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或品德形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行為應有預見性,預先防範。

(2)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時」含有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狀況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的意思。

(3)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學記》中表述為「孫」:「不陵節而施之謂孫」,「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節」主要指教學內容的先後次序安排要符合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和邏輯結構。

拓展資料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

《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

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結合教育學相關理論,簡要論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

景田不是百歲山 1 培養什麼人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 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

西方社會學簡答題 1布迪厄怎樣論述文化資本的三種存在狀態

全面 解答 布迪厄區分了文化資本的三種狀態 具體化狀態 客觀化狀態和體制化狀態。具體化狀態的文化資本,是指與個人的身體直接聯絡的文化資本,是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儲存於個人身體中的文化知識 文化技能和文化修養。客觀化狀態的文化資本是以文化商品形式存在的,它是文化觀念和文化能力的物化。客觀化的文化資...

巨集觀經濟學論述題 面對我國經濟下降,應該怎樣執行巨集觀經濟政策

把國家看作一個生產鏈,在某時段因內部造成的 我國的經濟情況日益下降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內部的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從以前耗能高,附加值小的傳統行業向高新科技,附加值高的產業轉變,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改革歷程,也伴隨這陣痛 另一方面是國外的通縮壓力,簡單的說就是美國有這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可以隨便定價以保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