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tnn滔
致遠方知音,與文友共賞這首楊牧的《故事》。「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我以同樣的心,假如潮水曾經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將故事完完整整講過一遍了……」故事》楊牧圖/peter lin影音企劃/文青散步。
2樓:匿名使用者
詩集《復活的海》《野玫瑰》《雄風》《邊魂》、長篇自敘傳《天狼星下》、詩文總集《楊牧文集》等數十種!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看過《綠色的星》這一篇。
邊塞詩歌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塞下曲》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林洮。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從軍行七首·其五》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從軍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高適《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營千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張籍《沒蕃故人》前年戍月之,城下沒全師。蕃漢斷訊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時。盧綸《塞下曲四首》
牧童是描寫邊塞的詩嗎
5樓:網友
牧童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註釋①橫野:寬闊的原野。
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編的外衣,用來遮風擋雨。
譯文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笛聲在晚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悠揚悅耳。牧童放牧歸來,在黃昏飽飯後。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賞析《牧童》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我們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透過詩,我們也看到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裡休息了。表現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的。
鋪」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表現出來了。
弄」字,更寫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
在這裡,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指確定的數字而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的鄉村傍晚的寂靜。
中心表達了作者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安然自在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王昌齡著名的邊塞詩,王昌齡的邊塞詩有哪些?
從軍行七首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獨上 一作獨坐。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舊別情 一作離別情。聽不盡 一作彈不盡。其三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
唐朝王維的邊塞詩有哪些,求唐朝邊塞詩和宋朝邊塞詩的區別
1 與唐詩比較,宋代大量詩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時期的政治 社會狀況。二者相比,宋代的詩人自然也就多了憂國 憂民的感傷情懷,自然而然地使詩的內容與政治掛上了勾。從以下幾個方面更能鮮明地體現出這一特點。2 政治鬥爭方面。宋詩在政治鬥爭的表現方面,與唐詩,以至於與歷代所有古詩相比,都顯得更為深入。因為有很多...
夏日絕地是邊塞詩嗎,杜甫有哪些邊塞詩?越多越好。。好的追分
應該是夏日絕句吧,夏日絕句 不是邊塞詩,這是一首借古諷今 抒發悲憤的懷古詩。夏日絕句 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 抒發悲憤的懷古詩。王昌齡王昌齡和忱孫,是邊塞詩人主要寫邊塞的風光的,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說的應該是李清照的 夏日絕句 吧?這不是一首邊塞詩,而是一首抒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