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應該有,詩人活到快六十歲,怎麼會沒有兒女,但是歷史上沒有詳細記錄而已。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德宗貞元中明經及第,復書判拔萃科,授校書郎。
憲宗元和初,授左拾遺,公升為監察御史。後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轉通州司馬,調虢州長史。穆宗長慶初任膳部員外郎,轉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
為相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文宗和大中為尚書左丞,出為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所作樂府詩不及白氏樂府之尖銳深刻與通俗流暢,但在當時頗有影響,世稱「元白」。
後期之作,傷於浮豔,故有「元輕白俗」之譏。
2樓:lisa這個冬天不冷
元稹的元配妻子韋從七年給他生了五兒一女,最後產後大出血而亡,年僅27歲。
元稹的妻子是誰
3樓:心的痕淚
元稹的妻子是韋叢,當時太子枯絕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
韋叢的父親韋夏卿在當時的朝中比較有地位,而元稹當時科考落榜,正是清貧失意的時候,韋夏卿看中了元稹的才學,認為他終將會有大號的前途,就將女兒韋叢嫁給了他。
元稹在科考上不順,能得到朝中大員下嫁女兒,是一件非常有利於他仕途的事情。所以這門婚事是一樁政治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
但是婚後,元稹發現自己的新婚逗陵妻子是乙個非常賢淑的女子,端莊秀麗,能書會畫,雖然出身高,但不愛慕虛榮,與自己過著眼下清貧的日子,也能夠安之若素,將家裡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夫妻兩個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元稹忙於準備下一次的科舉,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壓在妻子身山敗戚上,韋叢從無怨言,還在婚後七年裡連續為元稹生了六個兒子。韋叢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後世分析她的死因可能是產後大出血。
元稹後來在懷念這個妻子的時候曾寫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句子,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妻子的思念。
後人對元稹的評價
4樓:落月樓臺一笛風
詩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他的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最為出名吧似乎,好像人品不太濟,咱也不太清楚,畢竟沒在一塊兒喝過酒,不熟。
5樓:匿名使用者
【優點】: 文采了得。
缺點】: 忘恩負義。
元稹的簡介??
6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洛陽(今屬河南)人。
8歲喪父,少經貧賤。15歲以明兩經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
28歲列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元和四年(809)為監察御史。因觸犯宦官權貴,次年貶江陵府士曹參軍。
後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員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
長慶元年(821)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829)為尚書左丞,五年,逝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與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倡導者。他非常推崇杜詩,其詩學杜而能變杜,並於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於情趣。
樂府詩在元詩中佔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並序》「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啟發了白居易創作新樂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缺點是主題不夠集中,形象不夠鮮明。和劉猛、李餘《古樂府詩》的古題樂府19首,則能借古題而創新詞新義,主題深刻,描寫集中,表現有力。
長篇敘事詩《連昌宮詞》,在元集中也列為樂府類,旨含諷諭,和《長恨歌》齊名。其鋪敘詳密,優美自然。元詩中最具特色的是豔詩和悼亡詩。
他擅寫男女愛情,描述細緻生動,不同一般豔詩的泛描。悼亡詩為紀念其妻韋叢而作,《遣悲懷三首》流傳最廣。
在詩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韻相酬」的創始者。《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均依次重用白詩原韻,韻同而意殊。這種「次韻相酬」的做法,在當時影響很大,也很容易產生流弊。
元稹在散文和傳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創以古文制誥,格高詞美,為人效仿。其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敘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悲劇故事,文筆優美,刻畫細緻,為唐人傳奇中之名篇。
後世戲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創作出許多戲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等。元稹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合集多種。其本集《元氏長慶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
事蹟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陳寅恪有《元白詩箋證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譜》。
7樓:匿名使用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人。貞元九年明經及第,又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官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貶江陵士曹參軍。後轉而依附宦官,職務累遷,長慶二年拜相,時論不滿,出為同州,趙州刺史,最後人武昌節度使,卒於任所。
元稹詩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他們的詩文見解大致相同,協力提倡「新樂府」和「元和體」,對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元詩佈局完整,描寫細緻,喜鋪陳縷述。
其律詩屬對工整,卻能引口語入詩,對律詩通俗化有一定影響。今存《元氏長慶集》。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元稹的寶塔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前豈堪誇。
很好的!
元稹是誰?
9樓:網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漢族,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其四)、《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夜池》、《感逝(浙東)》、晚春》、《靖安窮居》、《送致用》、《宿石磯》、《夜坐》、《雪天》、《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織婦詞》、《夜別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縣界)》、白衣裳二首》、《魚中素》、《酬許五康佐(次用本韻)》、一至七言詩》等,其中《菊花》、《離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懷三首》(其二)三首流傳很廣,尤其是《離思五首》(其四)這一首極負盛名。該詩寫久藏心底的不盡情思,因為與情人的曾經相識而自此對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顧(「取次花叢懶回顧」),詩中的比興之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語言幻美,意境朦朧,十分膾炙人口。而《遣悲懷三首》表達對亡妻的不盡思念,寫得悲氣襲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淚,其中第二首的結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為世所熟誦。
微之其集與居易同名長慶,今編詩二十八卷(全唐詩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10樓:網友
元稹(779~831),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
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後裔。貞元九年(793)以明兩經擢第。次年得陳子昂《感遇》詩及杜甫詩數百首讀之,始作詩。
貞元十五年,初仕於河中府。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娶名門女韋叢。他與妻子韋叢感情甚深。
韋叢病逝後,為了抒發懷念之情,他創作了多首「離思」,為唐詩的離別情詩增添了幾許奇葩,更留下了夫妻真情的佳話。
11樓:隱眉
詩人 主要成就: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元稹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代表作品: 《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
享年: 52歲。
不僅花心還是個人渣的元稹,是如何維持痴情人設的
高中賀老師 史上第一渣男就是元稹,堪稱渣男祖師爺。 媛你三冬暖 元稹詩歌創作上造詣非常的高,很多時候都只是宣傳他的正面報道,通過他的詩詞認為他是一個非常痴情的人。 gin且聽風吟 元稹真的是這樣,你也不能說他就是一個沒心沒意的人,他只不過是處處留情,而每一處都用情至深而已。 高中陳老師 自己寫詩詞的...
劉伯溫的妻子是誰,劉伯溫的妻子是誰
姬覓晴 劉伯溫娶富氏,封永嘉郡夫人。繼室陳氏 章氏,章氏為朱元璋所賜。長子劉璉 次子劉璟為陳氏所生,二女為章氏所生,適吳彪 沈安。劉伯溫簡介 劉基 1311年7月1日 1375年5月16日 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 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 人,故稱 田,元末明初軍事家 政治家 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
趙雲的妻子是誰,趙雲妻子是哪位?
你們編的好好哦,我還真的佩服你們!強悍,貂蟬 還有的編出什麼孫夫人,李夫人。拜託,你們看三國細節也要看!劉備打下桂陽,趙範想把自己嫂子嫁給趙雲,趙雲是當面 當場 拒絕了。趙雲的妻子是馬騰之女,馬超之妹 馬雲祿 啊。跟趙雲打過不少的戰爭,跟 大喬小喬一樣厲害 不過大喬小喬聰明 有的還編出幾個名字來,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