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和三十六計哪個有關

時間 2025-02-16 15:05:07

1樓:網友

北宋皇佑年間,名將狄青到廣西征討「大南國」「惠仁皇帝」的儂智高。由於前將領幾次征討失敗,士氣低落,如何振奮士氣便成了個問題。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風俗,便心生一計:

他率官兵剛出桂林之南,就拜神祈佑。只見他拿出一百個制錢,口中唸唸有詞:「此次用兵勝負難以預料,若能制敵,請神靈使錢面全都朝上!

左右**對此感到茫然,擔心弄不好反會影響士氣,都勸狄青不必這麼做。而狄青卻不加理睬,在全軍眾目睽睽之下,一揮手,一百個制錢全撒到地面。大家湊近一看,一百個錢面全部朝上。

官兵見神靈保佑,雀躍歡呼,聲震林野,士氣大振。狄青當即命左右侍從,拿來一百根鐵釘,把制錢原地不動地釘在地上,蓋上青布,還親手把它封好,說:「待勝利歸來,再收回制錢。

於是率官兵南進,越過崑崙關,設計在歸仁鋪與儂智高決戰。結果大敗儂軍,「追趕五十里,斬首數千級」,俘儂智高主將57人。儂智高遁往雲南大理,後死在那裡。

狄青平定了邕州,帶領勝利之師北還,如約到擲錢處取制錢。僚屬們將錢起出一看,原來這一百個制錢兩面都是錢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對狄青的「靜不露機」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狄青巧計激士的典故,後來被《三十六計》一書的作者收入卷中,作為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的註腳戰例。

2樓:棒棒**

前說:用一顆安靜平和的心去面對那一路上的風景,也許脫離人世間的浮躁,把心靈都灌注到大自然中去,這才是年終犒勞自己的最佳方式。

相傳,北宋皇佑年間,儂智高率領農民起義軍大舉反宋,義軍在短短的半個月內,橫掃廣西及廣東境內數州,義軍所向披靡。駐守廣西的北宋官兵一與義軍接觸,即潰不成軍,不少朝廷戰將命殞戰場。宋仁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命駐守西北的大將狄青南下,鎮壓義軍。

1053年,狄青來到廣西,面對著疲憊不堪和幾近癱瘓的部隊,他深知,若不能讓部隊定下心來,肯定吃敗仗。然而,狄青不愧為一代將才,愁腸百結之際,心中突生安撫軍心妙計。當部隊出桂林城時,他命隨從準備100枚銅錢,然後對所有將士說:

我們是奉天命來征討叛軍的,現在我當著大家的面擲這些銅錢,如果這些銅錢正面全朝上,我們一定能馬到成功。反之,我們立刻班師回朝。

他手下的幾位謀士見狀,大驚失色,知道想讓100枚銅錢想讓每枚錢都朝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若未經皇帝的批准就班師回朝,是要殺頭的,於是紛紛勸他打住。然而狄青主意已定,只見他雙手捧起銅錢,向上一拋,100個銅錢居然無一例外的都是正面朝上。將士們見狀精神大振,一鼓作氣,打敗了儂智高。

後來,狄青班師回朝,路過桂林,命人將錢幣撿起,人們才發現錢幣的兩面都一樣。

狄青擲錢定軍心的妙計,後來被《三十六計》一書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引用。成為千古佳話。

狄青與儂智高在崑崙關和南寧北郊交戰,為廣西留下了無數的傳說。離南寧30多公里的四塘,有乙個風景如畫的山谷,谷中樹林茂密、鳥語花香、溪水清澈見底。行走在曲徑通幽的谷中,峰迴路轉,令人豁然開朗。

谷中有一水糟,相傳是狄青的飲馬糟。雖然這一傳說回狄青早已作古,死無對證又無記載,因而無法核對。但這個被稱為鳳凰谷的地方,離南寧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卻值得一遊。

與狄青擲錢振軍心頗為相似的是,年底將至,不少企業為留住能幹的員工,紛紛獎勵他們去旅遊,這也成為旅遊市場一「景」。

轉眼間,2007年就來到了最後乙個月,也許你將獲得年終員工獎勵遊,也許你所在的單位還沒有任何表示,就連駕車去鳳凰谷看狄青的飲馬糟,也要自己加油。都請用一顆安靜平和的心去面對那一路上的風景,也許脫離人世間的浮躁,把心靈都灌注到大自然中去,這才是年終犒勞自己的最佳方式。

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分別是什麼?

三十六計 是一個古語。原為虛指,極言 計策之多。後人便附會實有三十六種計策 這三十六種計策如下 第一套 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 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 陰。第02計 圍魏救趙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 如敵陰。第03計 借刀殺人敵已明,友未定,引友 殺敵。不自出力,以...

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

第一套 勝戰計。第一計 瞞天過海。第二計 圍魏救趙。第三計 借刀殺人。第四計 以逸待勞。第五計 趁火打劫。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二套 敵戰計。第七計 無中生有。第八計 暗渡陳倉。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三套 攻戰計。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第十四計 借...

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第二計 圍魏救趙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第五計 趁火打劫。第六計 聲東擊西。第七計 無中生有。第八計 暗度陳倉。第九計 隔岸觀火。第十計 笑裡藏刀。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第十六計 欲縱故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