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歐陽歡悅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謂智勇雙全。今天,我看到一本書上有《空城計》這個故事是寫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開啟書,讀了起來。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後,準備撤離西城縣。司馬懿帶領十萬兵馬,氣勢洶洶地向縣城逼近。諸葛亮此時手下只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可是諸葛亮臨危不懼,眼看魏軍正向縣城蜂擁而來,他卻叫人大開城門,在門旁安排了二十來個士兵扮作老百姓掃街,然後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樓上燃香撫琴。
司馬懿的部隊趕到城門下,只見城門大開,百姓只管掃地,諸葛亮卻坐在城頭旁若無人、香菸嫋嫋,琴聲悠悠。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他認定必有重兵埋伏,於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馬撤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手下無兵卻敢大膽地設了這樣乙個「空城計」,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上了當。我想,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碰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所以,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千萬不要手足無措、慌慌張張,應該沉著冷靜、不慌不忙、機智有謀。
空城計運用的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故事告訴了我們乙個十分清楚明瞭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氣,臨危不懼,有時就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
2樓:網友
文 :諸葛亮,龐統,司馬懿,周瑜,徐庶,張昭,陸遜,魯肅,荀攸,程昱, 武: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許褚,姜維,張遼,黃忠。 (有理由的找別人吧,地球人都不寫理由)
三國演義空城計簡介
豆豆家的小鴿子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 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
讀三國演義有感,讀三國演義有感600字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 三國演義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 魏 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
讀三國演義有感的,讀三國演義有感1000字的
春風得意馬兒 這幾天,我讀了 三國演義 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 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 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