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己白秋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曹操的**,你看看能否用得著。
三國論——曹操
奸雄?英雄!
曹操是一個飽受歷史議論的人物,褒貶不一,但需承認的是,能於亂世之中開闢一番霸業,一定有超人的能耐。
首先宣告,曹操絕對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是絕對不可能稱霸於眾諸侯之林。之前讀課文中的《楊修之死》,那只是片面的曹操。
先分析一下楊修,在三國之中,楊修所佔的分量是微乎其微,在72回中,雖然屢屢猜透曹操的心思,那畢竟是小聰明,作為一個文官,文不能勝孔融,智不能敗賈詡,謀不能過程昱,計不能贏郭嘉,此人處於三國眾豪傑之中,徒一庸夫爾。曹操殺掉楊修,並不會有多少損失,但這並不能就說曹操嫉賢妒能,相反,廣納人才是其無人能及的長處。
舉一例子,龐統,道號鳳雛,與臥龍並稱,是一位名揚三國的名士,臥龍亦稱其才十倍於自己,然而,這樣一位名士,先投孫權,孫權見其醜陋,拒絕收納,轉投劉備,劉備亦以貌取人,只叫他當一個小縣令,受到冷落。然而赤壁之時,他投曹操的時候,曹操“親自出帳迎入”,而且虛心請教,求他指點。後還“置酒共飲,同說兵機,殷勤相待”可見曹操愛才之極。
陳琳,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欲討曹操,令陳琳草檄,陳琳數盡曹操之惡,罵盡曹操祖輩。官渡兵敗後,曹操捕獲陳琳,大家都勸曹操殺之,獨曹操憐其才,不忍殺之,後得以進建安七子之列。
劉備,仁德之士也。統領徐州,後歸於曹操。曹一眼就看出劉備是英雄,眾諸侯都不入眼,獨贊劉備之德。
不少人都勸曹操趁其羽翼未成,除之以絕後患,曹操不捨,也許是曹操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但也足見其愛才之極。
關羽,世之虎將也。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以讓他名聲大振。後曹操攻破徐州,欲降關羽,關羽約法三章,曹操欲的良將,一口答應,之後“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關羽,直至之後過五關,斬了曹操六將,曹操大肚能容,放關羽頭劉備。
所謂君子**之美,正是如此。
曹操的愛才也給他帶來不少好處,若無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曹操不一定能贏袁紹,華容道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說曹操陰險,狡詐,也不為過。三國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戰袁術時,兵17萬,糧食卻極少,糧官王*入稟曹操,曹操令其以小斛分散,後祕招王*入,欲借其人頭一用,誣告其以盜竊官糧行小斛,以壓軍心,足見其奸險。
蔡瑁,張允總領水軍,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了他們。事後曹操知道中計,但不肯承認,說其二人怠慢軍法,故斬之。亦其奸險之證也。
徐庶,是一名很厲害的謀士,願效忠於劉備。曹操知道她的才能後,先挾其母,欲讓她叫她的兒子歸順,卻遭到徐母的破口大罵,而曹操卻模仿她的筆跡,致信徐庶,徐庶無奈,只得歸順。用計奸險,是其本性也。
西涼一戰最令人咬牙切齒。馬超,韓遂進兵長安,連續大敗曹操兩場。曹操卻用反間計,令他叔侄二人不和,使他們自相殘殺,不戰自潰。奸邪之極,正是如此。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曹操的卻有過人之處。三國中,有勇無謀者,徒一莽夫爾;有謀者,才是立國之要。劉備雖有關張趙馬黃之勇,若無孔明,不可能開闢蜀之基業。
而孫權,若無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他把持戰局,不可能穩坐江東。相反,曹操雖說是謀士極多,但是很少見他們表現過。百家講壇把賈詡誇得多厲害,可是赤壁慘敗,渭水三戰,奪船避箭,割須棄袍時,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
郭嘉說得似乎很有大謀,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後為剷除袁紹的苟延殘力立了點功,不可稱強。在早期北方戰場,破袁術,擒呂布,攻徐州,敗袁紹,運用外部勢力為自己創造優勢,可都是他自己的謀略呀!
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特別是在古代。有人說得很對,政治家,軍事家,說到底就是陰謀家。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樓:求奧維
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
我讀完三國演義後,頗有感受。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 魏 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惡貫滿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樣小心眼的人...
三國演義每回讀後感,左右,三國演義每回讀後感,400字左右。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覺得最有意義的是 三國演義 這部書內容主要講的是蜀 魏 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它敘述了從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三國統一為止。描寫了近百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在書中,我知道了有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樣...
《三國演義》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30字
你的合夥人 知道了 三國演義 的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群雄逐鹿鬥智鬥 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結構巨集大的敘事方式 生動的語言藝術,無不令人稱讚。三國演義 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