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019字左右

時間 2021-09-06 03:14:00

1樓:手機使用者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它是明朝大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改寫而成的,藝術地再現了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地歷史程序。 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人物性格各異,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將:昏庸的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許楮、典韋,狡詐的曹操,機智的諸葛亮,仁義的劉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 。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鬚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拜為劉備的義弟,為人傲上而不忍下,蜀漢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關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丹鳳眼,臥蠶眉,面若重棗,須長二尺,手提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冽。 關羽有勇有謀,武藝驚人。「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無不顯其威猛。

有一次,車胄設計將劉備留在敵營,一國之主被俘,情形十萬火急,關公義不容辭扛起救主責任,但當時蜀國的力量不及袁紹軍,明著率兵攻城救主,顯然難以取勝。他便命手下穿上曹軍兵服,乘著夜色叫城,守城門的兵怎肯叫開就開呢?這時關公就應道:

「只怕劉備知道,疾快開門。」小兵一聽就慌了,因為如果讓劉備知道袁紹和曹操聯手的話,一定會戒備,這可是軍機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開門,門一開,關公便舞著大刀衝進城,直奔軍營一刀斬了車胄,救出劉備。 關羽忠肝義膽,情深意重,只要對他有恩,絕對不會忘記。

不僅對自己的主上和朋友,就是對方的將領和敵人,也絕不會忘記他們對自己的恩情。一次,曹操送雲長一件戰袍,可關羽沒脫下舊袍,曹孟德便問:「雲長為何不脫下舊袍呢?

」雲長答:「此袍乃我兄長所賜,我決不會丟棄它。」可見雲長對自己主上有多麼情深意重,忠心耿耿向著劉備。

另一次,雲長千里走單騎護送嫂嫂,晚上歇宿,曹操故意只撥一間房子給關羽,關羽請嫂嫂進屋休息,自己立在門外守護,一直立到天亮。還有一次,蜀軍大破曹軍,曹操帶著兵將,想超近路從華容道逃出去,卻不知正中孔明之計,被關羽攔住。但由於曹操有恩於關羽,出於對曹操的感激,關羽才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羽勇氣無雙,毅力非凡。有一次,關羽中計被敵將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請神醫華佗來診,華佗說毒已入骨,須割開手臂刮掉毒。

關羽一口答應。華佗便割開了關羽的手臂,只見關羽邊喝酒,邊與謀士馬良下棋,絲毫沒有痛苦之意。真可謂「戰神」!

但是人無完人,關羽也有弱點。他過分虛榮,過分驕傲,馬超來降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亮在信中說:「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

」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的這封信給別人看。後來,劉備評五虎將時,將黃忠列為後將軍。關羽聽說後,非常不服氣,說:

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也。」可見關羽雖然有很強的軍事才幹,但是個性太強。 不過關羽為劉備的事業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凝聚忠、義、信、智、仁、勇於一身,不愧為萬民敬仰的 「武聖」!

2樓:情愫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

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

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

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 2000字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作者

三國演義作者

三國演義讀後感100字

兆..聊聊關注成為第1位粉絲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其中,令我最敬佩的人物要數諸葛亮了。

諸葛亮,字孔明,號稱臥龍先生。他自從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門後,便與劉備共同商討國家大事,成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雄才大略,幫助劉備打了不少勝仗。

其中,最精彩的要數諸葛亮草船借箭了。當時,周瑜一直很嫉恨諸葛亮比他高明,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要謀害諸葛亮,於是便借請諸葛亮商量軍情,故意為難他,說:「現在軍中急缺十萬枝箭,請先生快快造來。

」諸葛亮何等膽識,他毫不懼怕,反說:「三天,夠嗎?」周瑜萬萬沒想到諸葛亮會如此信口開河,心想死定了,趕忙說:

「你立個軍令狀吧!倘若違反,軍法處置!」諸葛亮哈哈大笑,立下了軍令狀。

而後,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安排了三十名士兵。前兩天按兵不動,到了第三天,江面上霧氣騰騰,大風東去,諸葛亮帶領船隊往曹營駛去。曹操害怕中埋伏,命令射箭抵擋。

不一刻,草船被射滿了箭,滿載十萬多枝箭榮歸軍營。

讀到這,我彷彿看到了周瑜目瞪口呆,但又心悅誠服的樣子。不由得暗暗讚歎諸葛先生的足智多謀。

《三國演義》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文學魅力無時不在震撼著我。使我受益匪淺,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

5樓:九閱風華

歷史是死的,沒有多少人會對枯燥無味的歷史感興趣,惟有在歷史中注入民俗文化情感,使歷史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故事,那麼它才會生動形象惹人喜愛。《三國演義》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三國是一段紛爭的歷史,一百多年的腥風血雨在中國歷史中,可它卻成了廣大民眾茶餘飯後喜愛談論的話題,這主要歸功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傾注的民俗文化情感。

羅貫中曾雲遊四海,網羅天下對三國的民族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受到人們對歷史的改編,融合了人們的愛狠情仇,包含人們的真是理想,下面我們來共同**《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情感。

《三國演義》中,神化了兩位關鍵人物,一位是武聖關羽,另一位是諸葛亮。

關羽有著「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的健朗體魄,又有將義氣看成是比生命比戰爭勝負更重要的事。這儼然是一個人民心中的理想形象,人民十分渴望有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現。關羽「溫酒斬華雄」估計是人們最喜愛的篇目,位居弓馬手,武藝擎天地,溫酒未涼而取強敵首級,轉瞬之間,數行之言而關羽武藝,氣質,威嚴全顯,怎能不讓人驚歎。

後來關羽被孫權,呂蒙等人設計殺害,其靈魂附身呂蒙痛罵孫權:「碧眼小兒!紫髯鼠輩!

還認我否!我來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讓孫權魂不附體。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這樣的死後復仇怎不讓人驚歎,讓人大呼痛快!因此,關羽正在**中並非人的形象,而是神,是世人推崇嚮往的神。

諸葛亮又是一個典型,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錦囊殺魏延等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不是都發生過,有些可能是人民新增上去體現諸葛亮智的,當他們都體現了當時人們希望當朝統治者任用像諸葛亮這樣的賢能之人的願望。其中最精彩的我認為就是智激周瑜的故事了,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原本不希望江東發生戰爭,希望請和於曹魏,諸葛亮在於他一次交談中,不經意間默誦了曹操的兒子曹植所賦的《銅雀臺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與之共」。大喬可是孫權的妻子啊,小喬又嫁給了周瑜,怎能不讓周瑜憤怒!「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我太甚。

」」。可見諸葛亮不僅讓周瑜改編了觀念,又讓他與曹氏集團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我想各位讀過後都會對諸葛亮的只會感到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民俗文化不僅為整部**增添了別樣的風味,有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理想,有君主,就會有文臣武將,《三國演義》是以劉備為正統的,劉備旗下五虎上將,劉備龐統的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表現當時人們渴望社會安定,渴望生活幸福美滿的願望。

關羽和曹操,兩人的關係是惟妙惟肖的,一個武聖,一個奸雄,一個義士,一個奸臣,此二人摩擦出的火花是值得深思。

首先,曹操是除劉張兄弟之外第一個肯定關羽,發現關羽的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遭遇敵方虎將華雄,陣前大將對壘,盟軍屢屢失利,此時身為馬弓手的關羽請纓,盟主袁紹先是大怒:「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文中說「曹操急止「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一句話,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美名,我們從一個「急」字,便可看出曹操那是便物色了關羽,愛戴關羽,希望他成為手中的名將。

曹操發現了關羽的價值,定將努力讓著價值為自己所用,終於,劉備煮酒論英雄以後背叛曹操,曹操追襲,在土山圍住關公,關羽約法三章後「降」曹操,其中最後一條甚是讓曹操頭疼。:「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投降哪有這樣的,但曹操終以為**厚祿便可束縛其心,也就答應了,但其中有很多疑點,五關斬六將後古城會之時,曹操下令處處放行,如果他真的想留住關羽哪會這樣?

對待一個敵方的虎將,將其縱虎歸山可是兵家大忌,那為什麼土城中曹操會答應關羽的約法三章?我認為此時袁紹與曹操的關係惡化,著名的官渡之戰即將爆發,曹操巧妙的運用了關羽的能力,解了白馬之圍,斬顏良,殺文丑,除了袁紹手中的兩員猛將,大戰開始便佔得良機,自然關羽覓得劉備訊息後報了恩後就會離開曹操,曹操也賣了人情,下令處處放行。此時曹操是做了好事。

曹操對關羽有種崇敬之情,關羽卻對曹操採取了漠視的態度。五關斬六將前,曹操對關羽千方百計的討好,送赤兔馬,成就了人馬奇緣,又為關羽護髯,讓我們看到了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的美髯公的形象,還送關羽大小美女佳人。關羽只是把曹操氣得半死,尤其在答謝赤兔馬時說「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見矣。

」緊接著曹操「愕然而悔」,四個字,將曹操奸詐的本性描寫得淋漓盡致,君不見官渡之戰,二方白惡化時期,袁紹方許攸歸降曹操,曹操不及穿鞋,跣足而迎,迎接後面對許攸的問題,竟謊報軍糧,明顯懷疑許攸投降真假,可見曹操的禮節都是做給別人看得,他的禮節越是恭敬,他的奸雄本性越是欲蓋彌彰。同樣,他對關羽也是一樣,從「愕然而悔」便可知,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給世人看的,都是讓世人明白他是怎樣的「愛戴」人才。其實完全是在演戲。

曹操對關羽雖是恭敬,但又怕又懼,劉備攜民渡江,張飛大鬧長阪坡,曹方將士聽到張飛一聲巨吼,頓時退去,還給歸功曹操,他讚賞關羽武藝高超關羽卻說「吾弟張飛,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曹操一定是朝思暮想,這張飛,後面必將是我方大患,如此則是,一傳十,十傳百,曹軍上下,一軍皆驚。

曹操對關羽是有怕有恨,其實是曹操對關羽的嫉恨。東吳用計殺了關羽,頭顱擺在了曹操面前,曹操也不裝著流淚了,只是譏笑著問「雲長公別來無恙」,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操驚倒。曹操的問題,其實是含沙射影地痛罵關羽沒有歸降自己,才招致了今日,又是一副奸雄相,但「操驚倒」後謂眾官曰「關將軍真天神也.

」曹操雖在口頭上一度佔得優勢,但在羅貫中筆下,曹操和關羽哪能比?

曹操對關羽既崇敬,又畏懼,既想用其能,又畏其能,但關羽漠不關心,在關羽眼中,曹操只不過是個奸雄小人,亂臣賊子,他可能贏得天下,但永遠贏得不了人之心,關羽才是真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比較急,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字越少越好急用 !!!!!

三國演義 為我們刻畫了性情各異的歷史人物 神勇無比的趙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詭詐多疑的曹操,粗中有細的張飛,情深義重的關羽,以及謙遜親民的劉備。諸葛亮是我在 三國演義 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曉歷史,後佔未知。空城計 草船借箭等,讓人歎為觀止。尤其是,他死後,...

求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求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篇 1.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揭示了 三國演義 中,劉,關,張的特殊關係,請簡述 桃園三結義 這一故事情節。劉備 關羽 張飛三人都懷有一腔報國安邦的熱血,他們在涿郡相遇,意氣相投,三人決定結為異姓兄弟,於是他們在張飛莊後的桃園裡結拜,自此之後三人便如親兄弟一般。2.怒鞭督郵 第一次表現...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以上一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00字以上 1000字一下

忘憂草 三國演義 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 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 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 漢分爭,又併入於漢 書中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