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書憤那一句有成語?陸游的書憤是一首什麼詩

時間 2025-03-19 16:25:12

1樓:99人間百科百曉生

這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

成語為「伯仲之間」。

伯仲之間:表示兩者差不多,難分優劣!

2樓:網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塞上長城:比喻能守邊的將領。《南史·檀道濟傳》,宋文帝欲斬檀道濟,刑前濟叱道:「乃壞汝萬里長城!」

希望幫到你。

3樓:燕山飛虎林嘯天

鐵馬秋風大散關」——鐵馬秋風。

千載誰堪伯仲間」——伯仲之間。

兩個成語。

4樓:網友

由「千載誰堪伯仲間」演化出成語:伯仲之間。

陸游的書憤是一首什麼詩

5樓:小橘子橘子

陸游的書憤是一首七言律詩。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通過追述早年報國壯志、抗金斗爭的豪邁生活,描寫了晚年罷官閒居山陰的心情;抒發了自己年華老大、夙願落空、壯志難酬的悲憤;批判了主和派投降誤國,表現了詩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拿帶前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

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

賞析: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裡去的。

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行拍湧,大有氣魄。

詩消清人未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

陸游的書憤全詩

6樓:雀無了悅

陸游的書憤全詩如下:

一、原文:陸游《迅肆書憤》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翻譯:年輕時**知道世事艱難,北望被金人侵佔的中原氣概有如高山。

讚賞劉錡等曾乘著高大的戰艦在雪夜裡大破金兵於瓜州渡口,吳璘等也曾騎著披甲的戰馬在秋風中大敗金兵於大散關。

我白白地自認為是邊防上的長城,對鏡照看衰老的頭髮早已花白。

出師表》這篇文章真是舉世聞名,千載畝桐轎以來誰能與諸葛亮差不多?

三、寫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輪碰,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兩首詩為陸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寫,此時他已是61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5年,直到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這兩首七律即寫於此時。

陸游書憤

7樓:網友

不是 早歲哪知世事艱麼?

陸游-書憤的典故是什麼意思

8樓:哈里懵懂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五首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經典作品版之一。

典故權: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是追述25年前的兩次抗金勝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企圖從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軍擊退。

第二年,宋將吳璘從西北前線出擊,收復了大散關。樓船,高大的戰船。瓜州,在今江蘇邗江南大運河入長江處,為江防要地。

鐵馬,配有鐵甲的戰馬。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西南,是軍事重地。

塞上長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塞上長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殺大將檀道濟,檀在死前怒斥「乃壞汝萬里長城」的典故。這裡作者用作自比,現比喻收邊禦敵的將領。

出師一表:指諸葛亮在蜀漢建興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師表》

陸游《書憤》的意思

9樓:sky起來吧來吧

《書憤》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書憤》原文:

朝代:宋。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的《書憤》原文註釋。

10樓:紫菁萱

原文: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註釋:①書憤:抒發義憤。 書:寫。

早歲:早年,年輕時。

樓船:一種大型戰船,於三國魏發明。

瓜洲渡:地名,今在鎮江對岸,當時是邊防重鎮。

大散關:在陝西寶雞縣西南,為宋金交界處。

塞上長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這裡作者用作自比。

堪:能夠。衰鬢:蒼老的鬢髮。

空自許:自許落空。

伯仲間:兄弟之間。意為相差無己。

11樓:乙隻狗不孤單丯

①書憤:抒發義憤。 書:寫。②早歲:早年,年輕時。③樓船:一種大型戰船,於三國魏發明。

瓜洲渡:地名,今在鎮江對岸,當時是邊防重鎮。 ⑤大散關:

在陝西寶雞縣西南,為宋金交界處。 ⑥塞上長城: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這裡作者用作自比。

堪:能夠。 ⑧衰鬢:

蒼老的鬢髮。 ⑨空自許:自許落空 ⑩伯仲間:

兄弟之間。意為相差無己。

書憤陸游原文及賞析

12樓:網友

原文: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是一首愛國主義詩篇,詩中運用誇張和想象,真切地反映了在金國統治下,北方人民遭受的苦難和他熱愛祖國、盼望南宋王朝的軍隊早日收復國土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對淪陷的壯麗河山、苦難百姓的深切懷念和念念不忘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字裡行間也流露出對南宋統治者長期未能收復失地的失望和悲憤的心情。

南宋時期,金兵佔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游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儘快收復中原,實現統一。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這兩句詩集中而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懷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復失地心情。但不是從主體角度直抒感情,而是從客體一方下筆,寫遺民「南望王師」.

敘事富於變化,構思頗費匠心。胡塵,即胡馬揚塵,形象地表現出侵略者統治的橫暴。「淚盡」的「盡」,表明遺民受蹂躪極深,以致欲哭無淚。

南望」的「望」,表現出沉淪半個多世紀的遺民翹首盼望的心態。兩句用詞確有「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的效果。謝謝。

宋 陸游的《書憤》是什麼意思,陸游《書憤》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年代 南宋 作者 陸游 作品 書憤 內容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

說一下陸游「書憤」的主旨,書憤 陸游這首詩的主旨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詩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 報國欲死無戰場 感...

書憤中的名句,陸游書憤中的名句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頷聯 樓船 鐵馬 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古詩陸游的書憤中哪一路是名句 書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