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一下格什溫,介紹一下中外著名且好聽的交響樂(三十首左右)

時間 2021-05-07 20:00:27

1樓:匿名使用者

喬治·格什溫2023年9月26日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brooklyn)一個貧苦**移民家庭。14歲時曾師從漢比策(c. hambitzer)彈奏鋼琴,表現出極高的天份。

2023年高中輟學,進入紐約出版商雷米克(remick)的公司,擔任廣告鋼琴手。兩年後辭職,開始創作。1916-2023年間主要從事歌曲創作,這些早期的歌曲以通俗易唱和富於旋律性而流傳甚廣,其中《斯瓦尼》(swanee)使他一舉成名。

此後又創作了不少舞臺**劇。

2023年發表交響曲《藍色狂想曲》,獲得巨大成功,使他成為世界級作曲家,克萊斯勒、艾爾曼、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等當代**家參加了首演。2023年,紐約愛樂樂團開始委託他作曲,由於未接受過正統的**教育,此時他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學習作曲理論,並得到了杜克(vernon duke)、列萬特(oscar levant)和勳伯格等作曲家的幫助。2023年赴巴黎休養,創作了管絃樂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30年代起開始涉足電影**,為好萊塢電影作曲。2023年的《為君而歌》(of thee i sing)獲普利策獎。2023年完成影響巨大的黑人歌劇《波吉和貝絲》(porgy and bess)。

2023年7月11日,格什溫逝世於好萊塢。

格什溫在美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美國**長期為歐洲主流**影響,20世紀初才有明確表現美國國民性格的**出現,先驅者便是格什溫。他將美國大陸流行的通俗爵士樂運用在傳統**中,綜合了歐洲**藝術、爵士樂、黑人歌曲等各種形式,創造出交響爵士樂,成為美國的**一種特色。

這方面的代表作《藍色狂想曲》,被認為是「容許爵士樂從酒吧間門裡探出頭來」的第一個成功的嘗試。他的舞臺劇與電影歌曲,也成為後來爵士樂或歌曲創作所仿效的標準。為了紀念這位作曲家,紐約愛樂樂團每年都要舉行格什溫作品專題**會。

2023年,華納公司以他的**和生平為基礎,拍攝了電影《藍色狂想曲》。

2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作曲家、鋼琴家格什文(george gershwin 喬治·格什溫,1898-1937)出身貧寒,童年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2歲始學鋼琴,14歲開始學習和聲、對位與配器。格什溫**創作的最大價值是把美國通俗**與嚴肅**有機地結合,創立了美國所特有的**風格,即所謂交響爵士樂,成為美國民族**的奠基人。他的**精緻典雅,曲調熱情而富有魅力,旋律精深,樂思清新。

格什溫**創作的最大價值是把美國通俗**與嚴肅**有機地結合,創立了美國所特有的**風格,即所謂交響爵士樂,成為美國民族**的奠基人。他的**精緻典雅,曲調熱情而富有魅力,旋律精深,樂思清新。格什溫的歌劇《波吉與貝絲》是一部全部由黑人演出的《卡門》式的作品,反映了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鯰魚巷的貧民生活,劇中**以爵士樂為主,還引進了黑人的靈歌,旋律悅耳動聽,頗顯才氣,與其弟艾拉提供的優美詩句,相得益彰,輝映成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譽。

其他作品以由他配寫插曲的戲劇《太太,清潔身自好》、《ok!》、《有趣的臉》、《瘋姑娘》、《敲起樂隊》和《我歌唱你》最為著名。還有f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二狂想曲》、《古巴》序曲等。

代表作: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藍色狂想曲》()又譯《布魯斯狂想曲》。

格什溫和科爾·波特、傑羅姆·克恩、歐文·伯林以及埋查德·羅傑斯一起標誌著美國流行歌曲的高峰。

介紹一下中外著名且好聽的交響樂(三十首左右)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回答是廣義上的交響曲啊。外國作品:貝多芬的《英雄》《命運》《合唱》;德沃夏克《自新大陸》;馬勒《大地之歌》;斯美塔那《我的祖國-沃爾塔瓦河》;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柴可夫斯基《悲愴》《天鵝湖》;肖斯塔科維奇《列寧格勒》;莫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裡姆斯基科薩科夫《一千零一夜》;巴托克《樂隊協奏曲》;格什溫《藍色狂想曲》;格羅非《大峽谷》;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普羅科菲耶夫《彼得與狼》。

中國作品:關峽《第一交響樂序曲》;辛滬光《嘎達梅林》;王西麟《第一交響樂》《雲南吟詩》;呂其明《紅旗頌》;鮑元愷《炎黃風情》;鄭路、馬洪業《北京喜訊傳邊寨》;陳鋼、何佔豪《梁山伯與祝英臺》、趙季平《喬家大院》;《紅色娘子軍-**會組曲》夠你聽了,都沒有懸賞分!哼哼!

介紹一下這些曲風的特點

4樓:我我我我我倒

r&br&b的全寫是rhythm & blues,譯作「節奏怨曲」或「節奏布魯斯」。它衍生了多種不同**型別,如我們熟悉的rock'n'roll,disco和rap,都可算是由r&b發展而成。

起源——藍調

r&b的前身,出現在40年代的美國黑人區。

那時,負擔得起多姿多采娛樂的人不多,熱愛**的黑人就喜歡茶餘飯後聚集街頭,以結他和口琴等簡單樂器玩奏**,一抒生活、工作、離鄉別井等種種感受。這就發展出藍調(blues)——r&b的前身。

隨著錄音帶的發明,和越來越多的小型電臺出現,藍調**開始跳出黑人圈子,在芝加哥流行起來。不知是否因藍調**說愁說得太久,樂迷都渴望聽到節奏感強、調子節拍明快,內容又不太悲傷的藍調歌曲。

樂手們順應大眾口味的轉變,在作品中加入鋼琴、鼓、色士風和當時的超新科技——電子結他,讓聽眾可隨著這種節奏感(rhythm)強的新派藍調**(blues)起舞,成就了經典的「節奏怨曲」。

新鮮節奏感

50至60年代重要的r&b樂手有ray charles、ruth brown和the drifters等。聽他們的經典作品,會發現跟我們熟悉的r&b**,如周杰倫、宇多田光等,大大不同。但就**元素而言,它們還是有不少共通點。

最突出的,就是節奏部份。

大部份的r&b作品以4拍為一小節,12節為一段落。有別於傳統的白**行**,節奏怨曲強調一節中的第2和第4拍,是種很新鮮的節奏效果。

音質多變化

不論歌聲或樂器的音質(timbre),都會有很大變化。

音質就是聲音的「質地」。聽到《爛泥》,我們會覺得許志安唱得很悲慘;而木童笛的聲音,很多時則會給我們一種很活潑的感覺。這就是不同歌聲和樂器的音質所帶來的效果。

在r&b作品中,如周杰倫的《鬥牛》或《娘子》,我們都可很容易地發現,不論在**或聲線運用上,始段和副歌部份都有明顯不同的處理。

歌聲和樂器部份經常互相呼應——在r&b歌曲中,當歌手唱出某幾個音後,**部份或和音歌手會重複再奏/再唱那幾個音,像「有問有答」,又或做成「應聲蟲」似的效果。

r&b另一特點是,多次重複一些樂句、句子。就如《龍捲風》中連綿不斷的「我不、我不、我不」,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熱 潮 遍 全 球

50年代的r&b能為美國的白人青年帶來震撼,除了因節奏感強烈外,那坦白直接、不忸怩作態的歌詞也是主因之一。

受不同**型別、市場、科技和文化的影響,今日r&b已由昔日的街頭黑人**,演變為攻陷英美歐亞各大銷量流行榜的世界大熱。

r&b帶來的衝擊,不只侷限於**上,就連我們的時裝打扮文化口頭襌生活態度行為舉動也因著r&b**而有著某些改變。hey man!鴨嘴帽癩屎褲寶黛麗辮仔頭,相信你我都不會陌生!

就是這樣,r&b成了令很多黑人紅人黃人白人互相瞭解、欣賞對方文化的渠道!

hip hop

hip-hop翻譯過來是嘻哈,rap翻譯過來是饒舌,這兩個概念不同。hip-hop實際上不是**名詞而是文化名詞,包括說唱、塗鴉、街舞和dj打碟四部分;rap起源於60年代,而作為**理解的hip-hop則起源於70年代初,它的前身是rap(有時候會加一點r(b)。

hip-hop從字面上來看,hip是臀部,hop是單腳跳,加在一起就是輕扭擺臀,原先指的是雛形階段的街舞(也就是我們以前說的霹靂舞),後來才逐漸發展成一種巨大的概念——我們現在說的hip-hop文化還包括了那些寬大的衣服、沉甸甸的純金飾品、平時說起話來就「yoyo

簡要的介紹一下這幾個高達,介紹一下 高達

從駕駛員來說 基拉大和 強襲,自由,強襲自由 阿斯蘭薩拉 聖盾,正義,救世主,無限正義 穆拉弗拉達 梅比斯,空中霸王,強襲,拂曉 真飛鳥 脈衝,命運 全部是高達seed的機體 強襲和脈衝有點相似,都是可以根據狀況需要換裝,不同的是,脈衝可以進行直接換裝,強襲則需要支援機或者回艦換裝,脈衝可以利用氚核...

簡要得介紹一下麥克斯韋,簡要的介紹一下歐洲史

權焮榮 麥克斯韋是19世紀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 數學家。1831年11月13日生於蘇格蘭的愛丁堡,自幼聰穎,父親是個知識淵博的律師,使麥克斯韋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0歲時進入愛丁堡中學學習14歲就在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二次曲線作圖問題的 已顯露出出眾的才華。1847年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數...

介紹一下松鼠,簡要介紹《松鼠》及其作者

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別長,能適應樹上生活 它們使用像長鉤的爪和尾巴倒吊樹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會離開樹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覓得豐富的食物後,既會利用樹洞或在地上挖洞,儲存果實等食物,同時以泥土或落葉堵住洞口。松鼠夏季全身紅色的毛,到了秋天會更換成黑灰色的冬毛緊密地覆蓋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