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拿自己的命運威脅父母怎麼辦?

時間 2025-03-20 23:55:23

1樓:網友

其實要想解開這個難題,我們必須從孩子的心理上找到問題的關鍵。

那麼,孩子的哭鬧到底表達了什麼?

1. 心理上的不滿。

導致孩子哭鬧的第乙個因素就是心理上的不滿,不管是尋求沒有被滿足,還是受到了委屈,都會使孩子產生心理上的不滿。

這種不滿狀態當然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值得深思的是,當孩子產生了情感上的不舒適,其實也就意味著,孩子已經產生了改變當前局面的意願。

也就是說,在孩子哭鬧發生的同時,孩子的內心迫切的希望改變當前的局面。

爸爸沒有給他買想要的玩具,他當然想讓爸爸能同意給他買玩具,就是這麼簡單。

不要小瞧了這種心理,這是導致孩子習慣性要挾父母的前提。

2. 要挾心理。

我們都知道,對於家長來說「哭是孩子最好的**」。當然,不僅你知道,你的孩子也知道。

當他意識到哭鬧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那麼哭鬧就成了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拿買玩具來說,爸爸不給買,孩子覺得心理委屈於是開始哭鬧,爸爸無奈投降給孩子買了玩具。

這時,孩子內心不僅為得到了想要的玩具而感到開心,同時孩子也已經意識到,哭可以有效的要挾家長,讓他們做出妥協。

當要挾奏效,孩子就會習慣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

3. 引起注意。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時期,當孩子出生之後,作為家長的我們就知道孩子哭了就要出現,觀察孩子是餓了還是渴了還是要換尿布了。在長期的生活慣性中,孩子其實也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那就是:哭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要小瞧了這種心理反饋,就好比當你有心事很想跟別人交流的時候,恰巧別人想要聽你講述心事,你會不會很開心?會不會暢所欲言?

反過來講,如果對方不想聽你講述心事?你不僅會情緒低落,還會對對方產生埋怨。

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哭鬧能引起你的注意,那麼哭鬧就是有效的。

那麼,如何科學的解決孩子習慣性哭鬧的問題?其實很簡,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就可以:

1. 將哭鬧中孩子放在乙個特定的區域。

可以是個圓圈形的榻榻公尺,也可使坐墊或者是你劃出的某個區域,一定要與周圍環境區別,並且區域不能過大。

當孩子因為不滿足而發生哭鬧的時候,就把孩子放進這個特定區域裡。他爬出去,就把他抱回來了。如此重複。

這個舉動的意義在於:通過限制孩子的活動區域,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了,犯錯了就要受到懲罰。

2. 除了開始的警告之外,不要跟孩子溝通。

當孩子被放進特定區域之後,一定不要跟孩子溝通。

2樓:夢迴春風吹來時

孩子大了,父母要學會放手,當然這很難,我們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的人生,我們要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孩子有獨立的人格,不要讓孩子成為依賴,也不能依賴孩子,,,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有依靠的樹不會成材,儘量少評價,多聆聽,少參與,多支援。

3樓:網友

這是身為父母產生的一種幻覺,以為自己能掌控子女的未來。

實際上你只能掌握自己的命運罷了。

做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你只能做到給自己的子女兜底。

在你活著的時候,能夠給予他們最低的生活保障即可,至於他們以後是幹什麼,第一你管不了,第二你也管不到。

為什麼父母老是嫌棄自己孩子,總是那自己孩子和別人別,還不允許反駁?

跟挑剔的父母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遠離他們,獨立出去。說現實點的,你的父母不會看重,也不在乎你有什麼追求和上進心。他們要的是孩子給他們臉上貼金,一塊公務員穩定鐵飯碗的金貼左臉,一塊結婚生子全家福的金貼右臉。如果你再能掙得多,那簡直金都鑲在牙齒縫裡了。因為這些,是老人覺得踏實穩定,並且可以肆意拿出去炫耀...

為什麼父母總是說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

薛初珍 這些話其實在每個父母口中都說過,但是他們不知道,如果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誇獎別人的孩子多好多好,自己的孩子卻趕不上之內的話,孩子聽了會傷心,會自卑,所以為人父母的應該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鼓勵,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知識,其實父母這樣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攀比也是不對的 元元 自己的孩子...

孩子總是頂嘴和父母陷入權利之爭?該怎么辦

孩子總是頂嘴和父母陷入權利之爭?父母有必要提升孩子 資格感 孩子越來越膽怯,不敢邁出腳步,多半是因為 自律感缺失 和父母陷入了權利之爭,在孩子的潛意識中,這些新鮮的事情,都是他們不敢去嘗試,甚至 不配 接觸的。父母與孩子的 權力 之爭,對親子關係的傷害有多大 孩子不願再和父母坦露心聲 孩子開始和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