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調皮搗蛋是你
簡單說幾句:我們需要的不是青春電影,而是青春觀念。
所謂的青春,指的不是青春期。
真正的青春是一種心態。什麼是青春片?
如果這個片也包含了動畫片的話,那麼日本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涼宮春日的憂鬱: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女的青春戀愛故事。
叛逆的魯魯修: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革命故事。
新世紀福音戰士:一個可以創造世界,毀滅世界的少年的青春擼管故事。
我們可以看見日本的動畫,如果除去題材上的分類,大多數都可以劃為青春片。
我不是說我們也應該照著這樣拍。畢竟觀眾老爺對這樣的青春片意見也不少。有些設定還是太過扯淡。
但是對照我國的青春電影,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國對於青春的概念是認識不清的。連青春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拍什麼青春電影?
以涼宮為例,涼宮春日這個女生在劇中的行為只能用荒唐來形容,但是,這種荒唐卻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你在**的時候會去想:如果我也能這樣胡鬧一番,老來回憶起也是一件趣事。儘管真的很傻。
至於我國青春電影被吐槽很多遍的墮胎麼,請問有哪個女生在老來會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墮過胎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不要求中國青春電影一定要寫實,這是電影又不是紀錄片,只要好看就行了。況且中國青春片在寫實上的努力可謂慘不忍睹。
既然叫青春電影,就應該向人展示青春的美好才是。而不是掛上青春的噱頭騙觀眾的錢。
哪怕電影中的青春美得不真實也沒關係。
電影不就是夢麼?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講好青春這個概念的青春電影
2樓:夏夜放肆的風
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就這樣通過不斷複製再生產著此類空中樓閣般的青春童話以大眾對於理想自我的渴求,似乎只要對準時下觀眾群體的口味,在劇情、畫面和表演上達到基本的藝術水準,便可輕鬆賺得盆滿缽滿。諸如充斥著荷爾蒙的美式青春片,纏綿悱惻的日韓系純愛片,都已然形成某種固定型別,其中也不乏討喜的佳作。
尤其是某些富有情懷和責任感的創作者,在迎合市場需求製造童話美夢之餘,還能試圖**一些更廣闊的社會議題,或是滲透進某種具有啟發性和積極意義的價值觀。儘管這種介於商業片和藝術片之間的作品仍然難逃「美化現實」的窠臼,但終歸是把人們對理想自我的追求從那些身外之物提升到了精神層面,或許我們終究都無法像電影主角那樣強大和幸運,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努力朝他/她一點點地接近,懷揣著對於美好事物的希望,更勇敢地生活下去。
當然所謂「青春片」與「偶像劇」也不過是某種人為的代稱,若根據我自己粗淺的理解,我們也可將二者更直白地稱作「青春題材的藝術片」和「青春題材的商業片」,前者側重對藝術價值的追求,而後者更偏向對商業價值的考量。
然而弔詭的是,這世上幾乎並不存在純粹意義上的「青春片」,因為它們往往會披著「偶像劇」的外衣出現。即使不考慮其中優美的景象、浪漫的情節有多少迎合觀眾期許的成分,僅從演員這一個方面來觀察,便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九的青春片都會選用在我們的真實青春裡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來擔當男女主角,甚至是各色配角。他們不僅美麗,而且純淨、新鮮,一如每個人記憶深處那自帶聖光的「年少不可得之物」。
沒有多少人願意看「醜人」的青春,似乎我們的主人公儘可以墮落,可以怪異,可以平庸,但絕不可以醜。
3樓:我的命中_命中
什麼是我們需要的青春片呢?我想大概應該是真實吧。
《青春派》上映後我和高中的幾個摯友一起去影院看的,當時想看的電影沒有了場次才看了這部片,料想著應該質量一般。沒想到影片結束燈亮了我卻遲遲不肯走,朋友們很有默契地都沒有催促,我們就站著,靜靜地聽完了《我的天空》。我不捨地回頭看螢幕跟這部電影告別,似乎也在跟我的高中時代道別。
這部電影被稱作是近年最好的國產青春片之一,是少數打上懷舊青春的招牌而不被人唾罵的青春電影,理由是它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人青春最大的主題——高考。
反觀《小時代》裡的主角各個面容精緻、家庭闊綽、智商超群,上了大學高數想考90就考90,出了社會想住豪宅就住豪宅。
這根本就不是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沒有從早到晚的撕逼,沒有絕症的隱忍,沒有人分手後會飄來一句」如果我今天沒有錢你還會愛我嗎「。
《小時代》帶來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遠遠高於生活,卻根本與生活脫節。還有的其他幾部電影(在這裡不舉例),讓劈腿、**、打架、車禍,成為我心中的國產青春片四大元素。
4樓:麥小粒
什麼樣的青春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
個人認為只要是觀眾喜歡看的就是需要的。
回顧近年國產青春片的發展歷程,首先就要提到2023年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7.19億的票房收入,使這部影片高居年度國產片票房第二位,也隨即引燃了國產青春片的投拍熱潮。
2023年的影片《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算得上是同型別中的佼佼者,兩部影片在票房上分別斬獲了5.88億和4.55億,青春片熱度不減反增。
由於粉絲經濟的蓬勃發展,青春片在陣容上,大多啟用具備一定粉絲號召力的流量明星擔當主演。同時,影片在主題上也大多聚焦在校園愛情方面,並希望藉此能夠引發80後、90後的情感共鳴。
本質上,青春片並不應該僅僅是「傷感」、「懷舊」的代名詞,也並不能夠完全與愛情、校園畫上等號。
另外前一段時間熱播的校園劇《少年派》,也因為主要演員是中年和青春派的組合,而備受關注。
從某種程度而言,青春片裹挾著對小人物命運的思索,未來,題材多元化、故事更加多樣化,才是青春片的真正方向,而這樣的影片,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青春片。
5樓:yin印印印印印
我覺得青春片應該是勵志的積極向上的
最近差不多十年的青春電影熱潮,起步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期間,青春電影各有特點,到了《最後的我們》,青春電影終於迴歸它該有的樣子——乾淨。
2023年的青春片陷入數量多、質量乏善可陳的怪圈,當年有多達十部國產青春片上映,吳亦凡的兩部青春片都被指表演生硬,內容亂湊,口碑較好的《七月與安生》,以「疼痛青春」為賣點。2023年依然有超過十部青春片上映,但市場變得更加慘淡,除了一部由徐璐、彭昱暢主演的《閃光少女》口碑不錯,斬獲6479萬票房以外,剩下的青春片幾乎在市場上毫無水花,改編自熱門ip的《李雷和韓梅梅》拿下4071萬票房,但生硬的表演、小兒科的情節,讓影片落下了「低幼」的評價。2023年的《後來的我們》,繼續走了懷舊的路線。
《狗十三》《悲傷逆流成河》,延續了《七月與安生》的「疼痛青春」路線。
2023年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將《致青春》的懷舊利器運用到極致,電影公司開始大手筆買下熱門**和經典歌曲的大ip,並邀請明星作為導演監製,再搭配「小鮮肉」演員,將鏡頭對準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校園生活,青春片的新潮流頓時風起雲湧,這兩部青春片連同郭敬明2023年、2023年的《小時代3》《小時代4》,都取得了超過4億的票房。同時,懷舊、愛情、打架、墮胎、車禍等元素,被稱為青春片的大俗套。
2023年的《致青春》票房一路突破7億元,保持著這一型別作品的較高票房,這部電影不僅引爆了國產青春片的投拍熱潮,而且從製作、內容、演員,到營銷手段等多個方面,定義了接下來幾年國產青春片的套路。影片已超過七八年的時間跨度,以「懷舊」情懷作為主打,迅速俘獲一大批年輕觀眾,並在市場展現出驚人的吸金能力。影片墮胎等情節的設定,也是這一型別作品被詬病的原因。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國產青春片缺少勵志積極向上的情節。
6樓:夜幕萬物生
青春片應該是,積極向上,反應校園生活,反饋青少年學習狀態,不應該把戀愛作為主旋律,戀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點綴
7樓:注塑老文
青春片是國內的需求,青春有主要用於教育為主,教育年輕人知識向上的精神。
8樓:悟無
校園的青春靚麗氛圍,積極陽的,熱鬧的,創意的。也是正能量的一個傳遞資訊
9樓:匿名使用者
初入社會的,愛情的,創業的,一般都比較受歡迎,其實多做一些正能量的,宣傳一些有代表性的公益上的影片應該會有好評,現在很多迷茫的人都需要正能量指引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不會渾渾噩噩的做一些不著邊際的的事,祝在有很多青春片,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劇情也都不一樣,有校園的 ,初入社會的,愛情的,創業的,一般都比較受歡迎,其實多做一些正能量的,宣傳一些有代表性的公益上的影片應該會有好評,現在很多迷茫的人都需要正能量指引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不會渾渾噩噩的做一些不著邊際的的事,祝
10樓:零煩惱
能勾起自己青蔥歲月的回憶
11樓:吳老大
現在有很多青春片,不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劇情也都不一樣,有校園的 ,初入社會的,愛情的,創業的,一般都比較受歡迎,其實多做一些正能量的,宣傳一些有代表性的公益上的影片應該會有好評,現在很多迷茫的人都需要正能量指引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不會渾渾噩噩的做一些不著邊際的的事,祝國產的電視劇電影更上一層樓的
12樓:a橙九
勵志、而且現實,能擁有初戀的甜,畢業時對校園、朋友們的不捨,以及遺憾。但是不能有太毀三觀!
有哪些經典的青春片可以推薦?
四百擊 這部 在電影史上很有名,新浪潮電影的代表。講的是一個法國的叛逆少年的青春期,故事很平淡,但在拍攝上面的藝術性很強。因為新浪潮電影其實很多是往實驗的方向走,所以更注重導演個人的東西。這部 很多鏡頭都是跟拍的,說實話這種跟著主角跑的感覺很奇妙,同樣的感覺我也在拿了奧斯卡的那部 海邊的曼徹斯特 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