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是在幾歲時寫了石灰吟這首詩,于謙是在幾歲時寫的石灰吟這首詩

時間 2021-05-13 07:29:10

1樓:楊塵一

一般認為《石灰吟》的作者為明代的于謙。因為存在作者爭議,具體時間無法考證。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

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2樓:利芳懿邶豆

《石灰吟》是于謙17歲時寫的一首石灰的讚歌。通過對石灰製作過程的擬人化的描寫,表達了他不怕艱險、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于謙是在幾歲時寫的石灰吟這首詩

3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是于謙17歲時寫的一首石灰的讚歌.

據《明史·于謙傳》、清雍正版《浙江通志·人物·于謙》及有關史料記載:于謙永樂十年(1412),十五歲時被錄取為錢塘縣儒學生員(秀才);次年就讀於吳山三茅觀;十七歲時應鄉試不第,仍就讀於吳山三茅觀,就在這年,他寫出了《石灰吟》。

另據《明史·于謙傳》記載:“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與吉祥、有貞等既迎上皇復位,宣諭朝臣畢,即執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文不勝誣,辨之疾,謙笑曰:

“亨等意耳,辨何益?”……丙戌改元天順,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皇太后初不知謙死,比聞,嗟悼累日。

英宗亦悔之。”

由上面兩段史料可見,《石灰吟》應該是于謙17歲時所寫的明志詩,于謙晚年避難常山吟石灰一般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抓于謙非常迅速、殺于謙非常匆忙,于謙根本沒有逃避的時間,而且依照他的個性,也不會去苟全逃避。

望採納,謝謝您!~

4樓:晨曦夏檸萌

《石灰吟》是于謙17歲時寫的一首對石灰的讚歌

石灰吟這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一首什麼詩

5樓:孫老闆

《石灰吟

》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

【出處】《石灰吟》——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擴充套件資料1、《石灰吟》創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據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2、《石灰吟》鑑賞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

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6樓:vhrhjg哦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這是一首詠物詩,利用了象徵的手法,從表面上看是讚美、詠頌石灰,實際上借實惠這個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非常強;尤其是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出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1、關於詩人

于謙(2023年5月13日─2023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驚奇於他的相貌,說:

“這是將來救世的宰相呀。”永樂十九年(2023年),于謙考中了進士。

宣德初年(1426),任命于謙為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整頓軍備。正統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

次年秋,明京軍主力在土木堡之戰中潰敗,英宗被俘,蒙古瓦剌軍乘勝進攻京師(今北京)。在此關頭,于謙反對遷都,力主抗戰,升任兵部尚書,率軍擊敗瓦剌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戰後,他首創團營軍制,加強邊戍,委任名將鎮守。

主張以戰求和,多次擊敗瓦剌軍的進攻,迫使其首領也先釋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借奪門之變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謙遭誣陷被害。

後沉冤昭雪,贈太傅,諡肅愍,又改諡忠肅。遺有《於忠肅集》。

2、賞析

這是于謙16歲時的詩作。這首寓言體的詩,寓意深刻,借歌頌石灰來抒寫自己的志向,熱烈地表達了小詩人勇於獻身的精神和坦蕩高尚的胸懷。詩人于謙的詩前兩句寫石灰的開採和煅燒,後兩句寫石灰的節操與志向。

小詩人用託物寄意的手法,句句詠石灰,句句卻是比人,以石灰的製作過程為線索,步步深入揭示了石灰的崇高品質,表達自己要和石灰一樣,不怕艱難、不惜犧牲、堅守清白,決心在艱苦中磨練,堅守清白,準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負。

3、詩人其他作品

《古意》

妾顏如花命如葉,嫁得良人傷遠別。

別來獨自守空閨,夜夜焚香拜明月。

月缺重圓會有期,人生何得久別離。

願將身託蟾蜍影,照見良人不寐時。

《採蓮曲》

朝採蓮,暮採蓮,蓮花豔冶蓮葉鮮。

花好容顏不常好,葉似羅裙怨秋早。

秋風浩蕩吹碧波,綠怨紅愁將奈何。

年年採蓮逞顏色,採得蓮花竟何益。

蓮花雖好卻無情,夫婿有情常作客。

萬里關河歸未得,爭如池上錦鴛鴦,

雙去雙來到頭白。

採蓮復採蓮,採蓮還可憐。

願比蓮花與蓮葉,不論生死根相連。

《落花吟》

昨日花開樹頭紅,今日花落樹頭空。

花開花落尋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風。

人生行樂須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憐。

典衣沽酒花前飲,醉掃落花鋪地眠。

風吹花落依芳草,翠點胭脂顏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歲月無情人自老。

眼看春盡為花愁,可惜朱顏變白頭。

莫遣花飛江上去,殘紅易逐水東流。

《題畫》

江村昨夜西風起,木葉蕭蕭墮江水。

水邊摐蓼正開花,妝點秋容畫圖裡。

小舟一葉弄滄浪,釣得鱸魚酒正香。

醉後狂歌驚宿雁,蘆花兩岸月蒼蒼。

《秋閨》

深閨夜勝年,刀尺如冰冷。

縫紉不成眠,轆轤響金井。

《惜春》

無計留春住,從教去復來。

明年花更好,只是老相催。

《春曉》

晝靜暖風微,簾垂客到稀。

畫樑雙燕子,不敢傍人飛。

《春日登樓》

柳條如翠線,萬縷織春愁。

遮斷東風路,無緣入畫樓。

《暮春小雨》

霏霏小雨不沾衣,細逐斜風密又稀。

好溼香塵粘柳絮,莫教零落送春歸。

《夏日憶西湖》

湧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水拍天。

玉腕羅裙雙蕩槳,鴛鴦飛近採蓮船。

《擬吳儂曲》(三首)

憶郎直憶到如今,誰料恩深怨亦深。

刻木為雞啼不得,元來有口卻無心。

憶郎憶得骨如柴,夜夜望郎郎不來。

乍吃黃連心自苦,花椒麻住口難開。

儂在西邊郎在東,深堂宅院幾重重。

浮麥磨來難見面,厚紙糊窗不透風。

7樓:匿名使用者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託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鍊,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原文: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8樓:大燈籠

原文: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為什麼不自己理解呢?

于謙的《石灰吟》的全詩是什麼?

10樓:北島無夢丷

于謙的《石灰吟》全詩如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如下: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于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託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託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欣賞:《石灰吟》于謙

12樓:南山南

原文如下: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第一句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第二句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

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13樓:你是小仙女呀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

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1、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

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2、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

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3、于謙(2023年5月13日-2023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

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

諡曰忠肅。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是在幾歲時寫的石灰吟這首詩,石灰吟這首詩是作者幾歲寫的

石灰吟 是于謙17歲時寫的一首石灰的讚歌.據 明史 于謙傳 清雍正版 浙江通志 人物 于謙 及有關史料記載 于謙永樂十年 1412 十五歲時被錄取為錢塘縣儒學生員 秀才 次年就讀於吳山三茅觀 十七歲時應鄉試不第,仍就讀於吳山三茅觀,就在這年,他寫出了 石灰吟 另據 明史 于謙傳 記載 景泰八年正月壬...

十幾歲用英語怎麼說,在我十幾歲時英語是

he is a teenager.he is a teenage boy.he is in his teens.in his twenties二十幾歲,in his thirties. he is a teenager. shi ji sui 祈暉代昂然 inone s teens,表示 十幾歲 i...

林正英是幾歲死的,林正英是怎麼死的?死時多大年紀了?几几年去世的?

q王小年 林正英是在45歲那年去世的。1997年,林正英本來打算為亞視拍 殭屍道長 這時候得到訊息自己患上肝癌 拍片過度勞累,平時喜愛喝酒 林正英仍然帶病堅持演戲,與徐錦江 劉松仁共同拍攝了最後一部作品,同年11月8日,林正英在香港九龍聖德肋撒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5歲。林正英生前要求葬禮低調,所以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