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學教學考
有。劉聖堤、劉聖階,男,雙人畸形,2023年12月24日到本院就醫。2023年4月27日,因劉聖堤病危同時行分離手術,劉聖堤術後4小時去世,劉聖階活至77歲。
這是我院首例連體人,在醫療過程中,醫師積累了大量的醫療經驗。
2樓:暢飲問蒼天
有 好多...
記錄中國最早的連體人手術
建院85載,****收治疑難奇症無數,但整個病案展90塊展板,他們只用了其中一塊,寥寥數言就將大多數人眼中的“驚天奇案”一語帶過:
其一:“劉聖堤、劉聖階,男,雙人畸形,2023年12月24日到本院就醫。2023年4月27日,因劉聖堤病危同時行分離手術,劉聖堤術後4小時去世,劉聖階活至77歲。
這是我院首例連體人,在醫療過程中,醫師積累了大量的醫療經驗。”
據說,這是中國醫學史上記錄最早、最完整的連體人手術。劉氏兄弟當時已經68歲,因兩人中的哥哥罹患結核病情危急,才求助於****做分離手術。病案顯示,劉氏兄弟2023年做了分離術。
術後弟弟得以存活。
病案中留下的關於他們的資料遠不止於此。醫生還蒐集整理了有關兩兄弟的很多報道和**,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錄。據記載,劉氏兄弟系江西人,胸前由一個拳頭大的肉橋相連。
9歲時,他們曾遊歷歐洲各國和南洋群島一帶,後回國讀書,18歲時各娶一妻,各生一子,並一度前往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展覽。
“為什麼我們展示出連體雙胎這個病例?是為了表示協和在歷史上有很多珍貴的病歷。像這份病歷的珍貴之處在於,這對兄弟到68歲以後才做連體的分離,其中一個活到77歲,手術10年以後。
我們的病歷不光一直記錄到10年以後,而且,不同於病歷通常的書寫習慣——病人入院了才開始寫病歷。這份病歷採集的資訊包括他們著清代服飾的**、剪報,採集到那種程度,就是為了說明,我們採集病歷的方法是延伸的,前後都延伸到儘可能最早和最晚。”病案科主任劉愛民告訴記者,這個傳統協和一直保留到今天,“這樣我們這份病歷非常完整,分析起來就非常有意義,可讀性特別強,有助於建立一個完整的臨床思維。
而不是展示這個連體雙胎是怎麼個新奇,那不是我們的目的。”
在這份劉氏兄弟病案中可以讀到這樣的問答:
——你們的母親是如何生下你們?是否難產?
——不詳,但母親並沒因分娩而死亡。
——你們如何娶妻生子?
——與其他人一樣,只不過一起結婚。
——你們的愛人是否也相連,或是雙生姐妹?
——不是,她們倆姓都不同,更不是相連。劉聖階的愛人年紀較大。
——一人受著痛苦,另一個會感覺到嗎?
——一個人受了痛苦,另一個不會感覺到。
——一個人吃飽了食物,另一個還會餓嗎?
——會餓,我們是自己吃自己的。
——兩人間是否有意見?如何解決?如一個要看電影,另一個如何處理?
——兩人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解決的方法是一人相讓。如一人要看電影,另一人回答:“我也去。”
兩個自小慣被異樣眼光**的老人就這樣在協和病案中留下了他們淡定、尊嚴甚至有些“酷”的形象。據說他們各自的兒子都平安健康,他們的後人已經繁衍成了一個大家庭。
七八十歲的老人找到6歲時病案
240萬冊,隨便想像一下便可知是如何的浩如煙海,85年了,依然完整、有序,還能運**如,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協和病案室主任劉愛民說:“它非常嚴謹,從2023年到現在,一直在蒐集,一直在加工。很多醫院的病案管理,只是把它當成一本書來管理,就是你要,我拿書給你。
而我們現在是對書裡面的一部分內容進行了管理,這就是它了不起的一方面。2023年開始我們就有姓名索引、出入院登記、疾病分類、手術分類。而且作為學科一直跟著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走。
”劉愛民親身的經歷:“七八十歲的老人到****來看病,建病歷,我說‘我給你查一查’,很多老先生老太太,很不高興的:‘我沒在協和看過病,你別給我查了,你給我建吧。
’我說:‘您彆著急,我給您查。’查完了以後我問他‘您家是不是住在××,您母親是不是叫××’,老人驚訝得不得了:
‘你怎麼知道?’‘您是不是6歲的時候在這裡看過病?’他說:
‘哎呀那我哪兒記得呀?’對協和讚歎不已。”
中國有姓倫的人嗎,中國有姓一的嗎
有姓倫的啊。山東莘縣的組織部長叫倫偉,香港以前有個歌手叫倫永亮。倫姓現在主要分佈於廣東。據瞭解在廣東的南海 高要 江門有倫氏的聚居。據記載,炎黃時期,黃帝身邊有位伶官叫伶倫,其後人便是倫姓之人。倫姓始祖在山東省的老倫莊 相傳黃帝有一個樂官叫做伶倫,是我國古代音律的發明者。黃帝讓他制定音律,他從大夏的...
中國有楚軒這樣的人嗎
珍愛生命,遠離楚軒。我個人觀點是五姑娘的有些不靠譜,畢竟z大里面還出現了亞當,尼奧斯,蕭巨集律,昊天,還有楚軒度心魔遇到那一次的團戰,對面養殖隊裡也出現了一個智者,如果智者分類楚軒先不提,亞當是第一等,尼奧斯,蕭巨集律第二等,昊天第三等,我覺得張良可以跟亞當是一個級別,諸葛亮之類的很明顯是筆者誇大諸...
有姓研的人嗎,中國有姓起的人嗎?
有啊!我們同學叫研妍 中國有姓起的人嗎?誰都有名,誰都有姓,但姓氏文化的發源地在哪兒?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多少姓氏?中國姓氏文化又是如何發展至今的?這一連串的疑問,在10月17日至19日河南周口市舉行的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上找到了答案。與會的海內外姓氏研究專家達成共識 中華萬姓源於羲皇故都宛丘,今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