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九分第七位
這篇滕王閣序難度極高,可王勃通僅僅即興就寫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句子,怎能不被認為是曠世奇才呢?相比之前他所寫的《檄英王雞》王勃依然才華橫溢,可是更加的厚積薄發了,多了幾分世故與圓滑。不過這也代表著王勃成長,如果沒有人生上的大起大落,八年前的他是無法即興寫出這樣的文章的。
2樓:南陵文學社
天下第一駢文—《滕王閣序》,是我的最愛古文,沒有之一,它就是唯一。
3樓:葉一一大可愛
臨時寫的,當時主辦方已經寫好了一篇,準備當做現場寫作,隨便叫了乙個人寫,叫到了王勃,本以為會推辭,結果就臨時作了一篇絕好的序,震驚眾人。
4樓:神之蒼茫
詩書志齊》:青少王勃\騰王閣序,人生格局\思行並茂。為國為民\己得仙神,幸福完美\世界大同!
5樓:小裴郎君
有才唄!古來才子天下多。
王勃是哪個前唐還是後唐詩人?
6樓:許多援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當屬前唐。
7樓:網友
王勃是前唐詩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
8樓:
資料前唐,武德元年(618年)到玄宗初年(712年) 約一百年盛唐,自玄宗開元初年(712)到代宗大曆初(766)年,約五十年。
中唐,從代宗大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約七十年。
晚唐,文宗大和十年以後(836—907)約七十年。
初唐從開國到李世民貞觀結束618-649年,屬於唐朝開創到鞏固時期。
盛唐從高宗到安史之亂爆發650-755,這一時期中國文化詩歌等都是項峰。
中唐從平定安史之亂到文宗改革未成而去世。763-840,屬於勉強維持,文化有所發展。
晚唐當從唐武宗到唐末841-907.是經濟快速下降,文化轉向低迷,風格開始頹廢。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的時代是屬於前唐。
9樓:糖醋排骨
王勃是前唐詩人,因為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初唐四傑」。
假如王勃沒有英年早逝,他在唐朝的文學界會有怎樣的
10樓:活力寶悠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
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後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為初唐四傑。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徵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
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
唐代王勃的優秀代表作
11樓:秋連枝從辛
藤王閣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的詩現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現存90多篇,現存《王子安集》16卷、《漢書指瑕》10卷、《周易發揮》5卷,《次論語》10卷,《舟中纂序》5卷、《千歲歷》、《平臺鈔略》(一作《平臺秘略》)10篇、《合論》10篇。
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
求一首在軍事影片集錦中常用的一首曲子,是外國的,很雄壯
以下都是影片裡較常用的雄壯樂曲,看看有沒有你要的那首 拉科齊進行曲 鷹條旗進行曲 雙鷹旗進行曲 威風凜凜進行曲 凡人的號角 輕騎兵進行曲 1812序曲 史詩進行曲 星條旗萬歲 凱旋進行曲 查拉圖斯特如是說 拉德茨基進行曲 布蘭詩歌 又名 啊!命運女神 國產的有 01.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02.軍威...
怎麼聽一首歌是几几拍?怎麼數一首歌有多少節拍?
自己屬重音與重音之間隔了幾拍,大部分的歌都是 拍的,小部分 拍 比較圓舞曲特徵的那些 還有一些是不規則的 唱歌當然要聽拍子的,要不然你唱的就不對了。這是當然的 如果心中沒有拍子 就會唱快或者唱慢,跟不上伴奏 每首歌都有明顯的節奏,你可以聽著歌自己打拍子試一試是哪個拍子的,有些歌中間也會有變拍的 這種...
如何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
延承溫嘉平 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是因為白鷺的美尋常 樸素 自然天成,這種美需要人們去尋求,在尋求中理解這種美 作品原文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