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 投資恆等式為什麼並不意味著計劃儲蓄總等於計劃投資

時間 2021-09-14 07:30:52

1樓:來自卷橋客觀的四葉草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

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係。

這種恆等關係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 s)和總需求(c i)的恆等關係。

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

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

分析巨集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

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係並不是一回事情。

2樓:可靠的

事後的國民收入核算 這裡的條件是國民收入均衡 即總產出等於總需求(事實上是因為假設了企業如果生產多餘的產品 當作自己的存貨投資算進去 也就是如果有賣不出去的產品 企業會放進自己的倉庫 這部分也算是有人買了 不過是企業買的 不然總產出不等於總需求) 為了容易理解 這裡假設兩部門經濟 除了用於消費 那麼儲蓄只能轉化為投資 即實際投資等於實際儲蓄 而計劃投資是假設非意願存貨投資為0時候的實際投資 也就是實際投資=計劃投資+非意願存貨投資 均衡時候 實際投資=實際儲蓄 實際儲蓄等於計劃儲蓄 當非意願存貨投資大於0時候 計劃投資便小於計劃儲蓄

儲蓄投資恆等式為什麼不意味著計劃的儲蓄恆等於計劃的投資?

3樓:全新吉兒

計劃和實際的肯定不同。遵循總供給和總需求恆等(c+s=c+i),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處於充分就業,通貨膨脹或是均衡狀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計劃的儲蓄恆等於計劃的投資。

在現實經濟生活當中,儲蓄主要由具名戶進行,投資主要由企業進行,個人儲蓄和個人投資的動機也不相同,就會形成計劃儲蓄和計劃投資不一致,總攻擊和總需求不一致。

4樓:天要下雨

參考巨集觀經濟學。一般來說是計劃的投資大於計劃的儲蓄。具體我也不太清楚了,你還是看看書把。

巨集觀經濟 儲蓄-投資恆等式為什麼意味著計劃儲蓄恆等於計劃的投資

5樓:匿名使用者

儲蓄 投資恆等式就是在一國的一年的經濟總量中儲蓄量與投資量是處於恆等狀態的,也就是一年儲蓄量=一年投資量,只有維持這樣的恆等狀態才不會危及到一個國家經濟形式的正常運轉.

6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抄閱讀高鴻業巨集觀第三版襲

一個是bai支出法:

duzhiy = c+ i ,另一個是收入法:y = c + s,從而得到: i = s

這是國民收dao入核算中提到的i=s 是根據對收入與支出的定義事後的實際統計量,二者必然相等

而i=s又是產品市場均衡條件,也就是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是事前量。在布蘭查德的《巨集觀經濟學》中也提到,這個均衡條件忽略了非意願存貨,也就是說可以看作是事前計劃與時候實際是相等的.

在兩部門的國民收入核算中,儲蓄與投資是恆等式,這是否意味著計劃儲蓄總等於計劃投資?

7樓:蛋蛋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恆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根據定義,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係。這種恆等關係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s)和總需求(c+i)的恆等關係。

只要遵循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但這一恆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投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劃投資和計劃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

分析巨集觀經濟均衡使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劃投資等於計劃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投資總等於實際發生的儲蓄這種恆等關係並不是一回事情。

儲蓄為什麼等於投資(巨集觀經濟學)

8樓:猛虎不虎

你忽略了一個假設,理性人假設,當你是個理性人時,你剩下的錢絕對不會放在錢包裡(會貶值),而是會存到銀行裡,因為存銀行會有利息,或者做投資(買樓,買地等),經濟學的所以問題都有一個隱藏假設就是理性人假設。

9樓:魏大山

樓主我和你一樣 同樣糾結於這個問題已久 看了答案後 心中仍然存有疑惑。只有理性人假設能勉強說服,但還有個問題 就算我收入1000 花了300 剩下的700全部存入銀行 這700算作我的儲蓄 那麼我又如何能確認銀行真的能找到需要投資的專案呢 說白了 就是當可貸資金市場裡供大於求時 此時 儲蓄的量是大於投資的量的 那麼此時是否說明 投資不等於儲蓄?

10樓:極地星空1煩惱

很簡單呀,不存在把錢留在手裡當現金的情況,因為巨集觀經濟中基本所有的結論都建立在苛刻的條件上,其中之一就是純粹理性人假設,就是人純粹理性不會留現金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涉及到兩個假設,一方面對於收入的處理簡化為消費和儲蓄兩部分,y=c+s,另一方面,假設兩部門經濟,支出分為消費和投資兩部分,y=i+c。

至於你舉的例子,由於假設中已經給定,對收入的處理只有兩種,所以不用於消費的錢只能是歸到投資之中,因為這是簡化的模型。

12樓:匿名使用者

s=i就是所謂的儲蓄-投資恆等式,這是從國民收入會計角度來看,事後的儲蓄和投資總是相等的。國民收入有幾種不同的核算方法,在兩部門經濟中,由支出法y=c+i,由收入法y=c+s,於是可以推的s=i。並且這裡所說的儲蓄等於投資是指整個經濟而言,至於某個人或某個企業,就沒有這樣的結論。

換句話說,這一結論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事前計劃的儲蓄總會等於企業想要有的或實現計劃的投資。總之,這一結論是就定義而言。具體解釋請翻閱高鴻業著《西方經濟學》,那裡闡述的很詳細。

1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本來就有i=s,因為這個社會所有財富本質都是歸於家庭部門的(所有大活人的),這些活人要吃喝拉撒,那麼這些人消耗了c(用完喝完花完),存在銀行的財富是i,而這些i,就是企業(法人)投資的**,因為c已經花光吃光用光了,那擴大再生產的財富只能是i。。。

所以本來就有i=s,那麼從消費投資的角度就是c+i,從收入的角度就是c+s

就這麼簡單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疑問在於,為什麼你錢包裡的三百塊錢不算投資對吧?行,我來解答你這個問題。這個經濟等式中,y=c+s收入等於消費加儲蓄對吧,然後在供給的角度上,y=c+i 產出等於消費消費加投資,投資就是沒有被消費的商品。

這個時候你懂了吧,你口袋裡的三百塊錢,是不是等於沒有被消費的貨物呢?沒錯,你沒花三百塊錢,就有三百塊錢的商品沒有被購買,你這三百塊錢儲蓄(不放銀行也算儲蓄哦),就等於三百塊錢投資(沒有被購買的貨物)。

兩部門儲蓄投資恆等式

1 兩部門的經濟中國民收入包括消費和投資,其中投資是指對廠房和裝置等資本品的購買,但是存在一個特殊情況,即存貨投資,這是巨集觀經濟學的通俗做法,是一種規定,學習的時候要記住。萬元的產品,其中18000的產品被消費,另外2000沒有賣出去,那它就成了企業今年的存貨投資,所以支出法核算gdp等於1800...

會計恆等式是什麼,會計恆等式的內容是什麼

會計恆等式是指各個會計要素在總額上必須相等的一種關係式。它揭示了各會計物件要素之間的聯絡,是複式記帳 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不同會計期間,它的會計恆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會計恆等式是反映會計要素之間數量關係的數學公式。由於這一公式在數量上是恆等的,所以又稱為會計平衡公式 會計等式或會計方程式。人類...

關於會計恆等式

恆等式是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那為何能夠推出 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利潤 的等式?這個等式錯誤。所有者權益,包含利潤。在這個等式裡面把所有者權益與利潤並列,是對所有者權益的誤解。這個誤解源自會計科目和損益結轉時間差異。建議忘記後面這個錯誤的恆等式。您好!簡單回答您的問題 後面的是暫時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