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後國際政治格局形成的動因,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時間 2021-09-04 04:57:34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冷戰後的國際形式

1、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

兩極格局——過渡期:多極化趨勢——多極格局

①為什麼新的格局沒建立?

這次格局的終結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②多極化的定義:

「極」——國際政治中,極的概念十分嚴格,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a、綜合國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特別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

b、具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有發言權。

「化」——指一種趨勢而非指現實。

2、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原因

①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極化的物質基礎。

②多個經濟政治中心的出現

一超多強的局面

⑴一超美: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事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對國際事務的影響能力,被稱為「全能冠軍」的超級大國。「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聚集和平力量的國家,正是這一領導的重任及實力,使美國在一個尋求自由的世界中成為自由的燈塔」 —— 布什2023年《國情諮文》

⑵多強:

日 本—— 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謀求政治強國地位(日美歐三方主導)

歐 盟—— 一體化程序加快,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符合歐洲利益新秩序)

俄羅斯—— 強大的軍事力量,重振大國地位(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

中 國—— 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經濟實力有待提高(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

3、多極格局的必然性

為什麼從長遠看,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①多個力量中心的出現給予美國「單極世界」有力的制約。

②經濟上看,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會逐漸出現相對均衡化。

③政治上看,由一個國家主宰 世界事務不符合多樣性世界的內在發展。

4、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

總趨勢:走向緩和,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的局面。

二、緊張與動盪

2023年1月17日 ,海灣地區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伊拉克和美國為首的十六國 ,雙方共出動了約140萬兵力,2000架飛機,15000輛裝甲車。動用80年代以來最新裝備的高科技**。

是二戰後捲入國家最多的一次,戰況慘烈。給阿拉伯人民深重的災難,給世界和平投下了短期內難以消除的陰影。

1、地區衝突的表現:海灣戰爭和科索沃危機等

2、呈現緊張動盪的原因:

①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固有的矛盾(種族、民族、宗教、領土等)。這些矛盾本來就存在,為什麼冷戰結束後衝突不斷,有上升的趨勢?

②美國的霸權主義

③國際恐怖主義勢力上升

三、緩和與和平

1、國際形勢緩和的原因:

①蘇聯解體後,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全球軍事對抗基礎不復存在。

②冷戰後,大國之間的爭奪和角逐逐漸轉向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④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和平力量增強。

⑤一些國際組織在促進和平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2、緩和的表現:國際裁軍的進展;朝韓關係的緩和

①國際裁軍的進展

材料:美俄核裁軍取得重大進展,雙方核武庫已大大縮小,兩國簽署

在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核彈頭已從最初的1萬枚銳減至6000枚,美俄兩

方的核**已減至2/3,兩個龐大核武庫的縮減意味著人類安全感增

加,故國際社會對此普遍表示歡迎。

②朝韓關係的緩和

2樓:匿名使用者

是社會制度的不同形成 。

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冷戰結束後,整個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出現了結構性變化。這個結構性變化體現在兩個基本的發展趨勢上。一是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

「全球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時髦用語,而「相互依存」則自上世紀70年代末新自由制度主義創始人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首次提出後成為國際關係領域的流行術語。這兩個概念所反映的是國際關係變化發展的事實,也意在表明,人們逐漸普遍認識到世界政治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客觀趨勢,每一個國家必須在參與全球化程序中作出變革和迴應;同時,國家只有在提高相互依存程度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安全與利益。

二是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多極化趨勢並不是冷戰結束後才出現的,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尼克松就預見說,在20世紀最後三分之一時間裡,美國、西歐、蘇聯、中國與日本這五大經濟力量的發展將決定世界其他方面的前途。冷戰結束之初,當時美國的喬治·布什**宣佈「世界新秩序」已經形成,但美國作為冷戰的勝利者和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它主宰的單極世界。

這與兩極格局終結後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格局逐漸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是相違背的,因此遭到了許多國家的抵制,俄羅斯、法國、德國、中國等大國都主張,冷戰後國際關係的新秩序必須以多極化為基礎。無論是從國際正義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全球治理需要各國的平等合作和協商來說,國際政治的多極化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冷戰後的國際形式

1、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

兩極格局——過渡期:多極化趨勢——多極格局

①為什麼新的格局沒建立?

這次格局的終結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②多極化的定義:

「極」——國際政治中,極的概念十分嚴格,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a、綜合國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特別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

b、具有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有發言權。

「化」——指一種趨勢而非指現實。

2、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原因

①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極化的物質基礎。

②多個經濟政治中心的出現

一超多強的局面

⑴一超美: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軍事力量、科技力量,以及對國際事務的影響能力,被稱為「全能冠軍」的超級大國。「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聚集和平力量的國家,正是這一領導的重任及實力,使美國在一個尋求自由的世界中成為自由的燈塔」 —— 布什2023年《國情諮文》

⑵多強:

日 本—— 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謀求政治強國地位(日美歐三方主導)

歐 盟—— 一體化程序加快,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符合歐洲利益新秩序)

俄羅斯—— 強大的軍事力量,重振大國地位(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

中 國—— 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經濟實力有待提高(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

3、多極格局的必然性

為什麼從長遠看,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①多個力量中心的出現給予美國「單極世界」有力的制約。

②經濟上看,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會逐漸出現相對均衡化。

③政治上看,由一個國家主宰 世界事務不符合多樣性世界的內在發展。

4、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

總趨勢:走向緩和,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盪並存的局面。

二、緊張與動盪

2023年1月17日 ,海灣地區爆發了一場舉世矚目的戰爭。伊拉克和美國為首的十六國 ,雙方共出動了約140萬兵力,2000架飛機,15000輛裝甲車。動用80年代以來最新裝備的高科技**。

是二戰後捲入國家最多的一次,戰況慘烈。給阿拉伯人民深重的災難,給世界和平投下了短期內難以消除的陰影。

1、地區衝突的表現:海灣戰爭和科索沃危機等

2、呈現緊張動盪的原因:

①一些地區和國家內部固有的矛盾(種族、民族、宗教、領土等)。這些矛盾本來就存在,為什麼冷戰結束後衝突不斷,有上升的趨勢?

②美國的霸權主義

③國際恐怖主義勢力上升

三、緩和與和平

1、國際形勢緩和的原因:

①蘇聯解體後,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全球軍事對抗基礎不復存在。

②冷戰後,大國之間的爭奪和角逐逐漸轉向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④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壯大,和平力量增強。

⑤一些國際組織在促進和平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2、緩和的表現:國際裁軍的進展;朝韓關係的緩和

①國際裁軍的進展

材料:美俄核裁軍取得重大進展,雙方核武庫已大大縮小,兩國簽署

在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核彈頭已從最初的1萬枚銳減至6000枚,美俄兩

方的核**已減至2/3,兩個龐大核武庫的縮減意味著人類安全感增

加,故國際社會對此普遍表示歡迎。

②朝韓關係的緩和

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原因何在

5樓:芸芸眾小生

1.雅爾塔體制的主要內容

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徵

6樓:檸檬一家人

朝著多極化方向持續發展。

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持續發展。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自2023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以來,這一趨勢愈發呈現出不斷「加速」的特點:

一方面西方尤其是美國出於對冷戰終結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誤讀導致近乎全方位的戰略失誤,極大消耗了自身力量,並因此陷入諸多內、外困境之中;

另一方面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批新興市場經濟大國和「中等強國」通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實現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持續、強勁、和平崛起。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冷戰結束後,整個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出現了結構性變化。這個結構性變化體現在兩個基本的發展趨勢上。一是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高。

「全球化」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時髦用語,而「相互依存」則自上世紀70年代末新自由制度主義創始人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首次提出後成為國際關係領域的流行術語。這兩個概念所反映的是國際關係變化發展的事實,也意在表明,人們逐漸普遍認識到世界政治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客觀趨勢,每一個國家必須在參與全球化程序中作出變革和迴應;同時,國家只有在提高相互依存程度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安全與利益。

二是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多極化趨勢並不是冷戰結束後才出現的,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美國**尼克松就預見說,在20世紀最後三分之一時間裡,美國、西歐、蘇聯、中國與日本這五大經濟力量的發展將決定世界其他方面的前途。冷戰結束之初,當時美國的喬治·布什**宣佈「世界新秩序」已經形成,但美國作為冷戰的勝利者和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它主宰的單極世界。

這與兩極格局終結後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格局逐漸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是相違背的,因此遭到了許多國家的抵制,俄羅斯、法國、德國、中國等大國都主張,冷戰後國際關係的新秩序必須以多極化為基礎。無論是從國際正義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全球治理需要各國的平等合作和協商來說,國際政治的多極化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

相比較而言,展示在我們面前的第二幅國際關係畫面,底色顯得灰暗得多。因為現實的和潛在的種種危險因素,挑戰著人類社會的美好願望,對人類的和平、安全、秩序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儘管在全球化和多極化過程中,國際關係的合作和依存關係格局在競爭與鬥爭中逐漸形成,但起碼有三大因素威脅著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

其一是帶著冷戰思維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其二是快速擴大的數字化鴻溝,加速了足以導致國際**的發展鴻溝,從而在相當程度上使國際間的相互依存變成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國家的依附。這是國際不穩定的重要根源。

其三是不斷增生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包括經濟安全、資訊網路安全、資源安全、環境汙染、國際恐怖主義、國際有組織犯罪等領域的非傳統安全因素,隨著全球化而日益成為全球性問題。

歐共體如何形成 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有何影響

歐共體是二戰後 歐洲幾個國家為了相互幫助經濟先後成立了 歐洲經濟共同體 歐洲原子能聯盟 歐洲鋼煤聯營三個組織 之後再1967年合併成立了歐共體。後逐漸有許多國家加入。歐共體的成立和發展震撼了世界格局,開始可以和美國抗衡,加速了戰後西歐國家的恢復和發展。開始打破了美國世界霸主地位。開始了美 日 西歐三...

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的表現(兩極格局形成,多極化趨勢

二戰結束,戰時同盟關係解除,意識形態和社會形態的差異導致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採取敵對的政策 兩方各自結成軍事同盟,開展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全面對抗,形成東西對立,兩極格局開始形成。多極化趨勢出現表現為中國的崛起,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歐共體的成立 原子能,煤鋼等三個共同體組...

兩次世界大戰後各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政治格

王來娛樂整個世界 一戰後通過巴黎會議和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登 華盛頓體系。在歐洲削弱了德國,在亞洲限制了日本!二戰後,形成以美蘇為首,東西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雙方明爭暗鬥,最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 湛藍隕石的隕石 一戰後形成了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 西亞 非洲 東亞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