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餘杭之
齊國在田單復國之後並非一蹶不振,就像是觸龍隨趙太后上,秦國攻打趙國,長安君入質於齊,齊國才派兵幫趙國。要知道那時候的趙國可是已經經過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滅亡了中山國的強大國家,就這還要請齊國幫忙。不過齊國確實跟之前齊威王、宣王、慜王前期的狀況大有不同,那時候的齊國與秦國一樣,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和實力,北攻燕國、南打楚國、西滅宋國,開疆擴土、天下諸侯畏服。
五國伐齊之後,齊國侵佔其他國家的土地都被迫吐了出來,實力確實是損失不小,不過依舊是一個大國。
燕國在整個春秋戰國時代,唯一有存在感的就是燕昭王任命樂毅五國伐齊,差點滅亡齊國。自此之後,燕國無論幹啥,基本上都是一敗塗地,想趁著趙國長平打敗,去打個秋風,沒想到被廉頗打的差點國都都給丟了,不過跟北方的遊牧民族打仗倒也是有一些勝利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明白樓主到底想表達什麼,樓主非常喜歡齊國,看齊國被燕國打不爽?
齊國實力確實比燕國強,但弱的一方打贏強的一方也是正常的
個人認為春秋時期最強的應該是晉國
3樓:
也算不上偶然事件,燕昭王時代的燕國整體實力還是可以的,而齊國吃老本吃到頭了,閔王有孟嘗君不用,結果他去了魏國,但是燕地本來就不如齊地富庶,齊地有漁,有礦,有農,燕地什麼都沒有,不能說這是燕地天生的劣勢,如果說西周封姜太公到齊是齊人難管,那封召公到燕是實在燕地沒有辦法搞經濟,燕國雖然是弱國但君主還是有能力有氣度的,如果換他們在齊,恐怕統一中國的就是齊了,但是燕國進攻齊國其行為是復仇,眾所周知,齊國國力雄厚,早就對燕虎視耽耽,三番五次越黃河攻打燕國,燕的首都曾三次淪陷,燕昭王早就想收拾下齊國,他的真正目的是想把齊打怕了再回來和趙一起打秦國,但齊國實力擺那呢,一個國家打撐不住,就聯合魏秦趙韓一起打,一來減少自己**,二來削減開支,三來還可以耗耗秦國,而就實際看來,即使是這樣燕國還是不可能支撐龐大的進軍和佔領的開銷,原本的計劃是:如果好打就滅了齊國,佔下來安撫民心再好好搞經濟,如果不好打,就給他點教訓拉倒,屬於短期決戰策略,但是開始時如此順利,無人想像,於是佔領了,而最後即墨與呂二城如此難打,也是難以想像,但是戰爭一旦開始就不能隨便結束,於是乎只能拖著,拖到最後就把燕拖垮了,而齊國最大的弱點是享樂主義,只要你不攻來,我就好好享受,所以歷史上齊國大舉進攻的記載少之又少,進犯別國的舉動也遠少於秦國,加上外交上無人可用,齊是註定無法統一中國的 ,至於晉國嘛,你都讓三家士大夫給分了還顯個毛啊!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有什麼問題嗎?是齊國是大國啊,但是你好像沒有提到問題啊
戰國時期國力最弱的燕國,為什麼差點滅了強大的齊國
5樓:我是骨感美
首先需要更正的是戰國初期,魏國最強,齊、秦是後來居上,戰國後期的時候齊國就不行了。其次戰國時期最弱雞的不是燕國而是韓國,所以秦滅六國時第一個就挑了最弱雞的韓國。
1、齊國強大時特別招恨,喜歡仗勢欺人,埋下了燕國報復的根源。前314年,燕王噲禪讓於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亂,失敗被殺。齊國、中山國趁機伐燕,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
齊國退兵後,燕人擁立在韓為質的公子職,是為燕昭王。昭王即位後禮賢下士,築**臺,各國士人「爭趨燕」。樂毅自趙國來,鄒衍自齊國來,劇辛自趙國來。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並且當時的燕昭王對齊國特別的仇視,一直決心報復,但燕國有了實力後也就有了報復的行動。
2、齊國儘管強大,但在戰國時期強大隻是相對的,齊國的強大使得其他國家的君王不安,並且齊國強大總是仗勢欺人。所以在燕國對齊國進行報復行為時,其他諸侯國聯合出兵幫助燕國。不然緊緊只有燕國對抗齊國也只是以卵擊石。
所以這場燕國和齊國的戰爭看似是燕國的復仇,其實只是諸侯國平衡各國實力,以及滿足自身利益的安排,畢竟燕國在七國中一直沒存在感,但是這場戰爭完美的阻止了齊國的強大。不然僅僅就燕國一個還能幹翻齊國那是見鬼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有幾方面:
1.燕國與齊國有世仇
2.當時的燕王勵精圖治,廣納賢良,招得蘇秦與樂毅3.蘇秦忽悠齊王撤掉燕齊邊境的守軍,給了樂毅聯軍乘虛而入的機會。
強大的齊國為什麼會被弱小的燕國幾乎滅國
論戰國時最富有的超級大國齊國為何未統一六國【原創】
7樓:柔情
齊國翻開春秋戰國的史冊,齊國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事實上齊國是貫穿整個東周歷史的強國,沒有哪個國家的影響力能跟齊國相比。論百姓富足程度,齊國是諸國之冠。
所以說齊國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的超級大國絕對不過分。
翻開齊國的歷史,不乏成功和閃光之處。
1,姜子牙立國。姜子牙為齊國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好,尊重當地居民的習俗,再用周禮予以同化,此後「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使齊國由地薄民寡的一個小國一躍而成為經濟富庶、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姜氏在齊國世代為王好不興旺(直到戰國)。
2,齊桓公姜小白在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管仲進行了四民分業的政治改革,把商人提高到與士、農、工同等重要的社會地位,推行了一系列輕稅免稅措施和為外地客商修道路、建驛站、免費提供食宿等熱情服務措施,齊國才出現了『來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商賈歸齊如流水』的經濟局面。
3,晏嬰執政期,晏嬰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執政達48年之久。由於他卓越的治國才能,躬身力行的作風,雖遇庸君,但卻維持了齊國的一代盛世,史家把他所處的時代與桓公時代並稱桓景盛世。晏嬰施政堅持了四頂主張:
1、任人唯賢,不私於親;誅不避貴,賞不避賤;2、賦斂權有無,均貧富,耕者十取一,減輕百姓負擔;3、「君商漁鹽」,國家努力發揮地利優勢,搞活流通,增強國力;4、弛嚴刑苛法,尚仁治並輔以法。
4,田(陳)氏代齊。春秋戰國時期,田氏即為陳氏。如春秋時齊國大臣田成子即為陳成子。
後來田和取代「姜」 氏政權,歷史上稱為「田氏代齊」。又,戰國時哲學家田駢,亦稱陳駢。據《史記.
田完世家》 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初胡公滿受封於陳國(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十世孫陳歷公,生子名完,字敬仲。當時太子禦寇被陳宣公所殺,敬仲畏懼禍及自身,遂逃奔到齊國,食採於田,改稱田氏。
5,齊威王稱霸戰國。這是齊國在戰國時期最強的時期。有名將名相的輔佐。
而齊威王求賢若渴。《鄒忌諷齊王納諫》說的就是齊威王。齊威王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
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馬陵兩役,大敗魏軍,開始稱雄於諸侯。又禮賢重士,在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稷門外建稷下學宮,廣招天下賢士議政講學,成為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到齊威王末年,齊國成為諸侯國中最強盛的國家。
6,田單復國。火牛陣的故事就不多說了。雖然復國,經過這一折騰,齊國從此再也沒有力量爭霸了。[/color]
1,缺乏戰略眼光,沒有連續的國策,政策搖擺不定。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姜氏齊國還是戰國時期的陳氏齊國都缺乏戰略眼光,政策沒有連續性。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視禮儀法制,到晏嬰時期又放棄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戰國時期表現得更差,今天合縱,明天連橫,堂堂大國卻被張儀、蘇秦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麼。
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堅持以法治國的信念,痴心不改。在國策上,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逐步並西蜀吞巴郡,遠交近攻,連橫諸國,各個擊破。
2,沒有統一天下的壯志。所以也沒有統一天下的國策。國君的所謂雄心壯志只滿足於稱霸,即使後世君主亦不過想恢復桓公的功業。
這跟秦國橫掃六合的壯志不可同日而語。齊國可以統一的時期只有兩個時期一個是,齊桓公時期,一個是齊威王時期,但由於戰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齊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當王。
而齊威王當個霸主就滿足了。
3,光富國不強兵,不重視兵家。著名的《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是齊國人,在齊國卻得不到重用,最後只好到吳國去求官。在最強的齊桓公時期,面對對咄咄逼人的楚國居然不敢一戰!
也許這是對的,戰則必敗。齊國最常攻打的國家是魯國,卻一敗再敗。當時還是管仲執政期。
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卻沒打過曹劌。而齊威王打敗魏國就滿足了,可惜了名將孫臏。齊國作為赫赫有名的大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除了跟魏國的戰爭和以後的火牛陣外,幾乎乏善可陳。
4,任由大國崛起,沒有采用遏制大國的戰略。齊桓公時,楚國已經有崛起的苗頭,對於這樣的強國不加以遏制,任由強大,不利於國家利益。以後還有晉國、秦國,翻開春秋歷史,象吳國、越國這樣的小國都能稱霸,作為傳統強國,齊國難辭其咎。
5,排外。外國人很難在齊國當大官。這也導致真正的賢明之士得不到任用。反觀秦國,幾朝相國都是外國人。所以造就了強秦。在齊威王死後,秦國的國力就超過了齊國。
6,聲色犬馬,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思想。前輩們打下的基礎這麼好,所以齊國很富裕,也所以齊國人都不想打仗,沒有尚武精神。齊國一直在吃老本,而對其於五國根本就不關心。
秦國遠交近攻,交的是誰呢——齊國。反正秦國那麼遠,他打誰也打不到我,他跟我**,我樂得賺錢。至於你們的死活跟我有什麼關係。
正是這樣的心態斷送了齊人的前程。
7,驕傲自大,自毀前程。齊威王的積蓄敗在蘇秦手裡。齊國滅燕國惹下了禍胎,此後齊閔王狂妄自大自稱東帝,齊又在蘇秦的慫恿下打這個打那個(還是沒有清晰的國策),把六國都得罪了,合縱本來是為了對付秦國。
最後秦國加入了合縱,矛頭一轉對付齊國,釀成五國聯軍攻擊齊國的慘劇。幾乎被滅了國,國力從此不復昔日盛況。另外,齊國跟秦國不同。
秦國地勢險要,聯軍最強大的時候不過攻下了一個函谷關。齊國就不同了,全是平原,無險可守,五國一攻就跨了。
齊文化本來不下於楚文化。後來卻遠不如楚文化的影響。正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尚武精神,國策搖擺不定最終滅於人手。嗚呼哀哉!後世治國當以齊國為戒
田單復國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8樓:天堂夢
就是齊國被燕國滅了
田單用2城為基礎,攻下70座城池,為齊國復國。
趙國,魏國,韓國,秦國,燕國,齊國和楚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哪個諸侯國演變過來的
趙國 魏國 韓國 都是從三家分晉後出現的 趙國和魏國的根其實都是輔佐晉文公的大臣,你聽說 趙氏孤兒 嗎?那個趙氏就是趙國的元祖 魏國的祖先魏武子也是和趙國的祖先趙衰共同輔佐晉文公的重臣,所以所以說同屬一脈。晉國有個惡習就是不蓄養公子,所以世族的力量要大於公族,所以長期世族鬥爭的結果就是國家 最終晉國...
戰國時的韓國是現在的韓國嗎,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翔琳 當然不是了 當時的韓國是在我國的領土上啊 就像是現在的一個省 只不過是有自己的王 有點像現在的自治區 而現在的韓國在古代叫做高麗王朝 觀青 現代韓國和戰國時期的韓國,它們有之間何關聯?戰國時期的韓國位於現今的哪個省市?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 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 滅鄭國...
戰國魏國在哪裡,春秋戰國時魏國是現在哪裡?
大體上看,主要分佈在河南北部 山西西南部,另外在陝西 河北各有一部分,山東有一點點。早期都城在山西,後來經短暫在河北,戰國中後期在大梁,即現在的開封附近。魏國疆域甚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