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孫思邈是怎麼評價的,如何評價藥王孫思邈?

時間 2021-05-07 20:01:41

1樓:漫閱科技

作為一個醫生,孫思邈發揚了我國古代醫生講究醫德優良傳統。孫思邈特別鄙視那些「恃己所長,專心細略財物」,或者偶有成績就驕傲自矜,以為「天下無雙」的淺薄的醫生。他認為醫生應公而無私,應謹慎謙虛。

這種高尚的醫德,孫思邈是一生言傳身教,躬身力行的。

孫思邈善於學習總結前人的經驗。他曾認真鑽研古代的醫書《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從中汲取了豐富的醫藥學知識。孫思邈注重向人民學習,注重在實踐中學習,他的足跡踏遍許多名山,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民間,他從民間學到了許多醫藥知識和經驗。

當發現別人有好的醫方,孫思邈「不遠千里,伏膺取決」,一定把好的醫方弄到手才肯罷休。這種刻苦好學、虛心求教的態度使他的醫藥學知識很快有了大幅度提高。

如何評價藥王孫思邈?

2樓:北京創典文化

我國隋唐之際,在京北華原(今陝西省的耀縣)出現了一位被後人尊稱為「藥王」的高壽名醫——孫思邈。孫思邈生於公元541年,公元682年逝世,活了141年。在中國醫藥史上,孫思邈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對國內外的醫藥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孫思邈所以能在醫藥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這與他刻苦學習而有廣博的學識;不倦地實踐而有豐富的經驗;對已有的醫藥成果,在繼承中弘揚和創新;給人治病,有高尚醫德,都息息相關。

3樓:親親動畫樂園

走進名人:孫思邈被譽為藥王,你知道為什麼嗎?

孫思邈的人物評價

4樓:溜冰小屋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

」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文子》一書(別稱《通玄真經》),原文如下: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這就是孫思邈對於良醫的要求。其實,何止於醫者,僅從為人的角度上來講,恐怕要做一個有氣度、有擔當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醫學人物。

唐代名醫孫思邈被尊為藥王,他卻不用動物入藥。他說:「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

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是個怎樣的人?

5樓:華文出版社

孫思邈發憤學習,認真鑽研,為了掌握廣泛的知識和可靠的本領,他不辭辛勞,夜以繼日,達到了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地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讀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書籍,獲得了十分淵博的知識;他仔細深入地研究了古代留傳下來的各種醫書,掌握了豐富、精深的醫學本領,為他今後的行醫生涯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正因為有了這個好的基礎,孫思邈行醫不久便出了名,漸漸名聲越來越大,連朝廷裡也知道了他高超的醫術,要召他去當醫官。

那時孫思邈還很年輕,他不願被束縛在皇宮裡,便執意推辭了。他知道他的根應當紮在千百萬人民中間,只有這片肥沃的土壤,才能使他的生命煥發光彩,使他的事業蓬勃興旺。

孫思邈不僅醫術好,醫德也很高,他把自己學到的醫學本領,完全奉獻給了那些窮苦的百姓。他不會因病人交不起診費,就把病人拒之門外,見死不救。相反,他經常為許多病人義務**,把藥送給他們,對於遠道上門求醫的病人,他還騰出房子讓他們居住,親自為病人熬湯端藥,勝似對待自己的親人。

只要有人請他出診,他總是有請必應,不管是風雪瀰漫,還是夜深黎明,立即趕往醫治。

孫思邈是個怎麼樣的人

6樓:匿名使用者

孫思邈,漢族,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生於58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的年齡現今有六種說法:最小的101歲,第二種說法是120歲,第三種說法是131歲,第四種說法是141歲,第五種說法是165歲,甚至還有168歲的說法。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

被人稱為「藥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

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莊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周靜帝即位,楊堅輔政時,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隋大業(605~618)中,遊蜀中峨眉。

隋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三年(658),唐高宗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

翌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674),辭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

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7樓:匿名使用者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藥王,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歲。也有人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分析,認為孫思邈大約生於公元542年,卒於公元682年,終年140歲左右(我們以為後者更為正確,故以之為準)。

孫氏自幼聰穎好學,敏慧強記,他7歲時每天能背誦一千多字,人稱聖童。孫思邈的家鄉在長安附近,長安為秦漢時期的文化中心,在當時也是東西魏之間戰爭的後方,當時的戰亂對其歷史文化的破壞不大。在這種條件下,孫思邈有機會從小就博覽群書。

因自幼體弱多病,常請醫生診治,以致耗盡家資。因此他從青年時代就立志以醫為業,用畢生精力從事醫學研究,為民除病,因而刻苦研習岐黃之術。到20歲左右,他已對醫學有一定造詣並小有名氣,所以「京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找他**。

除醫學書籍外,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他也無所不讀。到青年時代,孫氏已是個知識淵博,尤其精通儒家、道家併兼通佛學思想的頗有功底的學者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生於58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的年齡現今有六種說法:最小的101歲,第二種說法是120歲,第三種說法是131歲,第四種說法是141歲,第五種說法是165歲,甚至還有168歲的說法。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

被人稱為「藥王」。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幼聰穎好學。

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及長,通老、莊及百家之說,兼好佛典。年十八立志究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在今陝西郿縣)學道,煉氣、養形,究養生長壽之術。及周靜帝即位,楊堅輔政時,徵為國子博士,稱疾不就。隋大業(605~618)中,遊蜀中峨眉。

隋亡,隱於終南山,與高僧道宣相友善。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師,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辭不受,再入峨眉煉「太一神精丹」。顯慶三年(658),唐高宗又徵召至京,居於鄱陽公主廢府。

翌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仍固辭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隨御。上元元年(674),辭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邑司以屬之。

永淳元年卒,遺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孫思邈7歲時讀書,就能「日誦千言」。每天能背誦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歲,就能侃侃而談老子、莊子的學說,並對佛家的經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稱為「聖童」。但他認為走仕途,做**太過世故,不能隨意,就多次辭謝了朝廷的封賜。

隋文帝讓他做國子博士,他也稱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後,召他入京,見到他50多歲的人竟能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嘆,便道:「所以說,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

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神仙人物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皇帝還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孫思邈拒絕了。高宗繼位後,又邀他做諫議大夫,也未被允。

孫思邈歸隱的時候,高宗又賜他良駒,還有已故的鄱陽公主的宅邸居住,就連當時的名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文學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師長的禮數來侍奉他。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之後怎麼也應該在627年後召見的孫思邈。按傳說孫思邈出生於541年的話,此時的他應該已經80多歲高齡了。

再者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年)改元永徽。這時高宗怎麼可能邀請一百多歲高齡的孫思邈做諫議大夫?

所以說傳說生於541年死於682年是不成立的。據推算應該是生於570年左右,死於740年左右。

一次,盧照鄰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名醫能**疑難的疾病,是什麼原因呢?」 孫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見其醫學上的造詣頗深。

他答道:「對天道變化瞭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似輪轉。

那麼又是如何運轉呢?天道之氣和順而為雨;憤怒起來便化為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也相對應於四肢五臟,晝行夜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

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志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為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人身的陰陽失去常度時,人體氣血上衝則發熱;氣血不通則生寒;氣血蓄結生成瘤及贅物;氣血下陷成癰疽;氣血狂越奔騰就是氣喘乏力;氣血枯竭就會精神衰竭。

各種徵候都顯現在外,氣血的變化也表現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嗎?」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

這就是孫思邈對於良醫的要求。其實,何止於醫者,僅從為人的角度上來講,恐怕要做一個有氣度、有擔當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人物。

你對宋江是如何評價的,如何評價宋江

宋江有著不少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對老太公很孝敬,對朋友很仁義,對國家很忠誠,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符合我們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梁山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他,以至於當天王晁蓋過世之後,他比較順利地成為眾好漢的頭領。這既是歷史給予他的機遇,也是他一直以來積德和努力的結果。說得好聽一...

如何評價上甘嶺?對於這段歷史怎麼評價

上甘嶺 優秀的老主旋律電影,所謂革命愛國主義影片就應該是這樣的。評價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戰役對一場戰爭的全域性產生如此重大影響,上甘嶺戰役無論就其殘酷性還是重要性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可以說是不多見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 在上甘嶺這裡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打了一仗。因為,對同志愛,還有對敵人的恨。在坑道里缺水少糧...

路人是怎麼評價李沁的長相的,如何評價李沁的長相?

事實上李沁的顏值在娛樂圈中也算上上等,在很多路人粉絲,她這個顏值簡直就是上等顏值。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彷彿那沁人心脾的清蘭一樣,自帶一種淡淡的氣質,這種氣質和韻味也是很多人喜歡她的原因。因為作為一個明星而言,不僅僅美貌而且有氣質,無論是是放在 這都是不可多得的。李沁則不一樣,她很早以前就是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