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麼從寒 熱辨證論治,中醫怎樣從表 裡辨證論治?

時間 2021-09-11 22:32:28

1樓:漫閱科技

寒、熱是指病症的兩種不同性質。辨明寒證、熱證,是**時用寒藥熱藥之依據。一般應綜合病人口渴和二便情況、四肢冷熱、舌質、舌苔、脈象等表現來加以辨別。

寒證凡由寒邪或機體的機能代謝活動過度減退所引起的徵候,均屬寒證。其表現為:面色蒼白,怕冷,四肢發涼,口不渴或喜熱飲,小便清,大便溏,舌質淡,苔白,脈遲。**宜用溫法。

熱證凡由熱邪或機體的機能代謝活動過度亢盛所引起的徵候,均屬熱證。其表現為:發熱,口渴喜冷飲,面紅,煩躁,尿少而赤,大便祕結,舌質紅,苔幹黃,脈洪大而數。**宜用清法或下法。

注意:熱證多系熱邪(溫邪或暑邪)所引起,但也可由風、寒、溼諸邪轉化而來,如外感風寒最易化熱而成裡熱證;病情發展的嚴重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假象,即熱證見寒象(真熱假寒),寒證見熱象(真寒假熱)。突破假寒、假熱這些表面現象,抓住病症的本質,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臨床上,除詳審病人主要症狀外,舌苔與脈象是辨別寒熱真假的關鍵。

真熱假寒:手足冰冷,苔黑,脈細,似屬寒證,但雖寒反不喜熱,脈雖細但按之有力,舌苔雖黑並不溼潤,說明此為內熱熾盛,外現假寒之象。

真寒假熱:身熱,面色浮紅,口渴喜冷飲,苔黑,脈洪大,似屬熱證,但身雖熱反欲蓋衣被,口雖渴但飲水不多或飲不下,舌黑但滑潤,脈洪大但按之無力。說明此為陰寒內盛,外現假熱之象。

2樓:金英傑教育中心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03常見病辨證論治01正治:熱者寒之,虛者補之等;反治:熱因熱用等

中醫怎樣從表、裡辨證論治?

3樓:漫閱科技

表、裡是指病位的深淺,如**、肌肉、經絡等為表,五臟六腑屬裡。

表證外邪侵犯體表,表現為怕冷,發熱,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四肢關節痠痛,舌苔薄白,脈浮等,即為表證。**宜用汗法或宣透法。

根據外邪性質及機體強弱不同,常把表證分為表寒與表熱。

表寒證:怕冷重,發熱輕,無汗或少汗,舌不紅,口不渴,脈浮緊。**宜辛溫解表。

表熱證:發熱重,怕冷輕,舌紅,脈浮數。**宜辛涼解表。

注意:肺合皮毛,外邪侵犯體表,易同時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見鼻塞、咳嗽等症狀。**時注意宣肺;**病(瘡瘍、腫毒、癬類)雖也在表,但屬外科範圍,中醫稱為「外證」,應與表證相區別;在**原則上,表證兼有裡證者,或先解表,然後治裡,或表裡同治。

體虛或老年有表證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裡證表示病變部位在五臟六腑。凡病邪由表入裡,累及臟腑,或某種**直接引起臟腑發病者,均屬裡證。

注意:裡證有寒、熱、虛、實之分,辨證時必須首先分明。

裡證的症狀是五臟六腑病變的反映,裡證究竟表現在哪一具體肺腑,尚需結合臟腑證進行診斷,以便指導**。

半表半里證病邪已離開表,尚未入裡而在表裡之間,出現寒熱往來(一陣冷、一陣熱)、胸脅滿悶、心煩欲嘔或口苦咽乾、目眩、脈弦等症狀者,為半表半里證。**宜用和解法。

中醫中的溼,寒,熱是怎麼分的?

中醫的辯證論治,中藥類,中醫什麼叫辨證論治

辨症問治,就如同望聞問切!它是有一定道理的。辨症,就是看病,是什麼病?問治,就是遇到不懂得就要去問,同時也有問病人情況的含義。治,就是對症下藥!這是一種學習和治病方法。辨證論治就是突出了個性化的中醫思路。強調以人為本。辨證論治以陰陽為總綱,分八綱辨證 臟腑辨證 六經辨證 衛氣營血辨證等。中醫說的辨證...

如何理解中醫的三因制宜和辨證論治

金英傑教育中心 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03常見病辨證論治03三因制宜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如何認識中醫學說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 一 整體觀念 整體是指人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1.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 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 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

脫髓鞘中醫怎麼辨證

你好髓鞘 是由髓磷脂構成神經纖維軸索的管狀外膜,有絕緣並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的作用,也稱髓磷 鞘。髓鞘是由髓磷脂構成神經纖維軸索的管狀外膜,有絕緣並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的作用,也稱 髓磷鞘,他有著神經訊號的傳導性和活越性,通過它的傳導能使腦神經訊號達到想去的肢體動 能及各種功能以調節超級運動,感覺,思維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