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意思是什麼和修辭手法

時間 2021-10-30 03:13:08

1樓:衡水游龍

1、意思是: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運用的修辭手法是:誇張和比喻。其中把白髮說成是有三千丈那麼長,這是誇張的修辭。把愁比作白髮,是比喻。

2、原詩: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唐  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3、譯文:

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4、簡介:

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遊秋浦,留下七十餘篇佳作。這十七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遊秋浦時期(一說為天寶十二載)。

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雲遊天下,四海為家,北上燕、趙,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歡暢的時候,特別是曾和杜甫兩人攜手同遊樑、宋,把酒論詩,快意非常。不過,他在秋浦時的心情並不太好。

天寶十二載(753),他曾北遊幽薊,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遊江南的。

2樓:海上鋼琴師

修辭手法

比喻和誇張

「白髮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髮,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麼長。

白髮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髮,是內心愁緒的象徵。詩中有形的白髮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於是這三千丈的白髮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誇張。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是什麼修辭手法?

3樓:黛妮

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秋浦歌》。這兩詩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將「白髮」擴大誇張,使事物的特點更明顯、更突出。

2、附原文:

秋浦歌唐.李白

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 何處得秋霜。

【譯文】

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賞析】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箇)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

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箇)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裡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

『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李白獨闢蹊徑,以「白髮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

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奮其志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3、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4樓:羨慕寶貝

1、「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的修辭手法是:誇張和比喻。

2、「白髮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白髮三千丈》,全詩如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3、該詩大意:

(我)頭上的白髮足足有三千丈(長),只因愁思無窮無盡也像這樣長。

不知道在明亮的鏡子裡的我,從什麼地方得來這滿頭蒼蒼白髮?

4、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5樓:宇亦賢

上半句主要誇張,下半句主要比喻.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秋浦歌》第一二句,其全詩文如下: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註釋】

⑴秋浦:唐時屬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

⑵山公:指山簡。

⑶甯戚:春秋時衛國人。

⑷白石爛:甯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逢堯與舜禪」之句。

⑸黑貂裘:《戰國策·秦策》載,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車嶺:《貴池志》載,貴池西南七十餘里有水車嶺。

⑺寄生:一種植物,其根部不紮在土裡而依附在松樹、楊樹等枝杈上,靠吸取這些樹的養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統志》載,江祖山,在貴池西南二十五里處,一石突出水際,高數丈,名曰江祖石。

⑼邏人:今稱邏人磯,乃江邊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魚梁:地名,在邏人磯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舊址在貴池西南的齊山腳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臉紅。這裡是指爐火映紅人臉。

⒁個:如此,這般。

⒂秋霜:形容頭髮白如秋霜。

⒃白鷳(xián):大型鳥類,也叫「白雉「。

【翻譯】

白髮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賞析】

第十五首詩,是組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湧,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

單看「白髮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髮怎麼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髮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

愁生白髮,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歎詩人的氣魄和筆力。古典詩歌裡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

「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雲:『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雲:

『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闢蹊徑,以「白髮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讚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於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髮以及白髮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髮,似重複又非重複,它並具憂傷憔悴的感**彩,不是白髮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

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髮,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奮其志能,願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儘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髮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6樓:赫連妭

誇張和比喻。

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這首詩寫對鏡悲白髮的情景,運用誇張、比喻的手怯,寫得十分生動傳神。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傈長。」白髮長達三千丈,因為憂愁才變得這樣長。誇張白髮之長是為了形容憂愁之深。

起句突兀,落筆驚人,卻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請問有誰面對明鏡梳理自己白髮時不會感到長無邊際,因為撫弄那縷縷「白絲」之時,心潮湧動,多少陳年往事會湧向心頭,童年的無優快樂,少年的燥動探求,青年的灑脫無羈,中年的年富力強,而今的垂垂老矣,多少事值得追憶,多少事值得惋借,一邊梳理長髮,一邊也是在梳理一生的坎坷,一生的轉折,人生短暫,好比是自朝至暮,最終還是剪不斷理還亂,這一切豈一個「愁」字了得,豪放如李白者,到此時也只能長嘆「緣愁似個長」,其實胸中惆悵何止「三千丈」,簡直是無邊無涯,永難訴清。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不知道明鏡裡面,那裡來了這一抹秋霜。這一句明知故問的比喻更令人感傷,明知鏡中「秋霜」即是自己的白髮,卻又不敢承認不願承認。

這此中感覺正如辛棄疾詞中「卻道天涼好個秋」一樣,不明說愁卻更見愁深如海。

此詩雖是描寫暮年悲白髮,但用筆流暢,如行雲流水,仍見灑脫。詩中一誇張,一比喻,生動形象,給人以極深的印象。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孤獨地坐在明鏡前,木然看著自己滿頭白髮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

7樓:海上鋼琴師

修辭手法

比喻和誇張

「白髮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髮,根本不可能。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麼長。

白髮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髮,是內心愁緒的象徵。詩中有形的白髮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於是這三千丈的白髮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誇張。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的修辭手法

李白 秋浦歌 中有一句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的身長,據他自己說是 身長七尺 七尺的身軀,哪有三千丈的頭髮,不可能!看到後面一句才知道,我這滿頭的白髮有三千丈,那是因為心裡太愁,無限的愁緒造成的。所以這裡很明顯用的修辭手法就是誇張。這是一種絕妙的浪漫主義構思 大膽的誇張和豐富的想象結合在了一起...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任由摩羯 秋浦歌 秋浦長似秋 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此詩以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三千丈白髮領起,抒發了因驚現白髮而引起的心裡上的極大震撼。極度誇張卻真實地宣洩了內心的煩愁。修辭手法有,誇張 三千丈 比喻 似個長 對比 白髮 緣愁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劈...

一落千丈的落是什麼意思,一落千丈的千丈什麼意思

一 落 在 bai此處的意思是 下du降。二 一落千zhi 丈 的意 dao思是 原指琴聲陡然降落。後用來 回形容聲譽 地位答或經濟狀況急劇下降。三 成語出處 唐 韓愈 聽穎師彈琴 詩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四 白話釋義 登攀時一寸一分也不能再上升,失勢後一落千丈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