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小時了了,小時了了 原文和譯文

時間 2022-03-11 05:50:05

1樓:取凡累

成語解釋

【成語】: 小時了了

【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成語典故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

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

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

「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見《世說新語》)。

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故表面上雖是讚揚的話,骨子裡卻是譏誚人、輕蔑人的。所以我們應用時便不能將它來稱讚別人,否則將被人誤解你有心譏剌、輕視人了。

一個小孩子,先天的聰明自然是好的,但若無後天的培養和努力,也會變成一塊無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聰明,不肯好好學習,聰明反被聰明誤,長大後反會變成最無用之人。

2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成語】: 小時了了

【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故事】: 東漢時期,10歲的孔融去拜見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禮,以李元禮親戚的名義求見。李元禮不認識他,他則把老子與孔子的後人關係扯為親戚。

太中大夫陳韙譏笑孔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脣相譏「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誦經 唸佛 祈福 求願 懺悔

小時了了 原文和譯文

4樓:光之崽種暮雲野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講的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

」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

」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孔融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

孔文舉來到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經通報以後,孔融進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答道:

「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李元禮和他的賓客們沒有不感到驚奇的。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就有才華。」孔融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侷促不安。

5樓:沫然a夢

《小時了了》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

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

「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陽曾經有過師友之誼,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係。」

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

」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6樓: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譯文:

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很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都是當時才智出眾,有聲譽的人和他的中表親戚,只有(這些人)才被允許通報進門,孔文舉來到李元禮的門口,對守門的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

」經通報以後,孔文舉(進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文舉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陽為師。這樣看來,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過友好往來的。

」元禮和賓客們聽了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放過一會兒也來了,別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他說:「小時聰明,長大後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陳進聽了,感到侷促不安。

7樓: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

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8樓:掠奪者

國際經濟學鹿鼎巴啦啦巴巴爸爸了咯了哦們

《小時了了》中的「了了」是什麼意思?

9樓:求虐

了了」古音應讀作línglì,是聰明伶俐,意思是明白,聰明。不過現大多都誤讀為liǎo liǎo。釋義小時了了: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用法:作謂語。

指人少年時聰明

小時了了什麼意思

10樓:魚要糧

小時了了(liao三聲):小時候聰明。

出處:「小時了了」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選用了文中陳韙(wěi)的話。

「了了」古音應讀作(líng,lì),做聰明伶俐講,意思是明白,聰明。偏正式用法。說明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指不能只看到事物或人的表面現象。

11樓:寂寞倚殘霞

出自東漢時的一則關於孔融的典故,後來的人便引用這段故事中的兩句話,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語,故這句成語的意思便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12樓:人類的真正朔源

小時了了出自一則關於孔融的典故,說明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事情很多。

但因為後文有「大未必佳」,所以意思變成了:小時雖然很聰明,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才。也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日後他一定有作為。

13樓:五七路

小時了了: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用法:作謂語。指人少年時聰明。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出自此文的成語並解釋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後定有作為 漢朝末年 東漢 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 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 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原文和譯文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 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 為司隸校尉。詣 門者,皆俊才清稱 及中表 親戚乃通 文舉至門,謂吏曰 我是李府君 親。既通 前坐。元禮問曰 君與僕 有何親?對曰 昔先君 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

形容小時候的成語,形容童年的成語有哪些

無拘無束 天真無邪 生氣勃勃 生龍活虎 歡聲笑語 自由自在 天真爛漫 無憂無慮 童言無忌 天真無暇 天真活潑 無憂無慮 無拘無束 自由自在 天真爛漫 生龍活虎 天真無邪 淳樸 稚趣 稚氣,幼稚 直率 真誠 直爽,純真,歡樂,稚趣,無拘,可愛,活潑 天真,青梅竹馬 天真無邪,生氣勃勃,生龍活虎,歡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