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ok瘋狂時代
建議書的寫作格式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幾部分構成。
(一)標題 標題一般在第一行中間寫上「建議書」字樣。有的建議書還寫上所建議的內容,如「關於暑期中小學補課的建議書」。
(二)稱呼 建議書稱呼要求註明受文單位的名稱稱呼或個人的姓名,要在標題下隔兩行頂格寫,後加冒號。
(三)正文 建議書正文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第一,要先闡明提出建議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這樣往往可以使受文單位或個人從實際出發,考慮你的建議的合理性,為採納你的建議打下基礎。
第二,建議的具體內容。一般建議的內容要分條列出,這樣可以做到醒目。建議要具體明白切實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希望採納的想法,但同時也應謹慎虛心,不說過頭的話,不用命令的口氣。
(四)結尾 結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願的話。同一般書信相同。
(五)落款 落款要署上提建議的單位或個人的稱呼姓名,並署上成文日期。
環保建議書範文
廣大市民們:
你們好!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看看我們身邊:一些工廠為了自身的利益,肆意破壞自然資源,那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溪,碧波盪漾的河水,現在變得混濁不堪、臭氣熏天! 馬路上的那些川流不息的汽車尾部,噴出的一團團黑色煙霧,好似一條條張牙舞爪的黑龍,破壞了城市的環境,毀壞著人們的身心!
為了讓地球母親那久違的笑容,我還想向大家發出一些忠告:
1、不要亂丟亂扔,影響市容市貌!
2、出門時不要忘記關燈,以免浪費一度電!
3、洗完手請立即關水龍頭,以免浪費一滴水!
4、不要在公共場所吸菸,既對自身不好,還汙染空氣!
5、養寵物的市民請不要讓狗狗隨地大小便,既汙染環境,又汙染風景!
6、我們要愛護樹木花草, 不要隨便砍伐, 踐踏綠色樹木和草地,種一棵樹就開闢了一片新藍天!
10、每個人都有享受一次性筷子的權利。或許你不曾想過,哪怕我們每一個人這輩子只用過一次,我國也得砍掉15萬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我國每年因生產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林料就達200萬立方米。
以保護環境,寫一份簡短的倡議書。
寫一篇關於保護環境的倡議書200多字
2樓:月似當時
思路:講清楚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建立國家衛生區,人人有責,家家受益。
節約紙張,保護環境。寫積極行動起來,建設成一個清潔、美麗的地方而共同努力。
正文:地球村的小公民們: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它多麼需要我們的保護啊!但是,有些小公民非但不聽,你們看,餐桌上被丟棄的食物,堆積如山的一次性筷子,嘩嘩流淌的自來水。。。。。。。這樣的畫面真是觸目驚心。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曾是那樣美麗,那麼壯觀。但此刻,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亂採亂挖,隨意排放汙染物......
於是,一座座挺拔的山變禿了,一條條清澈的河水變黑了......地球母親正在痛苦的呻吟。如果地球被汙染,我們的生命將會毀在自己手上。
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有職責,有義務來保護地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地球恢復原先的面貌。
「地球母親」不是萬能的,它也有脆弱的時候。傷害了「地球母親」也相當於在傷害我們自己。例如:
汶川大**、洪水、河水乾涸……這難道不是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嗎?難道這些自然對於我們警告還不足以讓我們洗心革面嗎?
有時候,人類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片面認識去決定正確的事情,可是這樣卻往往會害了我們美麗的家園。
地球太可愛了!可是又太脆弱了,所以讓我們好好的保護它吧!
3樓:小雅
1848488484848481818818188
4樓:匿名使用者
@口紅具體4⃣咯考慮好了咯1⃣五天默默無語4⃣咯嘛誤殺看看就停了考慮投訴特麼咯5⃣他咯魔域考慮圖他
倡議書開頭怎麼寫,倡議書怎麼寫格式
倡議書一般由標題 稱呼 正文 結尾 落款五部分組成。一 標題 倡議書標題一般由文種名單獨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較大的字型寫 倡議書 三個字。另外,標題還可以由倡議內容和文種名共同組成。如 把遺體交給醫學界利用的倡議書 二 稱呼 一般頂格寫在第二行開頭。倡議書的稱呼可依據倡議的物件而選用適當的稱呼。如...
寫倡議書的格式是什麼,倡議書怎麼寫格式
隨長征宛酉 倡議就是倡導 建議。倡議書是為倡議 發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建 議性的專用書信。如提議開展搶救國寶大熊貓的倡議書 給希望工程捐款的倡議書等。這些 號召性的書信或公諸報端,或張貼校園,都是倡議書的範例。倡議書遵循書信的一般格式,又有自己的特點。一般而言,分為向誰倡議,倡議什麼,誰倡 ...
寫節約糧食的倡議書,寫一篇節約糧食的倡議書150字
孤獨藍天 節約糧食倡議書 每年的10月16日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它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糧食日。今天,校團委想請同學們齊背一首詩 鋤禾 你們會背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朝的一首詩,他給人們以啟迪,引導人民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