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而」表順承和表修飾是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07 19:59:15

1樓:解曾買雨雙

表修飾一般用在形容次後面:「吾恂恂而起」

表順成一般用在兩個動詞之間,兩動作有先後之分

文言文中的「而」表順承和表修飾錶轉折表並列,是什麼意思,不懂。

2樓:於露純

表順承是表示上一個動作接著下一個動作,表修飾是而前面的詞形容而後面的詞,錶轉折是然而,但是的意思,表並列是指「而」前後的動作是並列的。

3樓:苦驪穎革越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如: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招而往暮而歸

3、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如: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

軍驚而壞都舍。

7、通「爾」,你,你的,例如:

若欲死而父。

8、等同於罷了。例如:

**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9、等同於才,方才。例如:

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10、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相當於「何況」。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4樓:冬日暖陽佳

文言文中的"而"一般是作連詞,當"而"表修飾關係時,說明連線的前後內容是修飾關係,相當於"地",多數情況下它的前面是形容詞,後面是動詞;當"而"表順承關係時,它連線的前後內容是承接的,相當於"就",多數情況下它的前後內容是連續動作. 望採納~~~

而在文言文中怎樣區別修飾和順承?

5樓:仍鶴猶綠竹

你先把句子翻譯一下。

如果只是連線兩個動作之類的,「而」只起一個連帶的作用,就是一瞬的兩個動作,就是順承。

如果這兩個動作,兩件事情,有一個從淺到深的區別,就是遞進。

「而」還有修飾的作用。

文言文中表修飾,表並列,表順承的區別?

6樓:任樹森

表示是,就是副詞修飾動詞,表並列,兩個動詞同時發生,表順承,兩個動作依次發生

7樓:追

並列 是連線bai兩個性

du質或成分相同

的詞zhi語的,就是兩個類dao似的詞。如版:黑質而白章。(性質權相同)如:縛其翅而畜之野(成分相同)

順承: 按照順序表示一系列連續的有關聯的動作 ,前後有相承的關係。

如:攫而食其雌。

修飾: 在狀語和動詞之間,使形成偏正關係。如:狸嗥而去。

這裡你可能會把順承和並列混淆,注意:並列是兩個類似的詞,順承是表示有順序的持續動作。

例題:判讀「縛其翅而畜之野」中的而。

這裡是並列。雖然可以看出有些許的順承關係,但是可以明顯看出兩個詞成分相同,並列更合理些

文言文中的「而」表順承和表修飾錶轉折表並列,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2.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3.表示轉折關係。

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4.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而的其他用法】:

(一)用作連詞。

1.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2.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3.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4.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文言文中的「而」表順承和表修飾錶轉折表並列,是什麼意思,不懂。 能舉個例子嗎?詳細一點好嗎。 10

9樓:能淑珍類倩

你把他帶到具體語境裡看一下,翻譯出來是「但是」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轉折(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如果「而」連線兩個名詞或形容詞的,也就是相同詞性,就是表示並列(而人民少禽獸多)。如果「而」之前的詞用來修飾後面的詞語,就表示修飾(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表承接,就是「而」可以解釋為「接著」,像:餘方心動欲還,而大水發於水上。

10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然而」、「可是」、「卻」。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表示偏正關係,連線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例如:

一絲而累,以至於寸。

招而往暮而歸

3、表示假設關係,連線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例如:

人而無信,不知其也。

4、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例如: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表示承遞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例如: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通「如」:好像,如同。例如:

軍驚而壞都舍。

7、通「爾」,你,你的,例如:

若欲死而父。

8、等同於罷了。例如:

**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9、等同於才,方才。例如:

賴膚覺之助,而後見為體。

10、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相當於「何況」。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11樓:匿名使用者

而作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主要是這幾個。

文言文中若表好像的句子,初中文言文帶「若」的句子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莊子 逍遙遊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 木蘭詩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文言文帶 若 的句子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2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劉向 鄒忌諷齊王納諫 3 若夫日出而...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直到遇見你天蠍 之1 用作代copy詞,又分幾種情況 bai 一 可以代人 代物du 代事。zhi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dao 他 他們 它 它們 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 師說 以貽之。師說 代人,作賓語。輮使之然也。勸學 代物,作兼語。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代事理,作賓語。二 指示代詞,...

文言文中的代詞,分為幾種型別,文言文中的代詞,分為幾種型別??

這個要講一節課的東西居然還不給分,建議樓主去買本高中文言文翻譯那書,以前見過。上面還挺全。一 人稱代詞 吾 我 予 餘 朕 孤 寡人 臣 僕 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 我 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其餘的在現代漢語中都不用了。爾 汝 女 若 乃 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