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國人
均衡的最一般含義是指經濟事物有關變數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區域性均衡是就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之間的關係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之間的關係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2樓:通財小散
就一句話:微觀中的均衡指的就是效用最大化
3樓:匿名使用者
微觀經濟學的均衡是一個時點上的均衡,而非時期上的均衡。它主要是指微觀經濟學的兩個變數在某一時間是相等,即達到了均衡狀態。舉個例子 d(需求)和s(供給)。
當需求等於供給時,就達到了均衡的狀態。
微觀經濟學中稅收對均衡**的影響的圖怎麼理解?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要講的太多,通俗來講 盈餘可以理解為資本積累,而在平衡點是資本積累最大化的時候,而稅收使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受損但是受損的多少取決於**彈性。看你這個圖是水平移動所以可以判斷稅收是 單位稅收,比如說稅收是給的生產者則生產成本就會上升所以s就會像左移動,所以就會是平衡**和需求量下降。而如果是固定稅則會使斜度變化。
總之能分析的太多了,你的問題又太籠統。還有什麼在追問吧。我之前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一下。
微觀經濟學問題:現實經濟是均衡經濟嗎?希望能到詳細一點的答案
5樓:
不均衡。你可以看看厲以寧教授寫的《非均衡的中國經濟》這本書。
舉個例子,以學校為例,校園內超市各種物品的**是穩定的,這可以算是區域性均衡,但咱學校跟別人學校超市物品定價就不一定相同,這就存在套利機會,由非均衡趨向於均衡直至套利消失。
所以全國或是整個世界市場的經濟是不均衡的,或者說是由非均衡漸漸趨於均衡,然後均衡又被打破,不斷的迴圈。
微觀經濟學教材中講的均衡,有好多假設條件,比如,只有兩種物品,某條件變動時其他變數不變等等。
分析長期中生產者均衡的條件和理由?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中如何判斷是短期均衡還是長期均衡
6樓:慧聚財經
主要看所有投入要素都可變
長期中是都可以變化的
短期中則至少有一種是不可變化的
微觀經濟學中生產均衡點定義是什麼
7樓:一直有個心願
當生產要素通過自由流動,導致兩個部門的要素**趨同時,兩個部門所採用的要素投入組合點所對應的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應當相同。即兩個部門等產量曲線相切的切點,兩個部門的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相同,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生產要素配置的一個均衡點
8樓:匿名使用者
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相同的兩個部門等產量曲線的切點。
當生產要素通過自由流動,導致兩個部門的要素**趨同時,兩個部門所採用的要素投入組合點所對應的要素邊際技術替代率應當相同。此時生產要素配置的達到一個均衡點,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樓:匿名使用者
從市場的角度,供求相等。
10樓:匿名使用者
mr=mc,利潤最大化的點
11樓:臧澤叔學文
帕累托最優下的生產契約曲線中,最優產出量的所有組合。一,向右下方傾斜二,向右上方凸出
談談對微觀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認識
12樓:胡非
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
二、均衡分析和邊際分析
三、靜態分析和 比較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 (中級微觀常用比較靜態)
四、經濟模型
1 。靜態分析
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自變數是已知的和既定的,來考察因變數達到均衡狀態的條件和在均衡狀態下的情況,這種分析稱作靜態分析。
2.比較靜態分析
對變化前後兩套自變數條件下的因變數值進行比較,不考察從原均衡狀態到新均衡狀態的變化過程。這種分析方法稱作比較靜態分析。
3.動態分析
(1)含義:考察兩個均衡狀態之間的變化過程,這種方法稱作動態分析
(2)作用:瞭解外界條件變化後,經濟活動達到新的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時間、經過的路徑等
對於 四、經濟模型
必要性:高度簡化,解決最本質的問題。
需要區別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
另外需要牢記: 模型只是一種工具 不要成為單純的數學遊戲
我有個問題不懂,在學微觀經濟學第248頁資本市場的均衡時,課本中說到資本市場短期均衡的條件是儲蓄等 50
13樓:匿名使用者
看下索洛模型等經濟增長模型
微觀經濟學題目,微觀經濟學的題目
肥婆燕你在哪 1.已知w 5,可以得出下列結論。2.根據生產函式及產品 p 0.10,可以求得 vmpl p mpl p 0.10 0.01l3 l2 38l 0.10 0.03l2 2l 38 3.即 5 0.10 0.03l2 2l 38 或 0.03l2 2l 12 0。4.計算出 l1 20...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有關微觀經濟學的問題
由p 100 q 1 2可知q 100 p 2 p 2 200p 1000 求導可知dq dp 2p 200 p 60時,可得q 1600 此時需求的 彈性為 dq dp p q 2 60 200 60 1600 3 q 900時,可得p 70 此時需求的 彈性為 dq dp p q 2 70 20...
微觀經濟學考試,微觀經濟學是怎樣考試的
桐綺蘭 經濟組織的三個基本問題從來沒有改變過 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生產什麼和生產多少,是生產消費品更多,還是生產裝置更多,每一種產品對社會的總影響是多少?如何生產?誰來教書,誰來種田?是用煤還是用油發電,是人工操作還是用機器人,是用太陽能還是核能。為誰生產?經濟成果如何分配,教師,工人,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