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的機械特點,紡織機械的介紹

時間 2021-05-07 20:01:42

1樓:溫柔

工藝性、連續性、成套性;高速度、高效率、省維護;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低能耗、低噪聲、低公害,是現代紡織機械的特點和方向。

工藝性近代,人們對纖維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效能的認識不斷深化,因而創造出更多、更先進的工藝方法,這就能更充分地發揮纖維和織物的特性。為了配合這個發展,現代紡織機械運用機械技術、電氣技術,特別是弱電技術創造出門類繁多、效能各異的加工機器。例如,工業用塗層織物的製備工藝有塗布法、輥壓法和層壓法三種,設計的機器也相應地有三種不同結構。

又如合成纖維對染料的親和力較小,針對這一點就創造出能縮短染色時間並取得良好染色牢度的高溫(130℃)、高壓(2.7公斤/釐米)染色裝置。

連續性紡織機械的連續性是服從工藝流程的。例如:紡制20.

8~27.8號棉紗,從棉花到細紗的總牽伸倍數為13900~19000倍。工藝過程需要經過清棉、梳棉、並條、粗紗、細紗等工序,因此必須將牽伸分配於各工序的相應裝置去完成。

又如樹脂加工過程(見防皺整理),織物先在浸軋機中浸漬樹脂,然後在焙烘機中經高溫處理使樹脂在纖維間縮合,最後在平洗機中經皁洗、水洗去除未結合的樹脂殘餘物,再用乾燥機烘乾。整個過程由工藝要求決定,不能顛倒、無條件地省略或合併工序。

成套性紡織機械的成套性也從屬於工藝性。例如按棉紡工藝流程配置成套機器,機種排列先後次序、機臺數量之間的固定關係都由工藝要求決定。又如一定工作幅度的織機織出的產品,需要配置相應工作幅度的驗布、量布以及染整裝置,也屬於成套性。

因此,紡織機械的成套性不僅存在於一個工廠中,也存在於廠與廠之間。

高速度現代紡織機械的一個主要發展特徵是不斷提高機器的運轉速度,從而獲得高產量,以減少裝置的配臺數,縮減廠房面積,節省投資和勞動力,以較少的資金取得較大的效果。表1、表2 、表3 中的數字說明了紡織機械高速度的趨向。

提高紡織機械運轉速度的主要措施是更合理地設計零部件結構,採用優良效能材料和提高加工精度。

高效率紡織機械的高效率是在高速度的基礎上加上相應的其他措施實現的。如排氣棉箱和梳棉機自調勻整裝置的研製成功,實現了清棉與梳棉的聯合,從而取消成卷工序和清棉成卷裝置,節省大量搬運工作,提高了效率。精梳毛紡由於採用自調勻整裝置(見牽伸自調勻整)使前紡工藝道數由40年代的7~10道縮減為4~7道,減少了機器配臺,節省了廠房面積,節約了投資和勞動力,降低了成本。

用機械化、自動化裝置逐步取代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減少操作工人,是提高紡織機械工作效率的又一措施。現代的細紗機配有自動落紗插管生頭裝置,代替了繁重的人工落紗操作;自動接頭裝置代替了人工巡迴接頭。紡織機械原來就是模擬人的動作不斷完善起來的,現已成為帶有藝術性和精巧性的高度自動化的機械。

由於大規模積體電路發展而產生的微電子技術、微處理機和電子計算機,開始滲透到單臺和成套的紡織機械中來。高速自動絡筒機配有電子清紗器,能自動檢出紗疵和粗細節,自動切除並自動打結,還可以與微處理機介面作紗疵、粗細節的分類統計。配有微處理機的驗布機能用顯示屏將有關疵點類別的統計數、疵點位置、每卷布的長度(扣除壞布部分)和重量以統計**形式顯示出來,並能在一批布驗完後輸出本批布的總卷數、分類的疵點數和壞佈扣除量的報告,還能列印出結果或記錄在磁帶上供日後檢查之用。

省維護現代紡織機械在設計上充分注意減少維護保養和延長使用壽命。在選用材料和制訂熱處理工藝方面經過周密考慮,保證零件的使用壽命長、動作可靠。有的採用部件裝配時一次加足潤滑劑,在若干年內無須加油;有的採用檢測裝置預防事故;有的採用特殊加工使零件具有鏡面光潔度,等等。

標準化每臺機器同一零件的重複係數大是紡織機械的另一特點。以細紗機為例,每臺有400錠,同時紡制400根紗線,就需要相同的鋼領、錠子等各400只。至於針織機用針數量就更為龐大。

6.6米工作幅度的高速經編機每臺需要7280枚槽形織針。生產這些零件的機械廠需要根據零件批量大小設計相應的工具、夾具、模具直至專用的多工位自動機床或專用流水線,以保證這些零件生產的高效率、高質量和低成本。

紡織機械零件的複雜性還表現在種類上,因為加工物件不同,需要按棉、麻、毛、絲、化纖等不同原料設計製造不同種類的零件。例如毛紡細紗錠子就要有比棉紡錠子更大的尺寸,但結構相似。再如,因織物門幅多樣就必須有結構原理完全相同而工作幅度不同的機種。

如果聽任上述零件和機臺引數任意發展,就會給紡織機械廠產品設計效率、生產管理和生產成本等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會使紡織廠裝置管理、易損零件儲備、維修和替換增加工作量,甚至造成工廠管理的紊亂。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在滿足不同工藝要求的原則下以儘量簡化的、數值間距分佈恰當的主要技術引數作為一組不同容量的機器的設計依據。如細紗機按錠距、織機和印染機按工作幅度、針織機按針筒直徑,各自形成系列化設計。

系列化在按系列化設計的一組機器中有一部分與機器系列引數無關的零件或部件,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適用於本系列的各機,如細紗機車頭部分、升降部分的零部件等。另外,某些零部件在不同的機種上發揮同樣的機能,如印染機的導布輥、軋輥等。這些零部件稱作通用件或通用裝置,在印染機中還進一步發展成通用單元機。

通用化在機械產品設計中,除儘量採用通用件、通用裝置、通用單元機之外,人們還有意識地將結構佈局作適當修正,儘可能多地貫徹通用化原則。紡織機械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已開始跨出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走向國際化,如牽伸機構零部件和織針、針布等,在許多國家都已採用相同的引數。

低能耗紡織機械節約能源重點在染整裝置上,因為這方面的潛力很大。例如在臺時產量為1000公斤的平洗機上,利用排出溫度為98℃的廢水加熱本身所需要的新鮮進水,僅按單班計算年可節約數萬元。採用噴射染色機,可以使染浴比從普通染色機的1:

20~1:30降低到 1:5~1:

15,染色時間可以縮短50%。雖然機器中噴射染液需用大容量的泵而增加電耗,但總的能源還是節約的。轉移印花在70年代已應用於生產實際,它的特點是低散發、節能、少汙染。

採用溶劑上漿可以減少水量和能耗。

低噪聲紡織機械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公害主要有噪聲、塵屑、有毒有害氣體和含有害物質的廢水。原因有裝置因素和工藝因素兩個方面。噪聲是由空氣作為載體的一種機械振動波。

紡織廠的絕大部分車間中,特別是織造車間中機械噪聲很大。在紡織機械方面能採取的措施有:罩殼內壁襯消音材料、用柔性有齒形的傳動帶取代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提高運動零部件的精度和動平衡性、在高速零件與機架之間加裝消震墊圈等。

但某些消聲措施也帶來消極因素,如加裝防音罩後操作維護不便。創造性地改進機械設計是減少噪聲的根本措施,例如無梭織機(見機織)的噪聲已漸接近環境保護的要求。為減少裝置運轉過程中的微塵外揚,可以改進紡機設計,如提高外罩的密封性,也可以採用空調裝置吸取車間含塵空氣集中過濾,再將新鮮空氣送回車間;或採用二級濾塵裝置用於清棉、梳棉、精梳等機器,將排放的含塵空氣過濾並將落棉**,使空氣達到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

低公害此外,紡織機械材料組成的改變也是現代紡織機械發展的特點。鑄鐵原來是紡織機械的主要結構材料,因為它資源豐富,**便宜,加工容易,可以鑄成複雜形狀,相對來說比較耐腐蝕,還具有良好的消震性,但是逐漸被型鋼件、焊接件、合金壓鑄件所取代,在每臺機器中所佔重量的百分比顯著降低。木材原來也是紡織機械的主要結構材料,由於森林砍伐過量,資源日趨短缺,逐漸被工程塑料和輕金屬所取代,而複合工程塑料更具有木材所沒有的優異效能,如強度高、耐腐蝕、耐水、耐氣候、耐磨耗等。

優質鋼也更多地被用作傳動軸、齒輪坯、連桿、凸輪等材料。為了抗染化料的酸性腐蝕和有機物的高溫腐蝕,染整機械多采用含鉬、含鈦的鎳鉻不鏽鋼作容器、機房壁、導布輥以及其他與織物和介質接觸的零件。化纖機械更廣泛採用耐熱耐酸高階合金鋼製做噴絲板、螺桿擠壓機、計量泵以及其他與聚合物接觸的零件和高溫下在含有有機溶劑的液體中工作的零件。

紡織機械的介紹

2樓:kyoya蘭

把天然纖維或化學纖維加工成為紡織品所需要的各種機械裝置。廣義的紡織機械還包括生產化學纖維的化工機械。紡織機械是紡織工業的生產手段和物質基礎,其技術水平、質量和製造成本,直接關係到紡織工業的發展。

機械與紡織的關係

3樓:小鳥紡配網

機械是指裝置,紡織主要是指織布,織布需要機械來完成,所以紡織機械和紡織是一個生產與被生產的關係。

紡織機械的分類

4樓:戀勞

1.紡墜

紡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於紡紗的工具,魚鱗布它的的出現至少可追溯到新時石器時代。根據考古資料,在全中國三十幾個省市已發掘的早期居民遺址中,幾乎都有紡墜的主要部件紡輪出土。出土的早期紡輪,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經簡單打磨而成,形狀不一,多呈鼓形、圓形、扁圓形、四邊形等狀,有的輪面上還繪有紋飾。

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並且它作為一種簡便的紡紗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幾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紀,**地區一些遊牧藏民,仍在用它紡紗。

2.紡車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手搖紡車的影象資料在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多次發現,說明手搖紡車早在漢代已非常普及。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最早的影象資料是江蘇省泗洪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

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而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3.水力大紡車

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為5枚。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

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魚鱗布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3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

紡績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4.踏板織機

踏板織機是帶有腳踏提綜開口裝置紡織機的通稱。踏板織機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說明。研究者根據史書所載,戰國時期諸侯間饋贈的布帛數量比春秋時高達百倍的現象魚鱗布,及近年來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織機的漢畫象石等實物史料,推測踏板織機的出現可追溯到戰國時代。

到秦漢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已普遍使用。織機採用腳踏板提綜開口是織機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發明,它將織工的雙手從提綜動作解脫出來,以專門從事投梭和打緯,大大提高了生產率。以生產平紋織品為例,比之原始織機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時可織布0.

3至1米。

5.現代紡織機械:

紡織機械通常按生產過程分類,計有:紡紗裝置、織造裝置、印染裝置、整理裝置、化學纖維抽絲裝置、繅絲裝置和無紡織布裝置。紡紗裝置又分為加工短纖維和加工長纖維兩類。

紡織機械製造業分為兩類:

一類是製造整臺機器的。另一類是製造專用零配件的(如錠子、搖架、鋼領、鋼絲圈、織針、針布、綜絲、停經片等)。

製造整臺的紡織機械廠專用裝置佔全廠裝置的比例不大,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換品種生產其他機械。

製造專用零配件的工廠專用裝置、專用流水線的比例較大(特別是織針、針布),變換品種比較困難。

在各加工工種中,鑄工比例在逐步縮小,冷衝壓、磨削、電鍍、拋光等所佔比重在逐步增加。數控機床、多工位自動機床區域性取代專用機床,使生產的適應性、靈活性增強。

紡織機械前途,紡織機械行業怎麼樣 還有前景嗎

紡織機械不會馬上就跨的,他的壽命不短,因為目前還沒有替代面料織造和組織的其他方法,那麼紡織機械的行業,當然需要繼續發展和創新,我認為是前途光明,在紡織工業的帶動下,我國紡織機械製造行業實現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國紡織機械製造行業已成為門類齊全 滿足紡織行業需求 具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支柱產業。前瞻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