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樹影搖曳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動植物的活體和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2.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3.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資訊,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教學難點: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為學生準備新鮮溼潤的土壤和乾燥的土壤各一份、報紙、放大鏡、燒杯、鑷子、小木棍、水、小勺等。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你覺得咱們的家鄉美嗎?咱們的學校美嗎?老師也發現非常漂亮,老師把這些美景給拍攝下來了,一起來欣賞一下。
出示土壤畫面,背景**《在希望的田野上》。
欣賞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聆聽著清脆悅耳的歌聲,熟悉的一幕幕出現在我們的面前,把我們引入今天的課堂。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養育著我們,給我們帶來了糧食、蔬菜、水果、牛羊、綠色等,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土壤,我們很熟悉卻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瞭解土壤。
二、提出問題
對於土壤,你想研究、瞭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交流。(土壤是怎樣形成的、土壤中有什麼)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有意義,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今天我們選擇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來研究——土壤中有什麼。
板書課題:土壤中有什麼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麼?
剛才許多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源於猜測。剛才積極猜測的同學們,你們都很棒。
不過,光有猜測還不行,我們還要經過——驗證,才能最後得出真正的結論。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麼,現在,我們一起來觀察。
三、觀察土壤。
1.老師今天早上在田野裡為大家帶來了一些新鮮的土壤,把土倒在紙上,觀察一下,土壤裡有什麼?記錄下來。
2.取一塊乾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籤把土壤顆粒分開,藉助放大鏡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大小一樣嗎?我們能描述它們的大小嗎?
要求:小組覺得已經觀察結束了,就把土壤倒回到杯中,坐好告訴老師。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彙報。
學生彙報觀察現象:枯樹葉、水分、小石子、沙、動物殘體、大小不同的顆粒。
你們看到土壤中的顆粒大小一樣嗎?你是怎樣描述的?
地質學家為了分清顆粒就根據它們的大小取了自己的專用名字,(課件出示放大後的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
從你桌上的土壤中找一找,你能分別找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嗎?
這是地質學家利用先進的儀器,根據顆粒的大小區分的。它們的直徑太小了,肉眼根本看不清。
你能想辦法分清它們嗎?
生交流。
雖然我們沒有先進的儀器,但是我們通過實驗,也能大概的區分出土壤的不同顆粒。
四、土壤的沉積實驗。
1.教師演示講解實驗流程。
把乾燥的土壤倒入裝有水的杯子中,觀察有什麼現象?再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徹底,觀察又會出現什麼現象?然後我們把這杯泥水混合物靜靜地放在一邊不動它,再觀察過一會兒會出現什麼現象?
沉入水底的泥沙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會這樣?(邊觀察邊記錄)
土壤的沉積實驗
方法觀察到什麼現象?
把土塊放入水中
用小棒攪拌
靜置一段時間後
2.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3.彙報:土壤中有什麼?各小組彙報實驗記錄。
(把這些土塊放入水中,有氣泡冒出來,說明土壤中有空氣,再用小棒攪拌一下,水流動,同時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水變渾濁了。靜置一段時間後,水變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葉等都漂在水面上。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層現象。
底層的顆粒最大,上層的顆粒最小。)
為什麼會這樣分層?
(土壤是由不同的顆粒組成的,這些顆粒的輕重是不同的。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土壤顆粒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
那最下層顆粒最大的是什麼?一層一層往上呢?
(生答出沙礫、沙、粉沙和黏土顆粒,教師講解,沙礫通常叫小石子,粉砂和沙統稱為沙)。
在自然界中,土壤也是分層的,(出示土壤的剖面圖。)跟我們剛才的沉積實驗是一樣的。
現在你知道土壤是怎樣形成的了嗎?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風化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結果。)
五、認識腐殖質和鹽分
土壤裡還有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嗎?
學生猜測。(師引:土壤中的植物要成長需要什麼?)
教師講解。
剛才我們做土壤的沉積實驗時,發現一些枯葉、動物屍體等都漂在水面上,這些枝葉和動物屍體目前還不是土壤中的成分,如果這些枝葉和動物屍體全部腐爛了之後就成為了土壤中的一種成分,叫腐殖質(板書:腐殖質)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它是很好的養料。
土壤中還有鹽分,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
它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
就像人成長需要營養成分一樣,土壤中的植物成長也需要營養成分,而腐殖質和鹽分都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
六、小結土壤的成分。
說一說,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鹽分、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七、土壤和生命
人類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土壤,大多數植物的紮根於土壤,很多小動物還把土壤當成自己的家。(說一說:蚯蚓、螞蟻、蝸牛、老鼠等)
(學生自學課本)讀了資料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交流。)
多麼珍貴的土壤資源!土壤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應該保護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土壤呢?(學生交流。)
(說得多好啊,土壤媽媽有了我們這些環保小衛士,一定會很高興,而且會越來越美麗。)
為了防止我們的土壤資源的流失,課後要如何處理桌上的土壤呢?
(迴歸到土壤中去)
七、課堂總結
土壤中有什麼?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五年級科學上冊《土壤中有什麼》教案設計 教科版
2樓:白若琪是隻貓
教學分析:題材體裁,內容形式,結構背景,教學目標:教學目的:
教學方法:引導法等,教學準備:cai等多**課件,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a.課前準備,b.
師生問好,二,導課,情景展示**,學生**思考回答想象,三,進行新課,a.出示課題,b.教師採用**法,引導法,啟發式,談話法,討論法,敘述法,示範法,講解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c.
學生個別先掌握內容,分組掌握內容,全班掌握內容,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進一步掌握內容,d.本節課內容豐富難易安排合理 形式新穎不拘一格,結構緊湊不拖沓,分層分部分版塊,e.學生在教師引導配合中掌握全部知識內容,實現本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f.
拓展延伸,四,二度創作,五,小結反思。
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土壤中有什麼》 教學設計和反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顯微鏡直接計數法和稀釋平板計數法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
法。直接計數法中常用的是顯微鏡直接計數法,這種方法是先將待
測樣品製成懸液,然後取一定量的懸液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計數(圖1-
3-1)。根據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生物數目來計算出單位體積內的微
生物總數。直接計數法所需裝置簡單,可迅速得到結果,而且在計數
的同時能觀察到所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特徵,其缺點是難以計數微小的
細菌。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純培養懸浮液中各種單細胞菌體的計數。
間接計數法最常用的是稀釋平板計
數法,它是根據微生物的培養特徵而設計
的計數方法。這種方法在樣品中含菌數較
少的情形下,也可以完成計數。
應用稀釋平板計數法計數時,需要
將待測樣品配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
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再取一
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
中,使其均勻分佈於平板中的培養基內;
或是將一定量的稀釋液,與溶化後冷卻至
45℃左右的瓊脂培養基混合,傾入無菌培
養皿中,搖勻、靜置待凝。經過培養後,
就由單個微生物生長繁殖形成菌落,這樣
的一個菌落就代表著一個微生物個體。統
計培養基中出現的菌落數,即可推算出檢
測樣品中的活菌數。
for example:]
土壤中好氣性細菌的計數
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是極其豐富的,這些數量眾多的
微生物對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測定土壤中的含菌量可以
作為判定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材料器具
土壤樣品;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附錄二)、無菌水;培養皿、
移液管、天平、錐形瓶、試管、酒精燈、恆溫培養箱、搖床等。
活動程式
1.製備土壤稀釋液
取土壤表層5~10 cm 處的土樣。準確稱取1 g 土樣,放入盛有
99 ml 無菌水的錐形瓶(250 ml,放有小玻璃珠)中,用手或搖床振盪
20 min,即製成102 倍的稀釋液。
用1 ml無菌移液管,吸取10 2倍稀釋液0.5 ml,移入裝有4.5 ml
無菌水的試管中,配製成103 倍稀釋液。
用同樣的方法可製成稀釋倍數為104、105、106 的系列稀釋菌液
(圖1-3-2)。
圖移液時,要將移液管插入液麵,吹吸3 次,每次吸上的液麵要高
於前一次,讓菌液混合均勻並減少稀釋中的誤差。每配一個稀釋度要
換用一支移液管。
2.取樣及倒平板
將無菌培養皿編號,依次為104、105、106,每一號碼設定三個
重複。用無菌移液管三支,分別吸取稀釋倍數為104、105、106的土壤稀釋
液各0.2 ml,注入到相應編號的培養皿中(每個稀釋倍數各三個培養皿)。
將已滅菌牛肉膏蛋白腖瓊脂培養基溶化,待冷卻至45~50 ℃左
右,傾入到無菌培養皿中,每皿約15 ml,輕輕轉動培養皿,使土壤
稀釋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
3.培養
將上述接種好的平板培養基冷卻後,倒置放入28~30 ℃的恆溫
培養箱中培養24~36 h,直至長出菌落為止。
4. 觀察記錄
將實驗中得到的菌落數填入表1-3-1。
結果分析
1.選取具有合適菌落數的稀釋倍數並計數。
在計算結果時,從接種的3 個稀釋度中選擇一個合適稀釋倍數,
統計出菌落數(圖1-3-3)。選擇的原則是:
過(1) 細菌、放線菌、酵母菌以每個培養皿內有30~300 個菌落為
宜。黴菌以每個培養皿內有10~100 個菌落為宜。
(2) 同一稀釋倍數各個重複的菌落數相差不太懸殊。
2.將統計出的菌落數按下列公式計算,得出每克樣品菌數。
每克土壤樣品菌數= 某稀釋倍數的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
小學五年級科學,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
a b c b a b b a a b 11.c.e.f c e.f 12.13.c 14.b 15.c 16.b 17.a 18.b a b c d e f g 五年級上冊科學複習資料 小學五年級科學小製作 二,演員走鋼絲 演員在走鋼絲表演時總拿一根長長的棍棒。也許人們會想,這不是增加演員的負擔嗎...
五年級上冊英語試卷配答案,小學五年級上冊英語試卷及答案
手機使用者 there are one hundred child in the hall 手機使用者 stxgxcvhxhbvbgvkhgfgtfdjxfdxrtdrdrdfg.vcbccchgjcgcgfxzdzadasgretyriuypoiup lhjlhv 小學五年級上冊英語試卷及答案 決...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
華子 那個版,語文a版還是c版還是人教版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 1.題目 我的課餘生活 要求 以記敘為主,可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2 題目 從這以後,我盼望長大 從這以後,我害怕長大 要求 任選一題,要寫出真情實感 星期五的下午,在大隊部傳來一個讓人欣喜若狂的訊息。那就是我們四年級要舉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