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菜鳥也猖狂
其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例如: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應譯為「他」「它」不能加「的」。如:
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其破壁」作賓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其聞道」作主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賓語。)
(三)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視句意譯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四)指示代詞,表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則或咎其欲出者。(《遊褒禪山記》)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戰》)
(五)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
其皆出於此乎?(《師說》表測度。)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表反詰。)
汝其勿悲!(《與妻書》表婉商。)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表期望。)
3.用作連詞。作連詞用時,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可譯為「如果」;或表選擇,可譯為「還是」。例如: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故哉?(《送東陽馬生序》表假設。)
雖「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
1.用在假設關係的句子裡,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後轉入正意,可譯為「即使」。例如: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三峽》)
2.用在轉折關係的句子裡,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例如:
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3.複音虛詞「雖然」。
現在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合在一起,有承上轉下的作用,相當於「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麼講」。例如: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焉 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於是餘有嘆焉。(《遊褒禪山記》)
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2樓:段石禾涵易
將以攻宋
:用來以天下之所順:憑藉,憑著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靠
何以戰:憑
必以分人:把
必以情:按照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憑藉
皆以美於
徐公:認為
以1.介詞
,(根據
名詞決定。)把,拿,給,憑藉。
2.連詞
……以及……
3,因為
4.與「為」連用,以為。
(以上為「以」常用解釋~~~)
3樓:姒迎寧寒鬆
1用作指代詞,例如:
(1)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柳宗元《捕蛇者說》)——我的祖父死在這件事上,我的父親也死在這件事上。
(2)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所在的地方都這樣。
(3)終而復始,日月是也。(《孫子兵法·勢》)——落下去又重新開始,太陽和月亮就是這樣。
2後來發展為系動詞,如:
(1)問今是何世。(陶淵明《桃花源記》)
——問現在是什麼年代。
(2)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辭》)
——不知道木蘭原來還是個姑娘。
「是」的用法還有兩種特殊情況。
3單獨作謂語時,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還兼有「對」「是這樣」「這樣是對的」等動詞的味道。如:
「是魯孔丘與?」曰;「是也。」(《論語·微子》)——那個人是魯國的孔丘嗎?
——對,就是這個人。
4與賓語提前有關,如: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宮之奇諫假道》)
——將要滅掉虢,還對虞有什麼愛惜呢!
將虢是滅」即「將滅虢」的倒裝,「虢」作賓語提前了,「是」成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這種用法有個特別的固定結構「唯(惟)……是……」「唯(惟)……之」,:如:
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率領軍隊前來,就是為了找敵人打仗!
現代成語中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等仍是這種用法。
5形容詞,正確。
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感到現在是正確的,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
6動詞,以……為是,認為……正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劉開〈問說〉)
——以自己為是,以別人為非,這是世人的通病。
7複合詞,是故,是以,因此,所以的意思。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是故聖益聖,愚益愚。(韓愈〈師說〉)
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及其舉例?
文言虛詞"之"的用法及其舉例
4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三人稱代詞:他、她、它(們)。有時靈活運用於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之:我)——《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呀!
2、指示代詞:這;此。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前一個「之」,這樣.後一個「之」,它.)——《季氏將伐顓臾》
譯文:君子厭惡那些不肯直說自己想要怎樣而偏要給它另找藉口的人。
3、助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譯文: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出來傷人,龜玉在匣子裡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
擴充套件資料
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從之。
白話版《說文解字》:之,長出。像植物過了發芽的階段,枝莖日益茁壯,有所擴張。字形底部的指事符號「一」,代表地面。所有與之相關的字,都採用 「之」作邊旁。
三、相關詞彙解釋
1、之後[zhī hòu]
單獨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在上文所說的事情以後:~,他們又提出了具體的計劃。
2、總之[zǒng zhī]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政治、文化、科學、藝術,~,一切上層建築都是跟社會的經濟基礎分不開的。你愛唱歌,我愛下棋,他愛打乒乓球,~,都有個人的愛好。
3、兼之[jiān zhī]
表示進一步的原因或條件,加以。
4、謝之[xiè zhī]
謝之 謝謝了 感謝對方答謝對方(在對方知道的情況下對對方的感謝或在某個事情某個狀況的發生後感謝對方)。
5、之外[zhī wai]
之外:zhi(平聲)wai(去聲):1、指包含原有的基礎上,另外的東西,例如:除此之外。2、之無法接觸無法到達的距離、程度等,例如:千里之外。
文言虛詞是的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1 用作指代詞,例如:
(1) 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柳宗元《捕蛇者說》)——我的祖父死在這件事上,我的父親也死在這件事上。
(2) 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鐘山記》
——所在的地方都這樣。
(3)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孫子兵法·勢》)——落下去又重新開始,太陽和月亮就是這樣。
2 後來發展為系動詞,如:
(1) 問今是何世。(陶淵明《桃花源記》)——問現在是什麼年代。
(2) 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辭》)——不知道木蘭原來還是個姑娘。
「是」的用法還有兩種特殊情況。
3單獨作謂語時,除了本身的指代作用,還兼有「對」「是這樣」「這樣是對的」等動詞的味道。如:
「是魯孔丘與?」曰;「是也。」(《論語·微子》)——那個人是魯國的孔丘嗎?
——對,就是這個人。
4 與賓語提前有關,如: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宮之奇諫假道》)
——將要滅掉虢,還對虞有什麼愛惜呢!
將虢是滅」即「將滅虢」的倒裝,「虢」作賓語提前了,「是 」成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這種用法有個特別的固定結構「唯(惟)……是……」「唯(惟)……之」,:如:
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率領軍隊前來,就是為了找敵人打仗!
現代成語中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等仍是這種用法。
5 形容詞,正確。
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感到現在是正確的,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
6 動詞,以……為是,認為……正確。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劉開〈問說〉)
——以自己為是,以別人為非,這是世人的通病。
7 複合詞,是故,是以,因此,所以的意思。
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是故聖益聖,愚益愚。(韓愈〈師說〉)
怎樣判斷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文言文的虛詞用法與判斷
朱雀于飛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記憶。碰到一個記一個。熟能生巧。不要死記硬背。 虛詞的記憶比較困難,一個是前後句的關係,一個是積累,多看,文言文要找捷徑,那麼怎麼能稱之為古代的雅言呢?這是那些成天附庸風雅無所事事的士大夫專用語言,所以它的用詞都至為精密,捷徑沒有,要多練,多看。比如而的用法,可以從前後...
文言文中的之的用法,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直到遇見你天蠍 之1 用作代copy詞,又分幾種情況 bai 一 可以代人 代物du 代事。zhi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dao 他 他們 它 它們 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 師說 以貽之。師說 代人,作賓語。輮使之然也。勸學 代物,作兼語。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 代事理,作賓語。二 指示代詞,...
文言虛詞「蓋」的用法和意義,在哪些文言文中出現過
蓋1.大概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遊褒禪山記 2.表原因 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 治水必躬親 初二課文 3.原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記承天寺夜遊 初二課文 另外,蓋一癩 也 也是初中課文,幼時記趣 1.用作副詞。蓋 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