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三不知 指哪三不知,「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時間 2021-10-14 22:37:01

1樓:潮潮

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

「君子之謀也, 始中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釋義:「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擴充套件資料

典故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兩軍對壘之際,有個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晉國貴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後一人,又作荀寅。彼時,其投奔在齊。

)的人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大怒,罵道:

「出發前國君有令,不要追趕零星的幹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

晉軍就是出動1000輛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剛才的話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回國後我要報告國君。」荀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

「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其的開始、發展、結果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

而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不會有好結果。

2樓:照見古今

對於問什麼都只會搖頭說不知道的人,我們常用「一問三不知」來形容。而這句話中的「三不知」其實非常淺顯,就是開始不知道、過程不知道、後果也不知道。只不過在後來人在將其用到爐火純青之後,便被賦予了更深的意味,那就是明明知道卻也裝不知道,從而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說起這「三不知」的出典,還是很有趣味的,遠不像今天我們想象的那樣複雜。戰國時期,晉國對鄭國發起進攻,而齊國就怕晉國勝了之後增強國力,又對自己形成威脅,便派出了大將陳成子去幫助鄭國。這時投身於齊國的晉國人荀寅跑來對陳成子說:

聽說為了消滅我們,晉國準備了千輛戰車之巨呢。

鄭成子一聽就急了,厲聲說:荀寅你是故意嚇唬我們的士兵嗎?君主說過,窮寇不追,人多不怕,別說晉國要派千輛戰車,就是再多我也不會後退,你這種行為就是滅自己人的士氣,我必須告知君主。

這下荀寅哭笑不得了,無奈地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很簡單,就是說一個有智謀的人在做一件事時,會對其開始、過程、後果都進行全方面考慮,如此才會去謀劃,行動。而對此完全不瞭解的我卻在將軍臨出征前上報此事,不是自找難看,自食後果嘛。

這也就是「一問三不知」最早的出處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有點意思呢?

3樓:藝述史

是指不知事情的起始,發展和結果,出自《左傳》中荀寅的「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也就是說荀寅反思自己應該把事情的起始,發展和結果都考慮到,才能向上級彙報。

後來這句話也衍生出了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意思。

4樓:國學祕籍

老話常說「一問三不知」,指的哪三不知?漲知識了

5樓:李家思

「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局都全然不知。

「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件不知道的事呢?

出自《左傳》,據記載,晉國的荀瑤率領軍隊攻打鄭國時,荀文子認為,不可輕舉妄動,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荀文子說話的大意是,仁人君子的進攻謀略,是開始、中間和最後終結(即「始衷終」)都弄得瞭如指掌明白清楚才進攻。現在我們這三部分都不知道,不是很難嗎?

6樓:克魯祁夫

出自《左傳》,指的是事情的開始 經過 結果。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問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相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大軍攻打鄭國,齊國害怕晉國強大對自己造成威脅,便派名將陳成子帶兵暗中援鄭。一日,屬下一部下報告陳成子:

「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說,晉軍打算出動1000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全部消滅我軍。」陳成子聽了大怒,罵道:「出發前國君有令,不要追趕零星的幹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

晉軍就是出動1000輛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剛才的話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回國後我要報告國君。」其部將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

「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其的開始、發展、結果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

而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不會有好結果。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8樓:照見古今

對於問什麼都只會搖頭說不知道的人,我們常用「一問三不知」來形容。而這句話中的「三不知」其實非常淺顯,就是開始不知道、過程不知道、後果也不知道。只不過在後來人在將其用到爐火純青之後,便被賦予了更深的意味,那就是明明知道卻也裝不知道,從而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說起這「三不知」的出典,還是很有趣味的,遠不像今天我們想象的那樣複雜。戰國時期,晉國對鄭國發起進攻,而齊國就怕晉國勝了之後增強國力,又對自己形成威脅,便派出了大將陳成子去幫助鄭國。這時投身於齊國的晉國人荀寅跑來對陳成子說:

聽說為了消滅我們,晉國準備了千輛戰車之巨呢。

鄭成子一聽就急了,厲聲說:荀寅你是故意嚇唬我們的士兵嗎?君主說過,窮寇不追,人多不怕,別說晉國要派千輛戰車,就是再多我也不會後退,你這種行為就是滅自己人的士氣,我必須告知君主。

這下荀寅哭笑不得了,無奈地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句話說的是什麼?很簡單,就是說一個有智謀的人在做一件事時,會對其開始、過程、後果都進行全方面考慮,如此才會去謀劃,行動。而對此完全不瞭解的我卻在將軍臨出征前上報此事,不是自找難看,自食後果嘛。

這也就是「一問三不知」最早的出處了,怎麼樣,是不是很有點意思呢?

9樓:戮默國學經典

一問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呢?可算搞清楚了

10樓:藝述史

是指不知事情的起始,發展和結果,出自《左傳》中荀寅的「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也就是說荀寅反思自己應該把事情的起始,發展和結果都考慮到,才能向上級彙報。

後來這句話也衍生出了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意思。

11樓:皮皮益智

請問「一問三不知」最初是哪三不知?

12樓:涅磐擎天

「一問三不知」的三不知是不知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句話出自《左傳》。

13樓:仰望深藍天空

說的是不知道開始,過程和結果。就是什麼也不知道的意思。

14樓:錢多多

「君子之謀也,始衷(即『中』字,三代『衷』字有「中心」一解)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三不知」指的是開始、中間、結局都全然不知。

15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這句話意思是問什麼什麼都不知道,這個「三不知」指的應該就是事情的原因、經過和結果。這三樣要是都不知道,可不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嗎?

16樓:歷史風味

是說的不知道起因、經過和結果,對事情全然不知的狀態。

17樓:

「三不知」一般指的是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均不知道,當然也有假裝不知道的意思。

18樓:海闊天空

不知道開始,不知道過程,也不知道結果,出自古代戰爭年代的三國時期,打仗要分析戰爭,不能瞎說影響士氣,所以就乾脆不知道

19樓:

一問三不知是出自一個左傳,不知道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都不知道。

20樓:漁人碼頭

事情的開始、經過和結果。出自《左傳》。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問三不知是一個漢語詞彙,現指怎麼問都說不知道。

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另外,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出自《左傳》。

出處「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

「君子之謀也, 始中終皆舉之,而**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釋義:「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 指哪三不知

我是龍的傳人 一問三不知 是指對事情的發生 過程與結尾都不知。典故介紹 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 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 出發前國君...

我喜歡女生,跑過去跟她說話,一問三不知,要麼就是凶我,我還有戲嗎

老務老 世上只有滕纏樹,怎麼能有樹纏滕!阿妹願追心上人,阿哥等我來纏你! 也許,她是故意凶你的。是喜歡的一種表現。勇敢去追吧,有戲好 風雨 我覺得沒戲。是你喜歡她?她不喜歡你。如果你喜歡她?要讓她知道。如果她知道了你意思。還對你這麼凶。那你就不要再去追了。再追一點意思都沒有。 這讓我想到了我自己,對...

孩提桃園銅臭泰山(指岳父)替罪羊師三不知東道

知音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知音 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汗青 古時在竹簡上記事,採來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書寫,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桃李 桃花與李花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韓詩外傳 卷七 夫春樹桃李者,夏得陰其下,秋得其實。後因以 桃李 比喻所栽培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