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樊廣中
1 裡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1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歷代不一,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釐
1 釐 = 10 毫
1 毫 = 10 絲
1 絲 = 10 忽
換算:2 裡 = 1 公里(古代的「裡」和「市裡」長度不同)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釐米
2樓:匿名使用者
1裡=150丈=500米。 2裡=1公里(1000米) 1丈=10尺, 1尺=10寸。 1丈=3.
33米, 1尺=3.33分米, 1寸=3.33釐米。
1光年=9.4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釐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絲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奈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15)m(飛米) 1am=1×10^(-18)m(阿米)
英里(mile)1英里=1760碼=5280英尺=1.609344公里 碼(yard,yd) 1碼=3英尺=0.9144米 英尋(f,fath,fa) 1英尋=2碼=1.
8288米 浪(furlong) 1浪=220碼=201.17米 英尺(foot,ft,複數為feet) 1英尺=12英寸=30.48釐米 英寸(inch,in) 1英寸=2.
54釐米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3樓:相思十緘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於此。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長度單位的由來
本來我國採用市制計量單位,如長度單位用丈、尺、寸,重量單位用斤、兩、錢,面積單位用畝等,這些單位在2023年已廢除。現在法定計量單位和國際上通用的計量單位是一致的,便於國際交流。
我國已經統一使用米制作為長度單位.人類為了找到一個適用的長度單位,費了不少周折.人們很早就想找到一種可靠的,不變的尺度,作為量度距離大小的統一標準.最初是以人體作為標準.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中,發現了人前臂的圖形.用人的前臂作為長度單位叫」腕尺」.
埃及著名的胡夫的前臂作為腕尺建造的,塔高為280腕尺.公元9世紀撒克遜王朝亨利一世規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從鼻尖到指尖的距離定為」1碼」.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把他
的拇指關節之間的長度定為」1寸」相傳我國古代大禹治水時,曾用自己的身體長度作為長度標準進行治水工程的測量.
唐太宗李世民規定,以他的雙步,也就是左右腳各一步作為長度單位,叫做」步」.並規定一步為五尺,三百步為一里;後來又規定把人手中指的當中一節定為」1寸」。到了公元18世紀,人們開始感受到這種用人身體作為長度標準缺點很多,由於人的高矮不同,形成長度單位的長短不同,非常混亂.人們迫切希望找到一種長度固定的度量單位,終於想起了地球.當時認為地球的大小和長度不會變化,如果用地球上的一段距離作為長度單位,就可以得到固定不變的度量單位。我國清朝的康熙皇帝,於1709-2023年在東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測量.由於當時的長度單位不統一,康熙皇帝規定去地球子午線1度為200裡,每裡為1800尺.
2023年,法國科學院的著名數學家達蘭貝爾和海謝茵進行實地測量,得出1米等於0.512074督亞士(法國古尺).米尺採用十進位制,長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2023年,17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簽署了<米制公約>,正式確定米尺為國際公用尺,並用鉑金做成長1020毫米,寬和高各為20毫米的x型標準尺,
在尺的中間面的兩端各刻三條線,在0攝氏度時,其中兩條線的距離恰好為1米.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也在變化,因此米尺也不夠準確;另外,國際米
尺原型在刻畫上也存在著缺陷,影響了米尺的準確性.2023年第十一屆國際大會上,決議廢除2023年以來所沿用的國際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氣體放電時產生的一種橙色光譜波長的1650763.73倍作為米.這種光米.尺精確度很高,誤差只有十億分之二,如果用它來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誤差不超過1.
古 代 的 長 度 單 位 有 哪 些 ?
4樓:四舍**入
1、寸這是小篆中「寸」的寫法,「寸」字的上面是「又」,即一手,「又」下一小橫為指事符號,指出中醫學上診脈之處,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長度單位「寸」就是古人根據這一距離來確定的。
「寸」在長度單位中是較小的長度單位,因此又引申出「極短」或「極小」的意思。如「寸步難行」的「寸」,就是比喻「極短」的意思,還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裡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
2、尺尺的長度是伸開右手,張開拇指與食指後其間的距離。許慎則認為「尺」是在「寸」的長度基礎上確定的。《說文解字•尺部》:
「尺,十寸也。」一尺等於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釐米到三十幾釐米的長度。
3、尋、仞
「尋」也是古代的長度單位。《說文解字•寸部》:「度人之兩倍為尋,八尺也。
」這是說「尋」相當於一個人兩臂張開所示的長度,一尋等於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兩米四五的長度。《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
」說明仞和尋的長度是一樣的。
4、丈《說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從又,持十。」其中的「又」就是「手」,手持「十」,表示十尺就是一丈,所以一丈就是兩米到三米多的長度,根據古代的尺碼,一個成年的男子約有一丈高,所以古人稱成年男子為「丈夫」,而稱那些身形高大的男子為「大丈夫」。
後來妻子稱自己的男人也叫「丈夫」,其中自然有褒稱之意。但是實際上古代很少有人能長到兩米,所以這是一種略為誇張的說法。
5、常常與尋有關,「尋味八尺,倍尋以常」,因此,常是尋的兩倍,大概是三米到四米多的長度。正是因為尋與常有關,後來,它們就經常被用在一起,組成「尋常」,意思就是平常、普通。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中寫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此以外,毫、釐、跬、咫、裡等長度單位也是古代常用的,例如「咫尺天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這些在使用古代長度的同時,還對它的意思進行了引申,表達了更加深遠的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長度單位
1 裡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1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歷代不一,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釐
1 釐 = 10 毫
1 毫 = 10 絲
1 絲 = 10 忽
換算:2 裡 = 1 公里(古代的「裡」和「市裡」長度不同)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釐米
6樓:我心如詩
古代的長度單位,都以黍為準。
長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個縱黍為一分,一百黍為一尺。
《核舟記》一文中有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二黍許」,即「二分左右」。
十分為一寸。《核舟記》中有:「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即「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可見核舟之小。
咫:八寸。
成語:「咫尺天涯」,即「比喻距離雖近,像遠在天邊一樣」。
匹:四丈。絹以四丈為一匹。
《賣炭翁》有詩句:半匹紅絹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半匹」即「二丈」。
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高萬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
舍:三十里。古時行軍三十里為一舍(shè)。
成語:「退避三舍」《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上寫道: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
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避君三舍」。「三舍」即「九十里」。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怎麼來的?
7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1、寸這是小篆中「寸」的寫法,「寸」字的上面是「又」,即一手,「又」下一小橫為指事符號,指出中醫學上診脈之處,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寸口」,簡稱「寸」,長度單位「寸」就是古人根據這一距離來確定的。
「寸」在長度單位中是較小的長度單位,因此又引申出「極短」或「極小」的意思。如「寸步難行」的「寸」,就是比喻「極短」的意思,還有「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裡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
2、尺尺的長度是伸開右手,張開拇指與食指後其間的距離。許慎則認為「尺」是在「寸」的長度基礎上確定的。《說文解字•尺部》:
「尺,十寸也。」一尺等於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釐米到三十幾釐米的長度。
3、尋、仞
「尋」也是古代的長度單位。《說文解字•寸部》:「度人之兩倍為尋,八尺也。
」這是說「尋」相當於一個人兩臂張開所示的長度,一尋等於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兩米四五的長度。《說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尋。
」說明仞和尋的長度是一樣的。
4、丈《說文解字•十部》:「丈,十尺也,從又,持十。」其中的「又」就是「手」,手持「十」,表示十尺就是一丈,所以一丈就是兩米到三米多的長度,根據古代的尺碼,一個成年的男子約有一丈高,所以古人稱成年男子為「丈夫」,而稱那些身形高大的男子為「大丈夫」。
後來妻子稱自己的男人也叫「丈夫」,其中自然有褒稱之意。但是實際上古代很少有人能長到兩米,所以這是一種略為誇張的說法。
5、常常與尋有關,「尋味八尺,倍尋以常」,因此,常是尋的兩倍,大概是三米到四米多的長度。正是因為尋與常有關,後來,它們就經常被用在一起,組成「尋常」,意思就是平常、普通。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中寫到: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此以外,毫、釐、跬、咫、裡等長度單位也是古代常用的,例如「咫尺天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這些在使用古代長度的同時,還對它的意思進行了引申,表達了更加深遠的意思。
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怎麼來的,古代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怎麼來的?
破碎的沙漏的愛 1 寸這是小篆中 寸 的寫法,寸 字的上面是 又 即一手,又 下一小橫為指事符號,指出中醫學上診脈之處,稱距離手腕一寸長的部位為 寸口 簡稱 寸 長度單位 寸 就是古人根據這一距離來確定的。寸 在長度單位中是較小的長度單位,因此又引申出 極短 或 極小 的意思。如 寸步難行 的 寸 ...
長度單位有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什麼
1普朗克長度 625秭分之一米,1么米 1秭分之一米,1仄米 10垓分之一米,1阿米 1百京分之一米,1飛米 1千兆分之一米,1皮米 1兆分之一米,1奈米 10億分之一米,1微米 百萬分之一米,1毫米 1000分之一米,1釐米 1 米,1分米 10 米,1米,1裡 500米,1公里 1000米,1光...
體積單位和長度單位的符號和進位,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與體積單位有什麼不同
阿笨 1 體積單位符號 立方厘米 cm 立方分米 dm 立方米 m 體積單位相鄰單位的進率是1000 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 1000000立方厘米2 長度單位符號 毫米 mm 釐米 cm 分米 dm 米 m千米 長度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米和千米除外 1千米 1000米 1米 10分米...